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晖老师作业-梁启超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ji****n
  • 文档编号:45414276
  • 上传时间:2018-06-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研究作作业业院系: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姓名:黄方圆学号:201120443浅析梁启超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浅析梁启超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一、梁启超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比较一、梁启超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比较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较早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并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极大兴趣,大 量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家关于梁启超的社会主义,学术界研究较多,但分歧 较大分析比较梁启超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之异同,或许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有所裨益 (一)两种社会主义观的相似点(一)两种社会主义观的相似点 梁启超早年在游历日本和欧美时,就已经直接和间接的接触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 后来在阐发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时,他表示赞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社 会主义学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因此,梁启超社会 主义必然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1 1、在建立社会主义方面直接动因源自对民生的关注、在建立社会主义方面直接动因源自对民生的关注 马克思,包括历史上大多数的社会主义者都是因为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而萌生 社会主义思想的。

      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中,都渗透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 悲惨境遇的深切同情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马克思正是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 罪恶,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关于林木盗窃 法的辩论》 、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中,马克思表达自己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对 德国当局的强烈不满同时,马克思逐渐认识到,黑格尔设定的国家是最高理性的看似完 美的国家理论,并非仅仅通过哲学的斗争、理性的思考能实现的因此,马克思从黑格尔 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转向革命共产主义马克思对民生的关注, 则提高到更高的理论层次,由前期直接的感性的同情,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推理和论证正如马克思所说,根本的、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世界马克 思唯物史观形成后,把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高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一个 很重要的特点是消灭分工、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使工人阶级获得真正的解放,从而实现 全人类的解放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人剥削 人、人吃人的不公平、不平等、不自由的状态,都将不复存在 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后,马克思在其社会主义的系列重要 著作,如《共产党宣言》 、 《哲学的贫困》等中很少在具体描述和讨论人民百姓的生活状态, 但这不意味着马克思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减少了。

      只是,唯物史观的建立, 使马克思更多的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上,从如何“改变世界”的角度,把对民生同情和关 注更多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也许,马克思认为,人民生活如何悲惨、现在制度如何黑暗, 已经无需多做描述,他要做的,不仅仅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也不仅仅是批判,更重 要是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改变现存一切、消灭现存一切 梁启超对西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和关注,其直接诱因也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资本主义 制度无法克服的缺陷而产生的他在 1898 年逃亡到日本及 1899 年底离开日本出游美洲新 大陆期间,看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极大,社会矛盾不断尖锐,梁启超通过亲身历 目感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极其悬殊,并非如他原来想象的那样人人平等、处处自由 社会严重的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而社会主义之目的,就在于救自由竞争之弊端梁启超 也正是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以及社会主义的目的所在而接受、解读社会主义的 可见,马克思和梁启超都是在对民生的关注和同情中转为社会主义倾向的但是,梁 启超作为小资产阶级理论者,只是因其所见所闻,把对民生的关注仅仅停留在了同情的层 面马克思也是从对民生生活状态的同情接触政治的,但是,和梁启超不同的是,马克思 更加深刻地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建立了唯物史观,并且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手段——革命。

      从这个角度说,梁启超是理论家,而马克思不仅是 彻底的理论家,也是彻底的革命家,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 2、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模式的相似性、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模式的相似性 马克思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合理成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产品社会化 的矛盾,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的矛盾,以此来探讨未来的理想社会,即解决了资本 主义矛盾的那种社会,这就是公有制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国家和阶级已经完全消亡, 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占有 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梁启超深受其老师康有为的影响,尤其是康有为在《大同 书》里面的大同社会的提出他深信康有为的大同社会已为中国指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模 型在《大同书》中明确提出,在大同的人类理想时代,既废除了私人土地占有制,又废 除了私人的工厂和企业,私有制不再存在,生产资料“尽归于公” 按照梁启超的看法,社 会主义制度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它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由重要特征是“产业公有” ,即将 生产机关归为国有,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收入的社会分配,避免贫富极其悬殊现象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构想与马克思的设想有很多的相似或 相同之处。

      这一点不难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制度设想的很重要的理论来源就是空想社会 主义中的合理成分,而梁启超从儒家大同文化背景中出发,更能接受这种“公有制”设想 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梁启超不同的是,马克思不仅有公有制的美好设想,还找到了实现公 有制的理论方法、实现路径和实现手段虽然说,马克思有生之年没有充分认识到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自我调节的巨大能力,但是他建立的有理论、有方法、有基础、有手段的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使梁启超的“大同社会”的实现有了真正的可能性 3 3、社会主义运动阶级基础都是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运动阶级基础都是工人阶级 马克思从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开始,就认识到工人阶级在革命的重要性马克思从 人类的生产出发,分析了分工、阶级、国家、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 工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代表一切被压迫和被剥削的阶级,而且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阶级基础 这不是凭空的、感性的臆想,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 “资产阶级 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 无产者” 而梁启超也认为,没有工人阶级,就没有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是一个以工人 阶级为主体的运动。

      不仅如此,梁启超还严格区别了工人阶级和游民阶级,他清醒的看到, 有组织有觉悟的工人与散漫的游民阶级属于不同类型的群体,社会主义依靠的是工人阶级 而不是游民阶级中国缺少的是工人阶级,却有大量的游民阶级,但游民阶级决不能成为 社会主义运动的依靠力量 其实,大多数社会主义者都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力量但是,马克 思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工人阶级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也是全人类全面解放的主体,工人阶 级的解放就是人类的解放和资产阶级革命者不同的是,马克思不仅仅把工人阶级看作革 命的主要依靠阶级,而且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核心阶级这一点,是任何资产阶级革命者, 包括梁启超,所不能认识到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 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 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 ”另外,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不 是消灭资产阶级,而是消灭一切阶级,包括无产阶级本身,才能真正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 从而是实现了全人类的解放社会主义者都看到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的恶劣和队伍的壮大, 以此推断出革命的依靠力量要靠工人阶级,但是,对于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根源、历史推 进的作用以及历史使命,均未达到马克思的深度和高度。

      二)两种社会主义观的相异点(二)两种社会主义观的相异点 虽然,我们在马克思和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中找到了某些相似之处,但是,通过以上 对这些相似处的分析,我们看出实际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 1、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不同、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不同 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这看似简单的两点, 却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一系列科学论证的结果在生产力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社会,人的必 要劳动时间占据了人的劳动时间的主要部分,因而,人没有自由的时间;于是,人为了获 取自由时间,只有更多的剥夺别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体现在人要占有资本,人占有了资本, 就占有了别人在这样竟相追逐利益、存在剥削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当 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可以自由支配劳动时间,人的大部分劳动都是创造性的劳动,劳动成 为人生存的第一需要,而不是谋生的手段虽然,到现在还有人在讥笑马克思、恩格斯这 样的“空想” ,但是,如果体会到上述观点只是分工消失后的一种生存状态的体现,如果认 知到这种“空想”之后蕴涵的“生产力发达——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分工消失——私有 财产消失——资本消失——异化消失——阶级消失——国家消失——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 发展”这条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我们就不得不敬佩唯物史观创始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天 才发现和无可置疑的论证。

      梁启超也强调发展生产,他认为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首先得发展生产,发展资本主 义,其目的是使多数人得以变为劳动者,因为社会主义运动首先要有大量的工人阶级作为 主体,如果不发展资本主义,就不能产生出两对立之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而且 中国目前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家,正是缺少大量的工人阶级,若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 是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所以,他认为首先要发展资本主义,使产生大量的工人阶级,然 后社会主义运动就有了主体力量由此,梁启超得出结论,借资产阶级以养成劳动阶级是 “社会主义运动不可逾越之阶段” 梁启超强调发展生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认为中国当 时最根本的矛盾是中国人民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所以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发展生产, 以与外国资本家竞争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梁启超也看到了生产力发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但是,梁启超所提出的发展生产力,无论是其目的还是理论的高度和深度,都与马克思所 提出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梁启超提出发展生产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 做准备,造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对立阶级,以及对抗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 对于梁启超来说,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要发展生产力只是他的一种感性直观,还缺乏 科 学研究的理论高度。

      其主张发展生产力是基于对民生的关注,还没有达到对历史发展规 律的深刻认识而提出了,更不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 2 2、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手段不同、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手段不同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但是, 资产阶级是不会温顺地交出他们的权利无产阶级担负起消灭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 会、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历史发展推 进的,不可避免,而无产阶级取得顺利,同样不可避免阶级斗争,将是实现社会主义的 直接动因,社会主义革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直接手段 《共产党宣言》开篇就说“至今一切 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想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无产阶级要做的“第一步就 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无产 阶级“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 ,最 后,无产阶级还要消灭自己,消灭一切阶级这一切,都需要用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政权的 获得,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总的来说,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说课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移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1课《望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9课《木兰诗》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重点句子(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B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ame or Different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When Tomorrow Comes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语文《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