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略论宋明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王哥
  • 文档编号:30142002
  • 上传时间:2018-01-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略论宋明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摘 要: 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而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是生于湖南,卒于江西这个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主要是以周敦颐为中心而进行的在南宋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则主要是围绕着湖湘学派与杨万里和陆九渊之间的关系而展开在明代,湘赣文化的互动,主要是江右王门与以楚中王门为代表的湖南士人之间的交往 关键词:宋、明;湖南;江西;文化互动 湖湘文化与赣文化之间的互动,由来已久,从古代到近现代都有迹可寻 本文拟就宋明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作一些简略的论述这个时期是宋明理学 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因而此时的湘赣文化互动也主要是围绕理学文化进行的 一 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而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是生于湖南,卒于江西 因而,这个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主要是以周敦颐为中心而进行的   周敦颐(1017―1073)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周氏只活了 57 岁,但却有 20 多年工作和生活在江西嘉?v 六年(1061)周敦颐还在庐山之麓购地修筑濂溪书堂,周氏辞官后即居住 于此,直至熙宁六年(1073)逝世 周敦颐的政绩和思想对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公正廉清的从政作风周敦颐任分宁主薄时,还只有 25 岁, “时分宁县有疑狱不决,先生至,一讯立辨,士大夫交口称之。

      (《修川志》:‘先生初 仕分宁,县有疑狱不决,先生至,一讯立辨邑人惊诧曰;老吏不如也 ’) ”在南安时, “狱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苛刻,吏无敢相可否, 先生独力争之不听,则置手版归,取告身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 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感悟,囚得不死 ”所以当他出任南昌知?h 时, “南昌人 见先生来,喜曰:‘是初仕分宁始至能辨疑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这些事迹都反 映了周氏精明公正的吏风至于周氏的清廉,则从其在南昌知县任上, “尝得 疾,更一日夜始苏,潘兴嗣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弊箧,钱不满数百”①可以看出特别要指出的是,周敦颐在嘉?v 八年(1063)通判虔州时,撰写了一篇著名的《爱莲说》 ,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他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其二,注重教育和培养人才周敦颐发扬宋代注重私人讲学之风,他在袁州 卢溪镇市征局时, “袁之进士来讲学于公斋者甚众 ”在通判虔州时,当过程颢和 程颐的老师,二程“闻周敦实论学,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先生手以 《太极图》授之 ”②二程虽然不是江西省人,但能在江西和湖南从师于周敦颐, 并发扬其学,创立了宋代理学,这是影响中国数百年学术和思想的重大事件。

      其三,是与江西士人的交往和对江西士人的影响与其有直接交往者有两位 一位是王安石(1021―1086) 据度正所编年谱记载,周、王的直接交往有两次第一次是景?v 四年(1037) 时周敦颐在润州居母丧,王安石“怀刺谒先生,足三及门而不得见荆公恚曰:‘吾独不可求之六经乎!’ ”第二次是嘉?v 五年(1060) , “先生东归时,王荆公年三十九,提点江东刑狱,与先生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 至忘寝食 ”年谱注明,此事是据“邢恕和叔叙述明道先生事”③清人蔡上翔在其《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对此事持否定的态度他说; “真西山《书荆公推命对后》曰:‘荆公之学问源流,不得而考然于濂溪周子, 盖尝接其余论退而思之,至寝忘食,不可不谓其不尝亲有道者而考其生平之 言,无一与周子合,亦独何哉?’真氏盖本之年谱所载,而诟厉又加甚焉者也 罗景纶《鹤林玉露》曰:‘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 焉荆公恚曰:吾独不可自求之六经乎?乃不复见 ’呜呼!一以为不见,一以 为既见,是何其言之异也岂荆公少年既恚其不得见,及年至四十,又及其门求 见耶?抑濂溪始焉三辞之不见,而继焉且复自往见之耶?吾窃以为二子之言皆妄 也。

      ”④而《周敦颐评传》的作者梁绍辉先生认为,年谱中所说的周、王的两次 交往,实际上理学家们要否定周敦颐与王安石新政有思想上的联系, “前者说明 周有意对王疏远,后者说明周对王的教诲和感化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周敦颐 虽长王安石四岁,但京城相遇时周的政治地位和学术影响已明显在王安石之下 嘉?v 五年,王安石己任提点江东刑狱,号称通儒,而周敦颐不过是合州的代理通 判但《年谱》记载他们曾‘语连日夜’ ,这是可信的,因为周、王的思想本有 共通之处 ”⑤接着作者对这种相通之处进行了论证值得注意的是,周敦颐在 晚年病重之际,还曾致书友人蒲宗孟对王安石的新政表示称颂据蒲氏在《濂溪 先生墓碣铭》中说:“先时以书抵宗孟曰:‘上方兴起数百年无有难能之事,将图 太平天下,微才小智苟有所长者,莫不皆获自尽,吾独不能补助万分;又不得窃 须臾之生,以见尧舜礼乐之盛今死矣,命也 ’其语如此,呜呼!可哀也己 ”⑥ 从这段被朱熹删去的歌颂新政话也可以看出,周敦颐与王安石在思想上确实是有相通之处的 另一位是孔延之,字长源,新淦(一作新喻 )人,孔子四十六世孙庆历进士平生与濂溪友善在广西,宽恤民力,改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诸子并以文章   显,世号“临江三孔” 。

      《宋元学案?濂溪学案》将他列为濂溪讲友 黄庭坚(1045―1105) ,他是江西分宁人此地正是周敦颐初任江西之县 《宋   元学案?濂溪学案》将黄氏列为濂溪的私淑弟子据《南岳志》记载,他曾经到 过湖南, “谪宜州时,曾游南岳详所著《南行录》中,有登祝融峰游胜业寺诗, 又尝礼思大禅师三生塔,刻石题名,又尝跋寺古碑重书于石 ”⑦他对周敦 颐十分推崇,曾作过一篇《濂溪词并序》:“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 如光风霁月好读书,雅意林壑,初不为人窘束世,故权舆仕籍,不卑小官职 思其忧,论法常欲与民决讼,得情而不喜其为小吏,在江湖郡县盖十五年,所 至辄可传……中岁乞身老于湓城,有水发源莲花峰下,洁清绀寒,下合于湓江 茂叔濯缨而乐之,筑屋于其上,用其平生所安乐,媲水而成,名曰濂溪与之游 者曰:‘溪名未足以对茂叔之美 ’虽然,茂叔短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 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闻茂叔之余风,犹足以 律贪,则此溪之水配茂叔以永久,所得多矣 ”⑧对于黄庭坚的这篇序文,朱熹 的评价颇高刘刚中问:“黄鲁直如何人?”朱子曰:“孝友行,瑰玮文,笃谨人也观其赞周茂叔‘光风霁月’ ,非杀有学问,不能见此四字;非杀有功夫,亦 不能说出此四字。

      ”⑨ 二 在南宋时期,湘赣文化的互动,则主要是围绕着湖湘学派与杨万里和陆九渊 之间的关系而展开 首先,要介绍的是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安国( 1071―1138)的两位赣籍弟子一是胡铨(1102―1180) ,字邦衡,庐陵(今吉安)人曾官至集英殿修撰王梓材在《宋元学案?武夷学案》胡铨条的按语中说:“先生初事萧三顾,为《春秋》学,复学于胡文定南迁后作《春秋集善》十一卷,张魏公为之后序 ”⑩张魏公即张浚(1097―1164) ,他是湖湘学派创始人之一张?虻母盖住:?铨曾抗疏劾秦桧主和议误国,直声震天下金人购其疏千金,坐除名编管新州秦桧死后, “量移衡州,寓居西湖寺,与衡士讲学,时周览衡岳之胜今集贤书院有公栗主,   与李邺侯(泌) 、韩昌黎(愈) 、赵清献(??) 、陈忠肃(??) 、周元公(敦颐) 、胡文定(安国) 、朱文公(熹) 、张宣公(?颍┖响胍惶谩!?B11 这一情况表明,胡铨与湖湘学派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位是曾几(字吉甫) 他原为赣州人,后徙河南 “先生早从舅氏孔文仲、武仲讲学,又从刘元城、胡文定游,其学益粹 ”《宋元学案?武夷学案》中记录了几条他向胡安国问学的内容,如“吉甫尝问:‘今有人居山泽之中,无君臣,无父子,无夫妇,所谓道者果安在?’曰:‘此人冬裘夏葛,?食渴饮,昼作入息,能不为此否?’曰:‘有之。

      ’曰:‘只此是道 ”这说明,他与胡安国之间有学术讨论是相当深入的 其次,是杨万里与湖南的关系杨万里(1127―1206) ,吉州吉水人 《宋元学案?武夷学案》将他列为胡铨的门人(王梓材在《宋元学案?赵张诸儒学案》杨万里条的按语中引《诚斋集?胡忠简行状》云:“万里与公同郡,尝从学,故自称门人 ”)所以他实际上是胡安国的再传弟子 《宋元学案》本传说他“中绍兴进士第,调永州零陵丞,时张魏公谪永,杜门谢客,先生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魏公勉以正心诚意之学,先生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魏公入相,荐之朝,附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县以大治以荐召为国子博士南轩以论张说出守袁,先生抗言,公论伟之 ”B12 张浚曾两次谪居永州,第一次是绍兴九年(1139)以前,第二次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以前而杨万里是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可见他任永州县丞就是张浚二次谪居永州时事当张浚荐杨万里于朝时,杨氏有《谢张丞相荐举启》 启云:“上既启公,将属之大事公初荐士,宜简于异能,何误及于孤单雅不缘于造请,众惟歆艳,己则惧思窃以士有违言,每病干时之无术,古之炯戒,又叹知人之甚难且入门下之旁招,前此人材之岂少不负所举于今几何?或卖知己以进身,居之罔怍;或自毁节以求合,秽不忍闻。

      谓惩羹而吹齑,听悬榻之挂壁而大丞相好贤之诚意终不少衰,视小丈夫败类之深情付之一莞,惟忠义专图于报国,凡荐延本务于灭私,觊得其真,以裨于治 ”B13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张浚勇于任事,爱惜人才的高尚品格南轩即张浚的儿子张?颍?杨万里与他也有密切交往, 《诚斋集》四十五卷就有《和张钦夫望月词》 乾道七年(1171)朝廷诏原知阁门事张说签书枢密院事,张?蛏鲜杓?谏其不可,因得罪上官而出守袁州杨万里“抗疏留?颍?又遗(虞)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蛩洳还?留,而公论伟之B14 杨万里对周敦颐也是十分推崇的他曾应邵阳县令潘涛之请,作《希濂堂记》 此记的缘起是,潘涛以邵阳是周敦颐曾经当过官的地方,但有关周敦颐的遗迹已不复存在,“焘欲求其学道爱人之遗风以范焉而不可得独潘公兴嗣谓其为治‘精密严恕’ ,隐然有当于吾意,乃即治之西偏因屋之废者辟而为堂,命曰‘希濂’ ”对潘涛此举,杨万里表示十分赞赏他说:“余贺侯曰:甚善!然亦难言也苛似精,谲似密,刻似严,弛似恕,皆非也去其似而非者,则得其精微者矣抑侯请大之,老先生不云乎:‘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侯也希濂,希其四也,盍充其四以上达其三乎?充其四,达其三,希之大也。

      希其四而已矣,之大乎哉?余闻侯之为邵,其政简而悉,明而能容,惠而民畏大丞相益国公倡诸台,以其最上闻矣,盖其治源流有自云 ”B15“充其四,达其三,希之大也” ,这既是杨万里对潘涛的勉励,也是他自己的夫子自道 第三,是陆九渊(1139―1193) 他有两个弟子是湖湘学派中人其一为蒋元夫,清湘人曾从张?蛴危?亦尝学于象山其二则为胡大时(字季随) 他是胡宏之季子,曾从学于张?颍??蚱拗?以女 《宋元学案?岳麓诸儒学案》说:“湖 湘学者以先生与吴畏斋(猎)为第一南轩卒,其弟子尽归止斋(陈傅良) ,先生亦受业焉又往来于朱子,问难不遗余力或说季随才敏,朱子曰:‘须确实有志,而才敏方可,若小小聪悟,亦徒然 ’最后师象山象山作《荆公祠记》 ,朱子讥之,先生独以为荆公复生,亦无以自解先生于象山最称相得云 ”陆九渊的这篇《祠堂记》 ,对于王安石的评价颇高他说:“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然无毫毛得以入于其心,洁白之操,寒于冰霜,公之质也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术必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 ”这是对王氏品格和理想的极高赞颂又说:“公世居临川,罢政徙于金陵宣和间,故庐丘墟,乡贵人属县立祠其上。

      绍兴初,常加葺焉逮今余四十年,隳圮己甚,过者咨叹!今怪力之祠,绵绵不绝,而公以盖世之英,绝俗之操,山川炳灵,殆不世有,其庙貌弗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