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弹和钻芯的问题与对策.doc
8页回弹和钻芯的问题与对策 搅拌站的、实验室的、开搅拌车的以及门口扫地阿姨都在围观的公众号~测强成果让人摸不着头脑?回弹和钻芯是人们常用的测强措施有时候会浮现偏差,让人不懂得以哪个原则为好商品混凝土通过试块、回弹、钻芯检测后,最后的检测报告中有的合格了,有的接近设计强度,有的因离散值过大未做评估这样能否认定混凝土有质量问题?如果有质量问题,如何判断是生产商的因素还是施工方因素? 先进行回弹,如果回弹不符合设计规定再进行钻芯取样检测,我们一般都这样做然而就在检测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给某些工程作出了错误的结论,导致施工单位在经济和名誉上受到损失问题分析1、回弹推定的构造混凝土强度值偏低由于在测定回弹曲线时所制做的试块不够原则,致使试块的受压面浮现中心起鼓,也有的浮现中心凹陷,压出的强度较低回弹仪在率定期控制在80±2范畴内,也加大了误差值对回弹仪在不同率定值的状况下和采用不同的回弹曲线所换算出的强度进行比对,所得成果见表1我们从C20、C35、C50中选定了20个试块,放在压力机上加压至60~80kN进行回弹,先采用率定值为78~79的回弹仪进行回弹(简称低率定),然后再用刚检定的回弹仪(率定值为81~82)进行回弹(简称高率定)。
1~11号试块为同条件养护试块,12~20号试件为原则养护试块通过对表1的分析和采用两个回弹规程进行强度换算可以发现:(1)高率定回弹值比低率定回弹值平均高出1.8个回弹值,高率定的强度换算值比低率定的强度换算值平均高出3.6 MPa2)采用DBJ14-02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规定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查出了测区的回弹强度值,然后对试件进行加荷直至破坏,算出抗压强度值并计算出回弹强度值占试块抗压强度值的百分数发现低率定的平均回弹强度只占试块平均抗压强度的85%,而高率定的平均回弹强度却占到试块平均抗压强度的92%1~11号试件为同条件养护试块,与工程构造件接近,其低率定的平均回弹强度只占试块平均抗压强度的80%,而高率定的平均回弹强度却占试块平均抗压强度的87%12~20号试块为标养试件,其低率定的平均回弹强度只占试块平均抗压强度的91%,而高率定的平均回弹强度却占试块平均抗压强度的97%由此可以看出:(a)工程构造回弹推定值都低于其实际强度的90%因此,我们在进行工程构造回弹前应当把回弹仪进行检定,每次回弹前要对回弹仪进行率定,并且率定值不得低于80,否则应进行保养或检定,尽量减少仪器误差。
b)1~5号试块为同条件养护的C50试块,其高率定平均回弹强度值才占到试块平均抗压强度的79%因此,对于回弹C50及以上混凝土构造工程时,其回弹推定强度应乘以1.15的系数,减小回弹推定强度与工程构造实际强度的误差c)采用DBJ14-02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和JGJ/T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两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对20个试块的回弹值进行了换算,发现换算值在50 MPa如下时,DBJ14-026-比JGJ/T23-所得换算值高出1.3 MPa;而换算值在50 MPa以上时,所得换算值略低2、钻芯检测的构造混凝土强度偏低在钻芯检测实验过程中影响混凝土强度最明显的是芯样受压面的平整度,另一方面是芯样受压面与芯样轴线的垂直度如果此两项指标超差,将会明显减少芯样混凝土的强度下面是砼行在钻芯检测过程中亲自经历的事:在5月份,我的原单位“建华混凝土有限公司”供应了七路涑河桥的C50桥墩,工地制作的试块于28天时送检,强度只有37 MPa然后就申请回弹,由于该桥墩四周已回填,混凝土强度又较高,因此采用钻芯检测在钻芯检测前,我亲自带回弹仪到工地对该桥墩进行了回弹,推定强度为47 MPa。
本地检测部门抽取了5个芯样,经试压后开出报告,芯样的最小值为31.2 MPa我们对此成果有怀疑,想请她们再钻一次,而负责该项目的同志却说:“不必再钻了,找设计人员验算一下该怎么解决吧”我和公司总经理商量后决定,请一家省级检测中心来检测并且与工地项目经理和监理员进行了沟通,她们也批准我们把省级检测中心的实验人员请到工地后,在供需双方和监理员的见证下钻取了12个芯样,三方签字并编号后由实验人员带回过了三天后来,上述三方派代表到省级检测中心见证明验压了第一块,强度达到30 MPa,又压了第二块,强度才达到26 MPa,但就在这同步,我发现了芯样受压面与下压板之间有缝隙,因此我就从未压的芯样中拿出两块,使其两个受压面相对,成果是缝隙更大这时我就建议实验员检查一下芯样受压面的平整度当实验员找到钢板尺测量芯样的受压面时,发现该受压面严重超差,必须重新加工我们等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加工芯样的实验工也没有找到,在我们的催促之下,两个女实验员只得又找到其领导,派人来到加工车间教着这两个实验员重新磨平了剩余的10个芯样,经试压后最小值为54 MPa,实验员把开始压的两个芯样作为有缺陷的芯样剔除掉,并对其他10个芯样开出了合格报告。
我们把合格报告交给质监部门后,她们说该报告不合法,由于没有通过建设单位和质监部门批准,不承认该报告的结论建设单位又召集了监理、施工、设计、质监等部门讨论桥墩的检测问题,最后拟定委托一家省级科研所进行钻芯检测科研所派人到工地钻取了12个芯样带回过了三天后,还是原三方代表前去见证明验我先检查了芯样受压面的平整度,发现该指标超差施工方和监理方代表建议先找一块误差最小的压一下看看我就找了一块较好的进行了试压,强度达到45.4 MPa我规定再重新磨平受压面,实验员批准后带领我们来到加工车间,发现磨平机是由一台电机在其顶端安装了一种平砂轮构成,需要用两手抱着芯样在其上磨平,这已经违背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所规定的“磨平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牢固夹紧芯样的装置”因此我提出了到省检测中心磨平芯样,然后再回来试压该实验员批准后,我们把其他的11个芯样送到省检测中心磨平后又回到科研所进行试压,其中有一块因受压面与轴线的角度超差,抗压强度为46 MPa,其他10块的最小值为54 MPa而就在我提出那两个芯样有问题的状况下,她们居然据此开出了不合格报告我们向建设单位领导提出了本次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修改报告结论。
而建设单位领导给我们的答复是:不再追究混凝土公司的质量责任就在这份不合格报告的庇护下,施工单位向我公司索赔45万元,双方争执不下,致使该工程的货款久久不能结清从上述事中可以发现如下几种问题:(1)检测单位的个别人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或者是哥们义气,背叛了职业道德,故意把芯样磨成鼓面,就是叫你压出个不合格否则,刚学手的两个女实验员磨平后所压出的芯样强度为什么会那么高呢?(2)像某科研所使用的磨平机怎么能检测出公正数据呢?她们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是怎么控制的检测质量呢?对监管她们的上级主管部门又是如何通过该研究所的钻芯检测项目的计量认证的呢?(3)当你的混凝土构造工程浮现钻芯不合格时,必须重新委托检测,并且要见证试压,试压前要重点检测芯样受压面的平整度和受压面与芯样轴线的垂直度4)当需要向更高一级的检测单位委托检查时,一定要获得质量监督部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批准,否则将前功尽弃对策(1)当回弹仪的率定值偏低时,工程构造回弹推定值都低于其实际强度的90%因此,我们在进行工程构造回弹前应当把回弹仪进行检定,每次回弹前要对回弹仪进行率定,并且率定值不得低于80,否则应进行保养或检定,尽量减少仪器误差。
2)对于回弹C50及以上混凝土构造工程时,其回弹推定强度应乘以1.15的系数,减小回弹推定强度与工程构造实际强度的误差3)当你的混凝土构造工程浮现钻芯不合格时,必须重新委托检测,并且要见证试压,试压前要重点检测芯样受压面的平整度和受压面与芯样轴线的垂直度具体的技术规定和检查措施请看《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4)当需要向更高一级的检测单位委托检查时,一定要获得质量监督部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批准,否则将前功尽弃但也同样需要见证明验5)建议检测单位的领导们,在初次钻芯不合格后,当再次钻芯检测时应把芯样端面的平整度误差比规程规定的上限减小一半,以提高检测质量,减少公司风险运用回弹数据进行鉴定分析检测数据解决完毕后,应将检测强度值与砼强度增长曲线作对比,以对实体质量进行鉴定,如果检测强度值符合设计砼强度增长曲线,鉴定为混凝土强度检测正常,反之则判断砼强度不正常,不正常状况有换算强度低、换算强度略低或符合、强度离散性异常等三种状况:(1)换算强度低影响砼抗压强度的因素有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养护温度及湿度、龄期、外加剂、掺合料等因素,但在检查分析中发现,泵送砼的水灰比控制不严是影响砼强度的重要因素,随着商品砼的普遍使用,有些预拌混凝土公司,为了在泵送混凝土时减少混凝土对泵送设备的摩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堵泵的次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泵送剂用量,采用加大水灰比的措施解决,导致混凝土强度的减少。
为此可加强施工现场的抽检,严格执行有关砼塌落度的多种管理及技术规定2)换算强度略低或符合正常状况下砼实验室配比安全系数较高,一般砼回弹强度均能明显超过设计强度,浮现检测强度基本符合或略低于设计强度现象,重要是配合比的因素随着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不断增长,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成本,与实验单位一块联手,实验增大掺合料掺加量的配合比,甚至违背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300kg/m3的规定导致浮现砼后期强度符合设计值,初期强度略低或符合设计值得现象,这种配比会影响砼的耐久性为此需增长搅拌站的抽检,加强砼实际配合比的控制,并可根据实际状况,增进搅拌站自动控制系统的升级,使搅拌执行的实际配比够实现数据存储,严格执行由资质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告知单的配比数据,强制规范搅拌站的质量行为3)强度离散性异常混凝土强度的离散型可用质量控制图阐明,混凝土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若强度测定值所有落在上、下控制线内,并且其排列是随机的,阐明砼离散型正常反之则鉴定离散性异常,重要因素是混凝土生产、施工过程不稳定另一方面,砼浇筑过程振捣不均匀、不充足也是导致砼强度离散的重要因素,检查曾发既有一柱基本,设计砼强度为C25,但在达到龄期回弹强度柱基本一侧满足C25强度值,另一侧只有C20左右,经询问施工人员,本来是基本有一侧有障碍物,砼浇筑时振捣不均匀不充足导致的。
为此要不断加强砼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砼强度的离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