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隋唐上篇.ppt
79页书法鉴赏 ——隋唐上篇,杨锁强 副教授,精品课,(),博大清新,辉煌灿烂 ——唐代,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杜牧,杜牧,唐京兆万年人,字牧之,官中书舍人工行草书唐代著名诗人,因前有杜甫,所以后人称为小杜《张好好诗》,《张好好诗》,杜牧大和九年作并书书体为行书杜牧传世墨迹只此一件其书字体姿媚,用笔劲健,转折处如孙过庭《书谱》历代评之甚多,清包世臣赞曰: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古今书诀,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之说,虽非道出真际,知识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张好好诗》云“大有六朝风韵”者,盖亦赏其中截有丰实处在也《艺舟双楫》)又云:花到十分名烂漫者,菁华内竭,而颜色外褪也;草木秋深,叶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內凝,而生气外敝也书之烂漫,由于力弱,笔不能摄墨,指不能伏笔,任意出之,故烂漫之弊至幅后尤甚戏鸿堂摘句《兰亭诗》、《张好好诗》,结法率易,格致散乱,而不烂漫者,气满也气满由于中实,中实由于指劲,此诣甚难至,然不可不知也《艺舟双楫》),张好好诗卷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纸本,行书。
纵28.2cm,横16.2cm 是唐代诗人、书法家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就是为她而作,并对她的不幸寄以无限同情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 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宣和书谱》一书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是说作者诗文、书法有统一的风格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兹后曾递藏于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据《式古堂书画记考·卷七》所记,该卷后元人诸跋,是从唐赵模《千字文》后移来《宣和书谱》、《悦生所藏书画别录》、《平生壮观》、《大观录》、《吴越所见书画录》、《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此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隋开皇十七年刻,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撰文者为蜀王杨秀,隋文帝第三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逝时年方十九,杨秀撰文以表哀悼,此墓志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布局平正疏朗,字体端严妍美,骨秀肌丰。
董美人墓志,唐人写经兜沙经,唐代写经,无款识,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天佑四年(907)年号,为唐写经中的珍稀之物高闲,晚唐僧人,湖州乌程人自幼出家湖州开元寺,后入长安,住四明、荐福等寺学张旭,工草书,名冠一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说其书有张旭之心传世墨迹《草字千字文》后小段,藏上海博物馆,前大段早残,元鲜于枢临本极精,为辽宁博物馆所藏,从中可见其书艺的水平张佑有诗赞曰:“卷轴朝廷饯,书函内库收 陶欣入社叟,生性论经俦 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 长波浮海岸,大点出嵩邱 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 殷勤一笺在,留着看银钩 可见高闲在唐书名显赫草书千字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会稽人,自号“四明狂客” 年轻的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格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任太常博士官至太子宾客、检校工部侍郎、秘书监 他曾撰写《龙瑞宫记》、《会稽洞记》,还被推荐入丽正殿书院编撰《六典》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灸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草书孝经,怀素 (公元737-?),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
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范,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怀素 (公元737-?),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是知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
这确实要归功他从极度苦修中得来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净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 就以上怀素作品加以研究,其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到可分为三种: 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本领作风,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怀素自叙帖,《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怀素家长沙,幼 而事佛,经禅之 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 前人之奇迹,所 见甚浅遂担 笈杖锡,西游上 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 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 绢素,多所尘 点,士大夫不以为怪 焉。
颜刑部, 书家者流,精极 笔法,水镜之辨, 许在末行又以尚书 司勋郎卢象、小宗 伯张正言,曾为歌 诗,故叙之曰: “开士怀素,僧中 之英,气概通 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 岁时,江岭之间, 其名大著故吏 部侍郎韦公 陟,覩其笔力 勖以有成今礼部 侍郎张公谓赏其 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 歌以赞之,动盈 卷轴夫草 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 以妙闻迨乎伯英, 尤擅其美羲 献兹降,虞陆相 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 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 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 真正真卿早岁, 常接游居,屡 蒙激昂,教以; 笔法,资质劣 弱,又婴物务,不能 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 得忽见师作,纵横 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 善诱,函挹规 模,则入室之宾, 舍子奚适嗟叹 不足,聊书此,以冠 诸篇首其後继 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 似,则有张礼部 云:“奔蛇走虺 势入座,骤雨旋 风声满堂卢员 外云:“初疑轻 烟澹古松,又似山 开万仞峰王 永州邕曰:“寒猿 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 下唯看激电流, 字成只畏盘龙 走。
叙机格,则 有李御史舟云: “昔张旭之作也, 时人谓之张颠, 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 继颠,谁曰不可 张公又云:“稽山贺 老总知名,吴郡 张颠曾不面许 御史瑝云:“志在新 奇无定则,古瘦 漓骊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後却 书书下得戴 御史叔伦云:“心手 相师势转奇,诡 形怪状翻 合宜人人欲问此 中妙,怀素自言初 不知语疾速, 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 间,兴来小豁胸 中气忽然绝叫 三五声,满壁纵 横千万字 戴公,又云:“驰毫骤 墨列奔驷,满座 失声看下及 目愚劣, 则有从父司 勋员外郎吴兴 钱起诗云: “远锡无前侣, 孤西寄太虚狂来轻世 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 激切,理识 玄奥,,固非虚 荡之所 敢当,徒增 愧畏耳时 大历丁已冬 十月廿有 八日怀素苦笋帖,,草书苦笋帖卷 绢本,无年款纵25.1厘米 横1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苦笋帖“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字圆锋正,精练流逸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引首:乾隆“醉僧逸翰”帖后有【宋】米友仁,【明】项元汴、李佐跋著录于《妮古录》、《书画记》、《平生壮观》、《大观帖》、《诒晋斋帖》、《三希堂续帖》。
怀素论书帖,,怀素《论书帖》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辽宁省博物馆藏)最早著录于《宣和书谱》,现在还保存有宣和内府原来的装裱形式,最后入清内府前后800来年,流传有绪,诸家著录较为翔实,可资查考书法无狂怪之势,有别二王等前人草法,圆浑高雅或以为唐、宋间摹写本 怀素草书,一般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所以有“以狂继颠”的说法董追《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今其书自谓真出钟(钟繇),草出张(张芝)但无论如何,他的草书总是以奔放纵逸为基本面目的而《论书帖》则与我们常见的怀素的草书大有不同他的《书帖》写得“匀稳熟”,“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是今草中有章草遗意的佳作怀素食鱼帖,,怀素《食鱼帖》共8行56字,略有破损模糊,但是“墨色浓润,神采不失”其文曰:“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
亦有评者以为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见只有唐摹《万岁通天帖》,能与比拟,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鉴定家徐邦达先生1979年曾撰文论证此帖,学术界公认此为徐先生重要鉴定发现成果之一《食鱼帖》经北宋人吴吉吉题跋,又钤有元代赵孟兆页、乔篑成、张晏、张雨,明代项元汴、项笃泰、华幼武和清代何元英等收藏、鉴赏家印88方,历四朝,传千年,流传有绪,是现存怀素四件公认传世作品中的佳作,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史载怀素性疏放,不拘细行作为僧人在《食鱼帖》中却大谈食鱼吃肉,表现了蔑视封建世俗和宗教戒律的豪放性格这一点,与其书法所体现的奔放不羁的艺术个性是相通的怀素小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陆柬之,陆柬之,生卒年不详,吴郡(今苏州吴县)人。
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议郎,活动于初唐年少时他依舅家学书,其舅父即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书法家虞世南陆柬之传世作品甚少,《绛帖》载有陆书廿五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