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成,普专科电路及磁路,课程教学大纲.docx
7页河南广播电视高校成,普专科电路及磁路 〔1〕 ,〔2〕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路及磁路是河南广播电视高校工科电类及通信类必修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同学把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懂得磁路的特点,会运算磁路简洁问题,并具备进行电工试验的初步技能.为学习后续课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二,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先导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物理等基础课.2,后续课程:电子技术,自动把握原理等.三, 课程的特点1, 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的要求并重.2, 对理论的把握与运算才能要求并重.3, 试验课是重要的实践环节四, 教学总体要求1,把握电路及磁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分析方法.2,通过习题课及平常作业把握必要的运算才能.4, 通过试验课把握作试验的才能.五, 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教学要求:明白,懂得,把握三个层次.其次部分 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 课程教学总时数及学分本课程 7.5 学分,课内学时 135,其中电视课 72 学时,及习题课 39 学时,试验 24 学时,课程开设一学年.二, 教材1, 文字教材: 电路及磁路 李翰荪 主编 中心广播电视高校出版社2, 录像教材: 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对问题的分析方法,是文字教材一些内容的强化与补充.录像课上学期 45 学时,下学期 27 学时.三, 考核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 120 分钟,应带运算器 .考题形式分填空题与分析运算两类.填空题考查基本概念,运算题考查电路的分析运算方法.平常形考及试验成果佔 20%.四, 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支配次 序教学 内 容电视课及习题课录象带编号1第一章,其次章741- 72第三章,第四章748- 143第五章,第六章16915- 304第七章5331- 355第八章4236- 396第九章6340- 457第十章6363- 688第十一章4269- 729第十二章12646- 5710第十三章5358- 62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教学内容:1, 电路模型及主要物理量.2, 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源.3, 单回路电路及单节点偶电路的解法.分压,分流与电位的概念.教学要求:1, 把握电压,电流,功率及参考方向的基本概念.2, 把握两类约束: KC ,KVL 及元件的 VAR .3, 把握电路中有关元件上功率的运算,串联分压,并连分流及单回路,单节点电路的运算.4, 懂得电位及受控源的概念.教学建议:1,应使同学深刻懂得物理量 I,U,P 及参考方向的概念.2,重点表达 KCL ,KVL 及元件 VAR 关系式.二,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教学内容:1 ,二端网络等效的概念.2,电阻等效串,并连公式,电压源串连,电流源并连的等效变换,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相互等效变换.3, 含独立源二端网络及含受控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化简.教学要求:1, 懂得二端网络等效的概念.2,把握电阻元件串,并,混连的运算,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相互等效变换,以及复杂电路的等效化简.3,明白△ -Y 变换的方法.教学建议:1, 强调等效变换的重要概念.2,重点表达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相互等效变换在化简电路中的作用.三,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教学内容:1, 2b 法和支路电流法.2,网控分析法.3,节点分析法.教学要求:1,把握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2,明白支路电流法 , 会列写电路方程.教学建议:1, 以节点法为教学重点,归纳并总结节点法的解题步骤及要点.2,使同学能正确列出电路的网孔方程.四,线性电路的几个定理教学内容:1, 叠加定理.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2,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3, 戴维南定理的应用.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教学要求:1,把握电路的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会应用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分析,运算电路.2,把握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运算电路负载上的最大功率.3,懂得诺顿定理的含义.教学建议:以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为教学重点,深刻懂得叠加定理及应用.五,正弦沟通电路中的电压,电流 相量法教学内容:1, 正弦沟通电压和电流及三要素,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2, 相量:复数及其四就运算,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支持.3, 用相量法求同频率正弦量之和.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5,电阻,电感和电容和相量形式.6,统一 VAR 相量形式:阻抗与导纳.7,混连电路及相量图法.8,等效相量模型.9,复杂正弦沟通电路的分析.10,双口网络.教学要求:1, 把握表征正弦量的三要素.2, 把握正弦电压(电流)有效值与幅值的关系.3, 把握两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及相位超前,滞后的概念.4, 把握相量的概念及 R,L ,C 的相量形式.5, 把握 KCL ,KVL 的相量形式.6, 把握阻抗的概念以及串,并联二端网络等效阻抗的求法.7, 把握电路相量模型的画法.8, 会用节点法和网孔法列解电路的相量方程.9, 明白用相量图法分析运算简洁正弦稳态电路.10,懂得双口网络 Z,Y ,H 参数,把握其运算方法.教学建议:1, 强调正弦量及其三要素与相量的关系.2, 应使同学深刻懂得建立电路的相量模型在分析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关键作用.六,正弦沟通电路的功率教学内容:1,R, L,C 三种基本元件的功率.2,二端网络的平均功率,功率因数.3,二端网络的无功功率,视在功率.4,复功率.5, 正弦沟通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教学要求:1,把握正弦沟通电路中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方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法.2,把握正弦沟通电路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及最大功率的运算方法.3, 明白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建议:1, 强调有关正弦沟通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2, 会应用有关公式运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七,三相电路教学内容:1, 三相电源.2, 负载为对称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3,负载为对称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4,不对称三相电路4, 三相功率及其测量教学要求:1,把握对称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之间的关系.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2,把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运算方法.3,懂得三相功率的运算与测量.5, 明白三相电路中相序的概念,中线对三相电路相电压的影响.教学建议:1,重点讲清对称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之间的关系.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2,重点运算对称三相电源与对称三相负载相连接的电路.八,含互感电路的分析教学内容:1, 耦合电感元件.2, 含耦合电感元件的正弦沟通电路分析.3, 空芯变压器分析.4,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分析法.5, 理想变压器.教学要求:1,懂得耦合电感元件的表征参数.2,把握同名端的概念,耦合电感元件端口伏安关系的列写方法.3, 明白空芯变压器的反映阻抗法.4, 明白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分析法.5,懂得理想变压器的性质,表征参数.6,把握理想变压器两侧端口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方程.教学建议:1,重点讲解耦合电感元件同名端的概念,耦合电感元件端口伏安关系的列写方法.2,正确应用理想变压器两侧端口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方程,运算含理想变压器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九,磁路和铁心线圈教学内容:1, 磁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2, 磁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3, 线性磁路的运算.4,铁磁物质的磁特性.5,简洁非线性恒定磁通磁路的运算.6,非线性交变磁通磁路.7,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及含铁心线圈电路的运算.教学要求:1, 懂得 B ,H ,Ф, Fm 的概念及单位.2, 懂得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基本磁化曲线和导磁率μ.3, 把握安培环路定律,磁路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4, 明白磁路与电路的不同性质及对应相像之处.5, 明白恒磁通无分支磁路的运算问题:已知Ф求 Fm 和已知 Fm 求Ф的问题.6, 明白铁心线圈电压与磁通的关系,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教学建议:1,由 B,H ,Ф, Fm 的概念入手,环环推动,重点讲清安培环路定律,磁路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及其简洁的运算.2,磁滞回线,导磁率μ,已知Ф求 Fm 和已知 Fm 求Ф的问题,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只做一般明白.十,正弦沟通电路的频率响应及谐振教学内容:1, 频率响应的概念.2, RC 电路的频率响应.3, RLC 电路的频率响应.4, 正弦沟通电路的串联谐振.5, 正弦沟通电路的并联谐振.教学要求:1, 懂得网络函数,策动点函数,转移函数的定义与公式.2,把握 RC 高,低通电路的转移电压比,半功率点与通频带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会大致画出它们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3,把握 RLC 串联电路的转移电压比,品质因素,中心频率,上下截止频率通频带等重要概念.4,懂得 RLC 串联电路的高通,低通和带通的概念.5,把握 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条件,及其谐振时电路的等效阻抗,电流值.6,把握 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输入电压 U ,电感上电压 UL ,电容上电压 Uc 与电阻上电压 Ur 之间的相互关系.7,明白正弦沟通电路的并联谐振.教学建议:1, 深化讲清网络函数,策动点函数,转移函数的概念.2, 重点表达 RC 高,低通电路的转移电压比, 半功率点与通频带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3,重视讲授 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条件,谐振时电路的性质,谐振频率及 R,L,C 元件上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电流大小.十一,非正弦沟通电路教学内容:1, 谐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2, 波形对称性与所含谐波重量的关系.3, 非正弦周期波的平均功率和有效值.4, 非正弦沟通电路的运算.5, 傅立叶级数.教学要求:1,懂得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率成整倍数的正弦函数之和来靠近, 基波,高次谐波及频譜等重要概念.2,懂得波形的对称性与所含谐波重量的关系.3, 把握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平均值及有效值的运算,以及非正弦沟通电路中功率的运算.4, 明白运用叠加定理分析运算非正弦沟通电路方法和步骤.教学建议:1, 复习傅立叶级数的有关学问.2, 着重讲解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率成整倍数的正弦函数之和来靠近,基波,高次谐波及频譜等重要概念.3, 通过练习使同学娴熟把握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平均值,有效值及功率的运算.十二,电路中的过渡过程教学内容:1, 电路中的过渡过程及换路定律.2, RC 电路的过渡过程.3, RL 电路的过渡过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