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答案.doc
12页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过程: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3)内容: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②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4)结果: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②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①背景: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②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③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①时间: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③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对外开放格局(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轻巧识记]1.十一届三中全会2.经济体制改革[易错提醒]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概念阐释] 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轻巧识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教你读史]关键句“促进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说明了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材料二] 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教你读史]关键句“大包干……都是自己的”表明了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上有新的变化。
[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材料一]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教你读史]材料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体现了开放过程的特点[提示] 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材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2)分析材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教你读史]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成果[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一、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1.必要性(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7.意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二、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区别旧中国当今中国背景不同鸦片战争中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被迫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实行的对外开放性质不同是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和掠夺的产物是党和政府为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内容不同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结果不同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题组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及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选C 关键在于提取信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
2.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