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必修一考试题及答案.doc
13页高一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2.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3.本试题满分100分 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局面,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这一局面被变化是 ( )A.禹 B.启 C.桀 D.汤 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郡县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也许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御周部落攻打,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干、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绩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级别制5、《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信奉 B.财产 C.血缘 D.地区6.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始于 ( ) A.夏朝 B.周朝 C.商朝 D.秦朝 7.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对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履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C. 地方履行郡县制度 D.颁布了秦律,严刑酷法9. 履行郡县制有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由于这一制度( )A.增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C. 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10.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1、有学者指出:(西汉)一方面遇到的第一种大问题是帝国跨地区过广,不能所有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外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郡县制1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项学习结束后,几位同窗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状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 )13.中国古代时有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1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后来她们实现这一抱负的重要途径是( ) A.参与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15.下列属于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有( )①设立刺史 ②增设参知政事 ③设立中书省 ④设立枢密院 ⑤设立三司使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16.中国古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名称各不相似,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行中书省 D.宣政院17.“自秦始设翠相,不旋踵而亡。
……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因此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8.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文臣地位不断提高C.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9、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结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觉得不精确的是(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 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崩溃,浮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 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 内阁的设立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20.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是没有决定权,她们但是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A.内阁 B.军机处 C.参议院 D.中朝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互相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
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两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2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种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限度上有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对的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3.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波斯24.古代雅典政治中,可以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执政官制度25.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因此称为民主制,是由于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她统治时期( ) A.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本 B.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C.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发展 D.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6.伯利克里说:“我可以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可以独立自主;并且在体现独立自主的时候,可以特别地体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指( )A.全体男子 B.全体成年男子 C.所有本邦成年男 D.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27.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种案件:“罗莫洛是一种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但愿把她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她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她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鉴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她根据的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查实丁尼新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8.“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材料中的“法律”指的是( )A.罗马法 B.“陶片放逐法” C.《人权宜言》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9.罗马法体系最后完毕的标志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30.某同窗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种幻灯片提纲,你觉得其中哪一项应当修改?( )31.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
这一历史事件最也许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32.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33.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涉及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她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34.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攻打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单薄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后批准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对的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策 D.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35、据新华社报道:5月11日,在议会下院大选获得最多席次与选票的保守党,党首卡梅伦随后前去白金汉宫,接受女王对其英国新首相职位的正式任命。
从这段新闻报道中可以获得的对的信息有( )① 卡梅伦要担任首相,必须要使自己领导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在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② 卡梅伦首相的职位需要获得英国女王的形式任命才有效③ 女王在英国仍然掌握实权④ 女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作为国家元首而存在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36、“在邦联时期,国内……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