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性污泥及各种因素对其的影响.docx
4页目录1基本简介 2发展历程 3影响因素 4处理方法 5基本流程 6相关政策展开1基本简介2发展历程3影响因素3.1营养物质平衡3.2溶解氧3.3 PH 值3.4水温3.5有毒物质4处理方法5基本流程6相关政策1基本简介活性污泥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基本概念■是由1912年英国人Clark and Cage发现对废水进行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并使水质明显改善,其后Arden and Lackett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实 验容器洗不干净,瓶壁留下残渣反而使处理效果提高,从而发现活性微生物菌胶团,定名为 活性污泥而来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2发展历程1912年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对污水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 同时水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继而阿尔敦(Arden)和洛开脱(Lockgtt)对这一现象进行了 研究曝气试验是在瓶中进行的,每天试验结束时把瓶子倒空,第二天重新开始,他们偶然 发现,由于瓶子清洗不完善,瓶壁附着污泥时,处理效果反而好由于认识了瓶壁留下污泥 的重要性,他们把它称为活性污泥随后,他们在每天结束试验前,把曝气后的污水静止沉 淀,只倒去上层净化清水,留下瓶底的污泥,供第二天使用,这样大大缩短了污水处理的时 间。
这个试验的工艺化便是于1916年建成的第一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在显微镜下观 察这些褐色的絮状污泥,可以见到大量的细菌,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它们组成 了一个特有的生态系统正是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进行代 谢和繁殖,才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 泥3影响因素3.1营养物质平衡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的污水中吸 取其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某些生长素等待处理的污水中 必须充分含有这些物质碳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物质,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对 碳源需求量较大,一般以B0D5计,不应低于100mg/L生活污水碳源比较充足,对于一些 碳源不足的工业废水则应补充碳源,如生活污水或是淀粉等氮是组成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氮源可来自N2、NH3、NO3等无机 氮化合物,也可以来自蛋白质、胨(音dong)以及氨基酸等有机含氮化合物生活污水中 氮源充足,不需要另行投加;工业废水则应考虑含氮是否充足,必要时可投加尿素硫酸铵 等磷是合成核蛋白、卵磷脂以及其他磷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在微生物的代谢和物质转化中 起重要作用。
辅酶I、辅酶II、磷酸腺苷等都含有磷微生物主要从无机磷化合物中获取磷 磷源不足将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3.2溶解氧参与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的是以好氧菌为主体的微生物种群根据运行经验数据,曝气池 中溶解氧浓度以不低于2mg/L为宜(以出口处为准)局部区域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耗氧速 率高,溶解氧浓度不易保持2mg/L,可以有所降低,但不宜低于1mg/L3.3 PH 值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与环境的酸碱度密切相关,只有在适宜的酸碱度条件下,微生物才能 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参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一般最佳的pH值范围,介于6.5〜8.5 之间3.4水温温度作用非常重要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多属嗜温菌,其适宜温度在10〜45 摄氏度,为安全计,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控制在15〜35摄氏度,低于5摄氏度微生物 生长缓慢3.5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是指对微生物生理活动具有抑制作用的某些无机质及有机质,主要有重金 属离子(如锌,铜,镍,铅,铬等)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酚,醛,氰化物,硫化物等) 有毒物质对微生物毒害作用,有一个量的概念,只有在有毒物质在环境中达到某一浓度时, 毒害和抑制作用才显现出来。
污水中的各种有毒物质只要低于这一浓度,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不受影响有毒物质的作用还与pH值、水温、溶解氧、有无其他有毒物质及微生物的数量 以及是否经过驯化等因素有关4处理方法曝气池是由微生物组成的活性污泥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物质充分混合接触,并进而降解 吸收并分解的场所,它是活性污泥工艺的核心曝气系统的作用是向曝气池供给微生物增长 及分解有机物所必须的氧气,并起混合搅拌作用,使活性污泥与有机物充分接触在曝气池 内,悬浮的大量肉眼可观察到的絮状污泥颗粒这就叫做活性污泥絮体随着有机污染物被分 解,曝气池每天都净增一部分活性污泥,这部分叫做剩余活性污泥用污泥泵直接排出系统 之外…污泥池5基本流程(1) 反映污泥性质的项目污泥沉降比--以SVv30%为好;污泥体积指数--SVI=50〜150, SVI=100最好,SVI达到200以上则污泥可能膨胀,(2) 反映污泥营养的项目属于污泥营养的测定项目有:BOD5;出水氨氮(至少1mg/L); 出水磷(至少1mg/L);二沉池出水DO不低于0.5mg/L3) 溶解氧DO溶解氧(不低于I〜2mg/L);二沉池出水DO不低于0.5mg/L4) 反映污泥环境条件水温、pH值、BOD5、CoDcr、有毒物质、CN-、S2-、SS、 NO3-、NO2-等。
6相关政策根据现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 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置2、 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取厌氧消化工艺进行 处理,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 可进行堆肥处理和综合利用采用延时曝气的氧化沟法,SBR法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 污泥需达到稳定化采用物化一级强化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须进行妥善的处理 和处置3、经过处理后的污泥,达到稳定和无害化要求的,可农田利用;不能农田利用 的污泥,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