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的实践》书评.docx
6页《管理的实践》书评《管理的实践》是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写成的一本具有经典意义 的管理学著作,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整体的管理书籍,今天读来 依然感到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该书自问世50余年来, 一直颇受众多读者的追捧,影响了全世界无数经理人和管理学者,不 愧为一部“管理的圣经”,难怪有人说“如果只读一个管理作者,那 就读德鲁克;如果只读一本管理著作,那就读《管理的实践》”刚拿到这本书时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半个世纪以前写的管理书 籍还能有什么新意和深奥的地方,即使有也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 色了然而,当我仔细阅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肤浅的确, 在今天看来它的内容并不深奥,但在50多年前,能够对管理有如此 深刻理解和认知的人是多么的了不起一般的管理“大师”,大多专 注于管理的某一领域,比如战略、营销、人力资源等,而只有德鲁克 先生视社会和企业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系统、全面的来看待管理, 可以说字里行间闪烁着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真不愧为“管 理的教父”、“大师中的大师”正是《管理的实践》一书的出版, 使管理真正成为了一门学科当代仍在流行的许多管理思想和实践都 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比如: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 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 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等等,即使近些年非常流行的平衡记分卡, 也可以在该书中的论述中找到源头。
《管理的实践》中将管理的内容描述为三部分,即管理企业、管理 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业从 企业需要的组织架构上考虑,全面诠释了职能分权制和联邦分权制, 而且指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联邦分权制为最优构架,也是责权利 同位,最有积极性及效果的架构管理管理者从人才的引进、培训、 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企业员工的管理目的:尽一切可能使每 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当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时,企 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管理员工和工作指明 了决策的过程和分析决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来为 管理员工和工作做好的决策向导管理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都要同时涉及到管理的三个部分,因此 在决策每一个行为时,都要考虑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找最影响小、 最涉及面窄、最有绩效的角度来进行企业是社会的公民,服务于并丰富了社会的各种功能,它的目的 只有一个,就是创造顾客以前经常听到推销员上非洲卖鞋的故事, 而故事中那个看到当地居民光脚行走而大呼鞋可卖的才具有经营企 业的战略眼光)企业的两项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通过他们产生经 济成果,而企业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在成本的范畴内。
企业是社会的丰富机体,只有当它能够正常新成代谢时,才能在 社会中正常生存而企业的正常生存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这不同于般认为的企业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从而使得企业追求生存的 必然结果是社会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因篇幅所限,简单罗列一下自己感受较深的几点主要体会,与大家共 享1、 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衡 量和检验管理的唯一权威是绩效和成果企业管理层只能以所创造 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权威2、 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 差别管理者除了完成其责任所必须拥有的职权外,没有任何别的权 力如果一个企业未能取得应有的绩效,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更换一 名新的总裁,而不是去辞退员工3、 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 因此我们必须以顾客为尊,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顾客(包括潜 在顾客)?”、 “这些顾客在哪里?”、“他们如何购买产品和服 务?”、“如何才能接触到这些顾客?” ;其次,要了解“顾客的需 求是什么?”、 “顾客购买的是什么?”、 “顾客心目中的‘价值’ 究竟是什么? ”4、 企业的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营销不仅仅是销售部和市场 部的事情,所有部门甚至每一个员工都对营销负有责任企业要提供 更好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的创新同样,创新发生在企业的 所有领域、所有部门和所有活动中5、 目标管理:企业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在关键领域设定绩效和 成果目标每一位管理者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必须在目标中列 出应达到的可衡量的绩效,这些目标必须以达到企业整体目标为目标, 还要在经营成果与实现信念之间求取平衡、在当前与未来之间求取平 衡6、 管理者的工作:管理者必须为企业的最终成果负责并有所贡献, 因此他们的工作范围和职权应尽可能宽泛,凡是不能明确排除在外的 事务都应该视为管理者的职责7、 培养管理者:无论是培养管理者还是选拔人才,不应事先把目标 盯在少数人身上,而应面向所有的人,也就是要“赛马”而不是“相 马”要尽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只有当每个员工都成为 管理者时,企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另外, 培养人是一个动态的工作,必须面向未来,为了达到企业明天的目标8、企业规模:企业不一定需要壮大,但必须不断进步,持续发展, 变得更好规模太小肯定不行,但规模太大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9、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不同于一般的资源一般的资源只能被利用, 而且不可再生;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人力”能为企业 所“使用”,而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惟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 自我利用,发挥所长因此,管理者不要试图去“管”人,而是要设 法鼓励、激励和引导人,使员工有成就感当然,员工也必须有责任 感,必须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方向10、 员工激励:管理层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参与感, 唤起他们的工作欲望激励员工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加强员工的责任感, 而非满意度11、 领导力:领导力需要看个人资质,也需要看态度和品质因为“管 理者不只通过知识、能力和技巧来领导员工,同时也通过愿景、勇气、 责任感和诚实正直的品格来领导12、 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能唤醒员工内在的激情与奉献精神好 的文化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 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企业文化的目 的,不在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于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 的努力方向,使组织具有高绩效,且通过良好的工作绩效给员工带来 满足感和成就感13、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一个健康的企业不可 能在一个病态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 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 决策和行为之中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终极责任而管理的终极之 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在《管理的实践》的结语中,德鲁克给我们带来了一缕思想的清 风,他说:“公司不能自称(绝对不可自称)是员工的家、归宿、信 仰、生命或命运公司也不可以干预员工个人的私生活或者员工的公 民权将员工与公司联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 的聘用合同,那可并不是一条神秘的、不可撤销的纽带正确地定 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那 么,个人与组织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 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德 鲁克用清晰和简单的语言帮助我们理清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我们要重新审视曼德维尔的那句“私利邪恶成了公共利益”的格 言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管理 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行为之中这是管理者最 最重要的终极责任而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这里同时 包含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 以陪伴人的终生。
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 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我想, “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的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的实践》就是 这样的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