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之阅读复习.docx
16页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之阅读复习第三单元知识清单【阅读复习】岳阳楼记▲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岳阳楼周围景物(全景、晴明美好之景、晦暗恶劣之景),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以物喜,以己悲)与自己及古仁人的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质,不仅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而且永世长存,光照后人▲内容结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作记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空间广大,水波壮阔)洞庭全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早晚之间,阴晴变化)登楼所见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承上启下)不同感受 明暗之景 晦暗恶劣——感极而悲(以己悲)览物之情 晴明美好——此乐何极(以物喜)(或异二者(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之为? 博大胸怀 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政治抱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心忧天下的具体表现』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 『远大的政治抱负』后天下之乐而乐▲阅读重点知识◎内容方面记叙滕子京的政绩和作记的缘由,描写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以及迁客骚人们浏览明暗之景和他们的喜悲之情,最后作文探求了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心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思想感情方面通过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以物喜,以己悲)与自己及古仁人的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对滕子京有劝勉规箴之意◎语言方面1.本文虽名为“记”,却不拘泥于以记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的体式,而是吸收了骈文赋体对偶的句式特点,强化了议论、抒情色彩文体突破,成就了这篇千古名文,开启了宋代写景散文偏于议论的风气,对王安石、苏轼等人的游记影响很大到了明清时期,《岳阳楼记》已成为很多古文选本的必选篇目,成为公认的经典2.音韵之美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诵读时,要注意其句式特点: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文中多用四字句,具有音韵协调、语气呼应、语意互补、整齐流畅的特点这些短句,多为平仄交替,多以平声收束,读之悠扬婉转,余音徐徐诵读时,还可以找出文中的韵脚字,体会其珠圆玉润的美感。
如形、明、惊、顷、青等,清脆而悠长;江、汤、湘、忘、洋等,绵长而嘹亮3.注意本文的语词特点本文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如“潇湘”“隐矅”“满目”“游泳”(以上双声),“远山”“长江”“万千”“静影”“锦鳞”(以上叠韵),收到了金声玉振、回环往复的共鸣效果,形成了极强的视听冲击;大量同义词的使用,如衔一吞、际一涯、通一极、隐一潜、啸一啼、心一神等,使表意更加精细准确,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大量反义词的使用,如废一兴、朝一夕、宠一辱、喜一悲、进一退、忧一乐等,在对比和衬托中,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写法方面1.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年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悲伤惆怅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2.写作记缘由是为写景铺垫,写景为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铺垫,写览物之情又为和古仁人对比铺垫层层铺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醉翁亭记▲文章主旨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内容结构 引入 亭的环境:环滁皆山-琅玡—酿泉-有亭翼然 (由远及近)亭名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为后文写太守 与民同乐铺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承上启下)山水之乐 朝暮:明暗变化四时: 春:花香四溢;夏:佳木成荫 其乐无穷 一乐山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二乐滁人安定富足滁人之乐——扶老携幼,快乐游玩 百姓安定太平 三乐与民同乐宴酣之乐——就地取材,宴饮游戏 野餐简朴与民同乐 觥筹交错,起坐喧哗 滁地富足禽鸟之乐——鸣声上下,人去鸟归▲阅读重点知识◎内容方面体现太守与民同乐的四个重点画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思想感情方面太守醉翁之意:一是借山水排遣抑郁之情,二是体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醉与乐的关系: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二者统一写醉是为了写乐,突出太守与民同乐◎语言方面1.骈散结合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举一例加一赏析例如文章第二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是骈句,“山间之四时也”.“山间之朝暮也”是散句骈散结合,既对仗工整,又错落有致2.除了对偶、铺排,本文在语言上还具有很多特点一是文字简练,可谓惜墨如金历来被人们称道的首句“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二是平易流畅,这主要表现在不用难字,不用典故,不堆砌词藻,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等方面三是委婉有致,摇曳生姿,主要表现在句式错综,表意深婉,抒情绵长等方面与韩愈散文追求奇险怪僻的风格相比,欧阳修走的是明白如话的一路,读之更亲切喜人◎写法方面侧面描写:写山水写滁人,都是为了烘托太守的与民同乐湖心亭看雪▲文章主旨本课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清高自赏的闲情雅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内容结构 【文章结构】 痴于行 出行环境:冰天雪地、万籁俱寂出行时间:晚上八点 清高自赏的雅趣 出行过程:简装而行 痴于景 人鸟声俱绝-万籁无声上下一白 天地苍茫 宁静清绝一点、一痕、一芥、两三粒 人很渺小 痴于情:偶遇知音的喜悦,含蓄的故国之思 ▲阅读重点知识◎内容方面景:冰天雪地,万籁无声,天地苍茫,浑然一体人很渺小行:独行,饮酒人:两个痴人——遗世独立,清高自赏情:闲情雅趣\故国之思\人生渺茫的感慨◎思想感情方面遗世独立、清高自赏的闲情雅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语言和写法方面张岱是晚明小品文大家,文字简洁而又售永,叙事直白而有情韵,读之亲切喜人本文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张,不藻饰,又不乏雅趣,其炼字炼句之功,白描手法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过后万籁无声的空寂,着一“绝”字,境界全出本文多运用白描手法,用简笔勾勒出景物、人物,朴素淡雅,却又耐人寻味。
如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湖上影子”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都是以白描来写意传神的作者曾盛赞宋代米芾的“云山戏墨”,可见如此写景,也是他在艺术上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理解性默写】(一)岳阳楼记1.盛赞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描写洞庭湖气势宏大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描写洞庭湖景色变幻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由景入情,引出下面悲喜两段文字的句子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 通过对比指出古仁人与迁客骚人不同之处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 描写登楼览物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7.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具体指代的内容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8.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联想到文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9. 与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0.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由此句可联想到该文中与之境界情怀相近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所用修辞相同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醉翁亭记1. 全文的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贯穿全文的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4. 作者直抒胸臆,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 .文中描写早晚阴晴云烟变化的语句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 .文中描写四季景色变化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 描写醉翁亭状貌特征的句子是: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9. 极力夸赞滁州人闲暇游乐的语句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11.表现滁州是个美丽富足的好地方的语句是: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 12. 用“游人之乐”“禽鸟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的句子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体现太守之乐与众不同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 14.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相照应的句子是:饮少辄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