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豆多倍体诱导和鉴定试验设计方案.docx
3页蚕豆多倍体诱导和鉴定实验设计方案一、 实验目的初步认识化学诱发植物多倍体的过程,学习利用孚尔根反应(染色) 鉴定多倍性细胞的方法二、 实验材料:蚕豆根尖三、 实验药品及工具:生物显微镜、剪刀、镊子、解剖针、载玻片、小玻璃 瓶、小酒杯、培养皿、恒温箱、0.1%-0.2%秋水仙碱溶液、希夫氏试 剂(是一种将碱性复红在酸性溶液中以过剩的亚硫酸(亚硫酸氢钠等) 脱色的试剂)、纯净水、1mol 1-1盐酸等四、 实验原理:多倍体的发生,尤其是异源多倍体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 途径之一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在中期已复制为两的染色体,都集 中于中央赤道板上,染色单体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至后期分别趋向细胞两 级纺锤丝主要化学组成为蛋白质一般认为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 可以被细胞中辅酶的-SH (蔬基)还原,于是由分子内的二硫键转变为 分子间的二硫键,从而使蛋白质分子聚合凡是能抑制巯基作用又能保 持细胞活性的物质,就能阻止蛋白质分子聚合或使已构成纺锤丝的蛋白 质分子间发生解聚作用,致使纺锤丝不能形成或断裂,从而消失,造成 染色单体不能分向细胞两极,细胞质也不分离,复制的染色体仍存在 于一个细胞中,结果染色体倍增。
如果该细胞在下一次细胞分裂时又 经药剂作用,则可产生更高倍数的细胞,(一般成等比级数增加,但 也会出现奇数倍或非整倍现象,且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染色体不会无限 止的增多),这样就形成了多倍性细胞在药剂作用的过程中,由于 同一组织中的不同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步性,而出现加倍程度不一的表 现,这种现象称为混倍性(混倍现象)经加倍了的细胞,一旦停止药 剂作用,仍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由此而产生的子细胞,一般说都是 多倍性细胞,从这种细胞分化出来的植株,就是多倍体人工诱发多倍 体的方法很多,分为物理的(变温、机械损伤、射线处理等)和化学 的,我们常采用秋水仙素来进行诱导,这是诱发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还有六氯代苯、a-漠代萘、对-二氯代苯、申苯磺硫苯胺基苯汞(富 民隆的主要成分)等化学物质均有此作用鉴定多倍体,可采用间接和直接的方法间接方法包括形态学和细胞 学的观察,直接法是直接对试材检测染色体的数目一般来讲,多倍 体植物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的特征表现为:气孔、花器、花粉粒、种 子、果实甚至叶片等明显变大,单位面积叶片上的气孔数目减少而密度 降低等考虑到染色体观察、记数较为烦琐,首先对试材从形态学和细 胞学上来初步判断是否为多倍体,然后把初步断定为多倍体的试材再观 察、记录染色体数目是否真正地发生了倍性的变异,从而最终确定为多 倍体。
五、实验步骤:1、将根长为0.5厘米左右的发芽蚕豆,投入0.2%的秋水 仙碱溶液内,处理3-6小时,取出继续培养24小时以上过程均需在恒温 (25 C 28 C )下进行2、当肉眼可以看到根尖明显膨大时,即可取出冲洗,将膨大的根尖离体 放入0.1%的秋水仙碱溶液中2-3小时,也可用8-羟基喹啉等具有染色体扩散能力的药液处理,纯净水冲洗后用定液固定3、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洗涤(同有丝分裂),把根尖放入1mol.l-l HCl中60C水解12分钟,注意温度和时间一定要准确,否则影响染色效果4、将水解好的根尖放入盛有希夫氏试剂的小黑瓶中染色 0.5-3小时, 将根尖取出用漂洗液漂洗3次,每次3分钟蒸馏水洗2分钟,45%冰醋 酸压片(方法同有丝分裂),镜检计数染色体必要时进行数码显微摄影保 存染色体图像附录:孚尔根染色法原理:细胞中的DNA受1NHC1 60C水解作用以后,核酸中的嘌吟碱很快完全被除掉,使脱氧核糖中潜在的醛基获得 自由状态水解后,组织要经水洗再移至希夫(Schiff)试剂中,希夫 试剂即同露出来的醛基发生反应,呈现紫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