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长市实验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0页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1、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60分,1—15题每小题2分,16—25题每小题3 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当秋冬之交,滨城大连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 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大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雾是一种纯净物 B.大雾是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 的分散系 C.光束通过大雾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D.大雾实际上是水蒸气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D.称量时,砝码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物质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硫酸钠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B.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是否得失氧元素,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4.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 molL-1的NaCl溶液中含有0.1NA个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C.24g O2分子和24gO3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不相等 D.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5.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 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O3-、Fe2+、Na+ B.Ag+、NO3-、Cl-、K+ C.K+、Ba2+、OH-、SO42- D.Cu2+、NH4+、Br-、OH-7.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OH-+H+═H2O B. 硫酸铜溶液与氢氢化钡溶液混合:Ba2++SO42-═BaSO4↓ C. 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HCO3-=CO2↑+H2O D.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H2O+CO2↑+Ca2+8.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 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3 B.5∶4 C.1∶1 D.3∶59.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A.将钠放入到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 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将钠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10.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B.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C.与盐酸反应的速率:NaHCO3<Na2CO3 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相同1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A.S和O2 B.NaOH和CO2 C.Na和O2 D.AlCl3和NaOH1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H2SO4反应, 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Al2O3 ②NaHSO4 ③NaHCO3 ④Al(OH)3 ⑤Na2CO3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13.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盐酸,若放出的氢气的体积 相等(同温同压)。
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1∶2 B.1∶3 C.3∶2 D.1∶114.将2.1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 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 2.1g B. 3.6g C. 7.2g D.无法确定15.国家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在执法中,交警用装有 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 钾变成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 ],下列有关重铬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B.在检查时重铬酸钾发生还原反应 C.重铬酸钾具有强还原性 D.它由橙红色变为绿色是物理变化16.用10 mL的0.1 molL-1 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 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3 ∶2∶2 B.1∶3∶3 C.1∶2∶3 D.3∶1∶117.某溶液中仅含Na+、Mg2+、Clˉ、SO42ˉ四种离子,其中Na+浓度为 0.2molLˉ1、Mg2+浓度为 0.25molLˉ1、Clˉ浓度为0.4molLˉ1,则SO42ˉ的浓度为 A. 0.5molLˉ1 B. 0.3molLˉ1 C. 0.1molLˉ1 D. 0.15molLˉ118.现有两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用下列试剂或方法能将两者区分 的是 ①Ca(OH)2 ②盐酸 ③CaCl2 ④NaOH ⑤加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⑤19.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 同的是 A. NaHSO4和Ba(OH)2 B. AlCl3和NaOH C. Na2CO3和H2SO4 D. NaAlO2和H2SO420.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 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AlCl3: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洗涤沉淀,将沉淀再用适量盐酸溶解 C. Fe2O3中混有少量Al2O3: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D. 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 CO2后过滤21.证明某溶液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 ①先加氯水,后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②先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加氯水后显红色 ③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 ④只滴加KSCN溶液 不显红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对文献中记载的化学研究成果解读错误的是 A.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铜盐 B.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以烧酒复烧二次…… 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也适用于分离KNO3和NaCl C.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其中的“石灰”指的是CaCO3 D. 《本草经集注》有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 (Na2SO4),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23.亚硝酸钠(NaNO2)具有致癌作用,许多腌制食品中含NaNO2酸性KMnO4溶液与亚硝酸钠反 应的离子反应为:MnO4- +NO2- +H+ → Mn2++NO3- +H2O(未配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成1mol Mn2+,转移电子为5mol B. 该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 C. 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3 D. 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24.向100mL2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100mL,产生7.8g沉淀则此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A.2mol/L B.1.5mol/L C.3mol/L D.6mol/L25.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 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6∶1 B. 1∶1 C. 2∶1 D. 1∶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6.(14分)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KCl、BaCl2、Cu(NO3)2、K2CO3中的一种 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