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修辞立其诚》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30页1《修辞立其诚》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4.1《修辞立其诚》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和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 2.理解文章的关键概念,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理念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体会严谨准确、简易朴实的语言特色 深入理解文章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从中得出对自己的启示 梳理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一)基础知识 作家作品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家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解题 ①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文辞 ②诚:真诚 ③整句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 生字注音 道恶乎隐(wū) 曲学阿世(ē) 解释词语 曲学阿世:指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顺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错综纷繁:指头绪纷繁,变化多端 (二)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4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渠"即张载,“山”乃王夫之),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冯友兰评价说:“张先生治学之道为‘修辞立其诚’,立身之道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思考1】翻译并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明确 大道隐藏于哪里,才(使原本浑朴的世间)有了真伪之分 ②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明确 所谓顺应,就是不增不减……所谓顺应,就是舍弃自己的主观成见而以外物为法则 ③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明确 一定要端正学风(指谨守儒家正学)来说话,不要歪曲学术(指曲解经典的原义)来迎合世俗 四、文本研究 【思考1】作者是如何提出文章的中心议题的? 明确 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名句,指出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并对“立其诚”重新定义,从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强调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就是现代所谓的“真”。
至此,本文的中心议题“立其诚"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1.文章将“立其诚”的含义概括为哪三点?应如何理解? 明确 作者认为,“立其诚"应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等三个方面名实一致”,就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言行一致”,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2.从文中看,应如何认识客观世界? 明确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首先,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其次,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3.“修辞立其诚”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明确 文中强调,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人们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主要是因为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这种不正确的人心扭曲必须改变,而改变的方法就是说真话、讲实话 4.文中作者引用了《心术上》中的名言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 引用的这段话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外物的本来面目。
换句话说,认识外物要尊重其客观性,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5.课文第7、8两段,阐述“学说、言论、文章”诚伪问题,但文中却没有提到“诚伪",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明确 没有偏题第7、8两段承接上文对“立其诚”三层含义的论述,为第6段“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所领起诚伪”中的“诚"对应“立其诚”的三个“一致",“伪”则对应其中的不一致作者阐述做到“诚"的必要条件,从反面理解,也就是阐述了克服或避免“伪”的必要条件因此,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未提到“诚伪",但内容是紧紧围绕“诚伪”而展开论述的,与“立其诚"含义中的三个“一致”相吻合,不存在偏题之说 6.文章倒数第三段引用《汉书·儒林传》的话,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 作者反对“曲学阿世”,批评这种做法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说明“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号召大家要遵行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思考3】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第1段是引子,引出话题:“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第2~6段,阐明“立其诚”的三层含义,这相当于议论文的“是什么"。
第7~8段,解释为什么要“立其诚”——因为“立其诚"符合唯物主义原则,这是议论文的“为什么”第9~10段,阐明“怎么办"——指出要“立其诚”,就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话"第11段,总结全文 【思考4】概括分析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 明确 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立其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的三层含义②多处运用引用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易传·文言》《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传》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思考5】品味语言特色 1.文章是如何避免说理带来的艰涩难懂的感觉的 明确 ①文章结构形式娓娓道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者思路清晰,按照提出论题和观点、分析阐释论题和观点、总结观点并指出论题重要意义的思路结构文章,符合大众的阅读和认知习惯 ②注重对引用的典籍文献的解释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往往紧跟着就对文献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这就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了 ③语言平实,文风质朴除了因论证的需要而引用典籍史料外,作者的语言十分平实,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丝毫没有艰涩之感。
【思考6】“修辞立其诚”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启发 明确 示例一:当今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情感得,这就使得我们的一言一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被极度放大诚实的、符合道义的言行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相反,则会来负能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能够注重自的品德修养,开口说话,先“立其诚”,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传播正能量的人 【思考7】概括写作特点 明确 ①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文章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内容但在引用之后,又用浅显的文字加以说明分析,让人感受到经典的力量,又深刻地理解了内涵 ②简易平实,观点明确如在解释“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时候,都是用一句话解释,观点明确他许多观点,在简易平实中显现着生命力 【思考8】层进式论证结构 层进式论证结构是指阐释、分析和论证论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俗称“剥笋法”层进式结构这种剥笋式的分析、挖井式的论证,非常适合于需要寻根究底的论述文,常用于这样几种情况:从现象挖掘本质、从行为推究动机、用结果追溯原因、用偶然论证必然。
【写法指导】 (一)层进式结构一般有两种样式: 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围绕中心论点问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简称为“是为怎”的论证结构这也是层进式论证最常用的方法 2.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每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思考8】明晰主旨 本文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进而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作者开篇直接点题,进而提出观点“‘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并简要说明“立其诚”的含义 第二部分(第2—5段),提出自己对“修辞立其诚"的个性化理解,即“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然后对这三层含义分别作了解释与分析 第三部分(第6—9段),从哲学与科学角度,论述“修辞立其诚"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第10—11段),强调“修辞立其诚”的现实意义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可声誉如此卓著的卢梭其实和拿破仑一样,并不能算是地地道道的法国人他一生当中,通常用以下的方式签名“让-雅克·卢梭,日内瓦[注]公民”,卢梭祖上在1549年来到日内瓦,他自己又于1712年出生于此,所以,确切地说, ① 30岁那年,卢梭来到巴黎,此后, ② 当时的巴黎人才荟萃,卢梭结识了狄德罗等著名思想家、学者他为《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内容,自己还创作了七部歌剧;他在狄德罗的鼓励下,以论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参加第戎学院征文,获得名次,在法国名声大振1753年,第戎学院再次征文,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应征,虽未入选,但确立了他的名声;他隐居巴黎近郊,1756年至1762年间,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作品;他捍卫自己的信仰,屡遭迫害,像浮萍一样,一会儿流亡瑞士,一会儿逃奔英国,和伏尔泰、休谟等人吵得不可开交,这么能折腾又信仰坚定的卢梭,一生争议不断。
1794年,在去世十六年后,卢梭被以国家英雄的身份葬在巴黎先贤祠 [注]日内瓦:瑞士第二大城市,位于日内瓦湖西南角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引用、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夸张 D.引用、借代、比喻 【答案】D 【解析】开头拿破仑的话运用的是“引用”修辞;署名中“日内瓦公民"是借代,用祖上的籍贯和自己的出生地代指自己;“像浮萍一样,一会儿流亡瑞士,一会儿逃奔英国”是比喻,本体是卢梭四处逃亡,喻体是浮萍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参加第戎学院征文并获得名次,使他在法国名声大振的论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是在狄德罗的鼓励下写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①原文多用短句,有强调作用,表达也简洁,便于诵读;②原文体现出前因后果的逻辑顺序;③原文主语一致,均为“他”,即“卢梭”,语意更连贯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他是个瑞士人②卢梭(真正)开始了他精彩纷呈的一生 4.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片段,请概括出火神山医院的三个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12个字 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火神山医院对各项防护措施的要求近乎苛刻院区内设置了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