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的对策与建议.doc
5页资料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的对策与建议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的对策与建议一、当前村务公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1.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目前,我国在村务公开制度的标准方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地出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施行方法对村务公开制度做了规定,但对详细“怎样公开”、如何保证公开的真实性以及没有按规定进展村务公开应承担什么责任,那么缺乏明确规定和一定的标准性,同时,对公布时间也没有作出规定法律法规不够详细,导致在现实运用中缺乏可操作性如有的村年初工作年末公开;有的村在公开栏上换日期不换内容;有的村那么以“定期公开”为借口,对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不及时公开,致使内容不完好尽管一些群众对一些关键信息、热点和焦点问题提出意见,但是公示的内容仍是遮遮掩掩,避重就轻2.缺乏有效完善的村务公开监视机制一个制度的良好运行,除了制度本身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执行外,还必须有完善的监视制度在内部监视上,一些农村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视组”为主体的监视制约机制,而即使建立了这一机制,由于村务公开监视小组缺乏相对独立的组织保证,基于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极易受其影响,有些甚至听命于村两委会主要领导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监视作用,因此有时也就形同虚设。
3.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2条虽明确指出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时,相关人员需要承担责任,却没有对相应责任进展详细规定,责任条款在理论中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再如《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xx]17号文件〕对未依法进展村务公开行为所规定的处分,也不过是党内纪律处分,非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因此,由于一些与村务公开相关的制度没有配套完善,建立和落实上的缺位导致了考核与奖罚的不到位,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的考虑及建议村务公开是一项深受基层群众欢送的民主管理制度,已在我国广阔农村得到普及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进步标准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系统修订村务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据理解,村委会组织法修订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在修订村委会组织法时,应进一步标准村务公开的根本原那么、根本内容、一般程序、特殊程序以及监视救济机制等,以推动村务公开法制化、制度化和标准化2.鼓励各地进展制度创新地方在推行村务公开时,要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寻求最适宜本村的村务公开机制。
特别是在公开形式上,不宜单一采用固定的村务公开栏的形式,应多结合流动公开方式和媒体公开方式如网上公开、短信平台等公开性更广、更快捷的方式在村庄面积小,村民关系严密的地方,那么可以多采取当面公开、交流的方式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地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公开内容目录,并在理论中不断修改、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在制度创新上也要注意防止因村务公开的程序不严谨,出现村干部唱“独角戏”,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代表组织处于被动地位,进而弱化村务公开作用的情况3.完善村务公开监视机制要完善村务公开监视机制,应该建立一个多种监视方式相结合的监视体系,以发挥最正确的监视效能①加强村民的自我监视机制,并明确村务监视机构的地位、职能及其与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的关系,以更有效地开展村务监视②加强外部监视,如各级纪检、纠风、村务公创办要加强经常性的监视,定期全面检查一旦发现村务公开违法行为,要通报批评或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进展惩罚③坚持审计监视,加强乡镇政府的审计职能,定期组织力量对各村的账目进展集中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子,要随时进驻进展重点审计等④完善民主监视,要变事后监视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视。
尤其要反对重形式轻反响、有公开内容无落实措施的现象⑤要做好法律监视,通过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村务公开的执行情况和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能,适时进展督察,确保落实⑥发挥好社会作用,充分发挥新闻言论工具〔电视、网络、播送、报刊、宣传资料〕的作用,大力宣传好的典型;对不公开、假公开或应付差事走过场的,要进展曝光,通过社会言论为村务公创始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4.明确村务公开责任,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议在修改村委会组织法时,明确责任范围、责任主体、惩罚方式等考虑将行政处分、党内处分、民事赔偿、刑事处分等多种惩罚方式结合起来,针对详细责任人,依其行为性质、后果程度予以选择适用5.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经中央批准,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研究决定,从20xx年开始,在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同时,开展“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20xx年2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12个单位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假设干意见》〔民发[20xx]20号〕,明确了治理“难点村”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主要原那么、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组织保障,提出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现有“难点村”相貌发生根本性转变。
6.加强法律培训和学习,努力进步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强化基层干部的自律意识村务公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科学开展,更好地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在给群众一个“明白”的根底上还村干部一个“清白”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改变村干部工作思路:不应该把村委会组织法看成是对自己的约束,而应该以此为工作平台,发挥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群众效劳;而相关部门也要把村务公开当作一项与农村其他各项工作严密关联的工作来抓,并以此为抓手带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立各项工作的同步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