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回旋式钻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doc
4页大型回旋式钻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钻孔前的准备:⑴ 了解钻孔部位的基岩性质,编好工艺,选好相应的钻头、压重和钻进速度⑵ 安排钻孔的先后顺序,以便进行流水作业,充分发挥机具作用,缩短工期⑶ 确定钻孔位置中心施钻时钻孔中心投放到围护结构的平台上,并设置参考点⑷ 从岩面清理验收资料中查明颜面上异物是否清理干净⑸ 将转盘总成连同钻具钻卡,吊运到钻台的钻孔点,并固定到钻台大梁上校正水平在油箱和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油脂⑹ 检查各连结部位是否松动⑺ 安放钻机底盘时,要把底盘方孔的中心与施钻的钻孔中心吻合,抄平垫牢,并固定在工作平台上⑻ 安钻机龙门钻架(包括吊勾、滑车组、卷扬机、起吊横梁等),并调整起吊横梁位置,使吊勾中心对准钻孔中心可以整体吊装,也可分三件安装⑼ 组装钻头:将两扇封口平车先放置在钻架一侧并联接成整体;在封口平车上放好钻头支撑架,把刀盘体(附有牙轮)搁置在钻头支撑架上,依次安中心管、压重块等部件然后把封口平车滑移至孔位2、钻机工作时:⑴ 当钻机和一切辅助设备状态良好,钻台平车位置无误并做好测量标记后,将钻头下放至距孔底5 厘米左右为止,方可开钻⑵ 开孔阶段,压钻要轻,转速要慢⑶ 当钻进进尺继续增加,钻头已大部分或全部进入钻孔后,即进入正常钻进阶段。
在钻岩工作中,最大钻压值不得超过全重的80%转速也要适当⑷ 在岩质不匀或岩层交接处钻进时,应减小钻压和转速,减慢给进速度在水下混凝土层内钻进时,当钻进进尺距岩面20~50 厘米时,由于岩面上常常可能存留铁件或异物,也应采取小钻压,低转速,慢进给,并加强观察,随时采取停机措施,防止钻头碰到铁件后钻机设备受到损坏⑸ 开钻时,先送风,空转,后进给钻头略微提起,稍离孔底,以免卡钻现象⑹ 转盘工作时间无论长短,其工作温度不得超过60℃,当超过60℃时,须停车降温后,方可使用⑺ 润滑油在持续使用2000 小时后必须更换,在转盘工作温度经常接近60℃时,可酌情再使用100 小时后加入少量的润滑油,以便保证正常工作⑻ 钻进时,要按钻压值的要求减压钻进和均匀给进;发现不正常情况或异常现象要停钻⑼ 停钻时,先停钻后停风使孔底的钻碴被清洗干净⑽ 钻进进尺达到要求时,要根据钻杆长度换算孔底标高,确认无误后,把钻头略微提起,转速由高变低,空转5~20 分钟,将孔底清洗干净⑾ 在钻进过程中,一旦发现钢丝绳、转向滑车、千斤绳等起吊锁具破坏时,应立即停钻,将钻头轻轻放置后,在进行处理⑿ 在钻进过程中,封口平车要盖好孔口,以防工具,铁杆掉入钻孔。
如有铁件坠入钻孔,应把钻头从孔中提出来,由潜水员下潜打捞⒀ 开孔之前和钻进过程中,应测量钻杆铅直情况,以判别有无偏斜,特别在开孔阶段,侧次要适当增加如发生孔斜情况,可采用扫孔方法纠正扫孔之前,逐次提升钻头并随即测量钻杆倾斜,以查明孔斜的部位在此部位,以钻压为零进行钻进,至倾斜明显减少为止⒁ 钻进时,若电流表的指针急剧摆动,且遇有瞬时电流超过容许限度仍不能自行断电时,则仍应先停钻再起动时改为轻钻压、慢转速,待钻进正常后在加大钻压和转速⒂ 钻台平车发生位移,方钻杆与方形卡间发生较大的碰撞挤压响声,同时,在非封闭型的传动结构中,可见到连接回转转盘与减速器的双排链条出现忽紧忽松,甚至抖动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牙轮在孔底与铁件相碰撞,或者牙轮已被铁件卡死,不能自转的缘故须停钻并提起钻头,下潜检查与打捞,并检查牙轮刃齿,若磨损比较严重时,应进行修补⒃ 如双排链条抖动、方形卡瓦发出响声、钻杆跳动等现象均不突出可能是螺丝之类的小件铁件碰撞牙轮,将钻杆稍稍提起,使得小件随同钻碴一起排出;也可能是岩层过渡或岩质不均匀的缘故,可减小转速,调低钻压⒄ 钻杆晃动较大、钻台位置移动及钻头提起后不能再放到原来深度可能是中心刀折断了,须提起钻头,下潜检查与打捞。
⒅ 如排碴管的风、水量不多或者完全不出风、水,钻孔内却气泡翻腾这可能是风管或空气混合室破损,或者是钻杆接头螺栓断掉后风管接头处漏洞的缘故须提起钻头,查明部位加以修补⒆ 排碴管只排清水或完全不出风、水,测力计显示数值突然变小这是中心管或钻杆已扭断,要进行打捞钻头⒇ 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将离合器脱开,挂至空档,使钻机停止钻动;或立即将钻头提起10-20 厘米,使钻头暂时悬空运转,然后再停钻,或拉闸断电21)开钻前与钻进过程中,对破岩、回转、升降、洗孔排碴等四个系统要做好检查及运行观察工作遇有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要认真填写施工记录22)钻架、钻台平车、封口平车等承重能力及部位均有限制,不得超载23)对钻杆接头螺栓应仔细检查,凡已用过的旧螺栓,确认螺栓头与杆部过渡处无明显疲劳裂纹时,才准再次使用24)滑移钻台平车、封口平车时,应防止挤压电缆、供风管的事故发生25)钻机设备在转移孔位的拆、装、运过程中,应防止变形,避免碰撞,以减少安装时的维护修理和避免施钻时遇到意外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