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苗子的诗书画人生.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559739
  • 上传时间:2021-08-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0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黄苗子的诗书画人生 1.诗书画的风采 我还是中学生时,在美术馆就看过先生的书法作品,被那润秀古雅之美所吸引,那富有魔力的韵律线条深刻于脑海,久不能忘而今,先生特意为我书写对联,怎能不激动? 到了先生那里,更让我吃惊,先生打开的竟然是用整幅宣纸对开的一副斗大篆书对联:“芳草一千里,春风十万家写得精气神完备,而且那每个字都好像一幅动态的画,肢体腾舞,看起来淋漓痛快我曾多次向苗子先生请教写字的奥妙,并研读其作品,才知道其起始渊源: 苗子的书法功力深厚,小时候受教于名书法家邓尔雅邓尔雅写得一手好篆书,刻得一手好印章,是燕大名教授容庚的舅父兼老师 在南京的时候,苗子又与书法家于右任、沈尹默交游,得书法大家的真经他还非常欣赏书画家张正宇的“以画入字”的才气在张正宇之前,还少有如此写过的 上世纪80年代,苗子的书法“更上一层楼”他经常参加全国书法展,同时,几次赴日进行书法交流展,赴澳洲的各大学举行书法讲座,并多次应邀在香港讲学 1989年,应澳大利亚大学之邀,苗子和郁风旅居昆士兰州他们虽都已80岁上下,却仍充满“龙虎之气”,举办了很多的展览安静宁和的大自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

      他们还去德国、法国、瑞士、新西兰、意大利、美国、韩国参观访问,办书画展 他们在香港、台湾都办了书画展,展览所到,交口称赞1994年秋日,应邀在西子湖畔的杭州,举办了他们的书画展启功先生为其题字 画坛巨匠吴冠中说:他们“饱看了世界的新潮”,“心头也播满了新苗”,“作品中蕴涵着文学的诗的情意” 在澳大利亚时,苗子也希望能在北京办书画展远居海外,遥望北天,梦寐思之他曾书曰: 年年乡梦绕西湖,映日荷花出水初 客地中秋故园夏,蓝山看罢作荷图 终于,受中国政协书画室和炎黄艺术馆之邀,1995年2月,苗子、郁风的书画展在北京开幕了,馆长黄胄迎来了多年未有的盛会他们的朋友叶浅予、丁聪、华君武来了,王蒙、杨宪益、张君秋、吴祖光来了,谢添、黄宗英来了还有轻易不外出走动的老舍夫人胡青也来了,就连当时已90岁的钟敬文也来了书画展简直是成了老艺术家、老文化人的欢聚会澳驻华大使也来祝贺大家共同祝贺苗郁书画展成功 2.诗书画的缘分 在苗子家的客厅里,我看到新挂了一大幅著名画家黄永玉的画作《一枝荷花》,题款是:“郁风苗子兄嫂惠存” 说起二人的友谊,源于他们的青年时代的一件趣事。

      在上海,黄苗子很喜爱黄永玉的才气,又感动于他学习的刻苦,于是,写了一封信,意欲购买几张自选的木刻,请连同画价一起寄来,以后从南京汇款过去为其真诚所感动,黄永玉很快如信照办,并计划着画款的用场不期,画作寄出,画款却久久未到难道是……?”同屋之友解心宽地说:“这两个人的名誉很好,只怕是忘了黄永玉坐不住了,左思右想,决定去南京“收账” 经朋友介绍,他终于坐在了苗子的客厅里黄永玉自报家门,说明来意苗子真不好意思,连连说:“对不住,对不住,我以为早给你寄去了画款自然解决了没想到这一尴尬的初次见面,竟成了他们倾心数十载朋友之谊的开始,老天真会开玩笑 “”之后,分别了多年的黄永玉听说苗子回来了,赶快上芳嘉园去看他他推开小屋的门,却只见苗子鼾声如雷地大睡他摇醒了苗子苗子晃了晃脑袋,看看黄永玉,以为在梦中乱离之人,自然是“相对如梦寐” 黄永玉这几年发展了他的画作,画荷花出新意,很有些自得的作品,他的妻子曾说:“苗子若是活着出来,看到你这些画会有多高兴黄永玉把这话告诉了苗子,邀他去自己家里看画苗子虽还在困顿之中,但是爱画心切,急于想看黄永玉的画作,就说:“可以骑自行车去于是,迅速搬出自行车,腾身上了车座。

      可是“忽”地又从那边掉下来,原来他忘了自己并不会骑车 老天开的玩笑,还在于黄永玉是土家族人,土家族把男孩子称作“苗子”以后“”期间,黄苗子受难,土家人还以为是黄永玉所以后来,罗孚写文,趣曰:“苗子非苗子,非苗子苗子二人真有解不开的“渊源” 我看荷花图的落款是“乙酉年”,即为2005年画的那么,从相识算来已有60多年的时光了绘画之交更加上患难之情,友谊始终不移我真感慨中国文化的力量竟如此之大 在客厅里,我还看到一张齐白石老人的照片,这又诉说着苗子倾心于书画,向老艺术家学习的经历 新中国成立以后,苗子爱好绘画的情感越来越浓厚,曾去北京的西城跨车胡同的“铁栅书屋”去看望白石老人,向老人求教一天下午,苗子前去拜望,正好邮递员来送信,苗子就把信带了进去白石老人正思念家乡,接到信立刻坐在破藤椅上打开就看,正是家乡来的白石老人高兴极了,读完信后,他看了苗子好一会,颤颤巍巍地摸出一大串钥匙,打开大橱的门,拿出很多卷画,指着说:“你挑吧,挑一张你喜欢的,我送给你 苗子知道,白石老人这种举动是很不平常的他以卖画为生,画作从不轻易送人对国画有特殊偏爱的黄苗子很受感动,于是小心地在几十张中,选出一幅浓淡对比较强烈的虾。

      白石老人沉吟一番,然后,拿起毛笔,在画上题跋曰:“89岁白石老人,久客京华,梦也思家,时值苗子弟携予亲人书至,此谢之不由分说就交给了苗子苗子看着,这虾分明是活生生地“透”了出来白石老人没有画水,可大虾的须、爪、腰、尾和身上的水晕,都让人看出是正在水上游着的他更叹服中国画的神韵 说起来,苗子爱好书画的情感是从画漫画开始的苗子也没有想到,以后,漫画竟然成了他和郁风合和百年的鹊桥,成就了他们的终身姻缘 他小时候到香港读书,在学校附近有一家“美术学府”――麦少石兄弟画室那里的橱窗中,常陈列一些非常滑稽的画这使小苗子流连忘返那时苗子的父亲除了主编《大光报》之外,还为好几家香港的大报写社论和小说下课后,由苗子当信差,拿着登记本,挨家去送因此,他认识了当时香港报界的各位名流 在这个氛围里,十三四岁的苗子受朋友黄般若等人的鼓励,开始为香港的《骨子》报,广州的《半角》画漫画1929年,他把在一次绘画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寄给了当时在上海出版的《上海漫画》没想到,不久就发表了,而且接到漫画家叶浅予的回信苗子喜出望外以后,他由爱好艺术到变为从事艺术工作,这鼓励是个重要因素 后来他到了上海,认识了漫画家叶浅予、华君武、丁聪、张乐平等人。

      苗子常为叶浅予等主办的漫画杂志《时代》投稿,以后加入《良友》漫画画报作编辑 上海的霞飞路上有个“漫画俱乐部”,是上海的漫画家组办的,漫画家经常相聚在那里有一次,苗子在俱乐部看到了文学家郁达夫,郁达夫还带来了他的侄女郁风郁风正值青春年少,天真烂漫,很惹人喜爱这是苗子和郁风的第一次见面后来,在叶浅予的家里,苗子又第二次见到了人称“郁姑娘”总是穿着素色旗袍的郁风 以后,去南京,到广州,几经周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很多上海的文人被迫流亡广州,苗子又能和众多的朋友们聚会了经常来往的是夏衍、廖沫沙、叶凤灵等郭沫若是《救亡日报》的挂名社长,由夏衍主办,郁风为记者有一次,夏衍对苗子诉说《救亡日报》缺乏白报纸苗子积极支持抗战,想出了个主意,建议夏衍以郭沫若的名义写个报告,上交广东政府,要求进口国外的白报纸,理由是宣传抗日,这样可以免关税夏衍照计而行,很顺利地得到批准多余的纸张,在广州卖出去,得到一些钱,又可以养活《救亡日报》了,一举两得与夏衍交往,自然免不了与郁风接触当时,苗子24岁,郁风21岁,二人已经在上海相识,又在千里之外的广州相逢于是,二人常常在一起谈时事、报纸、文艺才人相聚,意趣自然相投了。

      日军的铁蹄逼近了广州苗子因工作到了连县,他多方打听,知郁风、夏衍已撤出广州,但不知去向和安危如何,使得苗子放心不下 一次,苗子在路上忽然看见走过来两个人,一个是左翼文人钟敬文,另一个正是郁风原来,郁风病了,由钟敬文护送,二人从江西星子走了两天,才来到连县这意外的相见,使大家高兴非常,钟敬文还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慰得病余心绪否,卷帘百里看茶花”在连县,郁风治病半个月,稍愈,就又和钟敬文一起参加抗日的宣传活动不久,因工作关系苗子又去了重庆,不得不又和郁风分手 后来,苗子心中惦念着已在香港九龙工作的郁风,他给郁风写了一首诗鸿雁飞去,很快又乘风归来了郁风不久也来到了重庆自上海初识至今日,苗子郁风二人,时聚时散,两情依依历八载 苗子是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一次,国民党要查封《新华日报》,他抢先告诉了在报社工作的阳瀚生,转达给曾家岩,使日报有所准备为了与郁风的婚事,苗子请夏衍帮忙夏衍专程到盘溪徐悲鸿的美术学院找到了郁风,玉成了苗子、郁风的“国共合作” 1944年5月,他们在地处天官府的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郭沫若与郁风的三叔郁达夫都是在“创造社”大旗下的战友,这又增加了一层亲密。

      郭沫若、于立群在后,苗子、郁风在前,他们一起照了相巴山常绿,蜀水常流苗子郁风相约百年无悔当年11月,婚礼在嘉陵宾馆举办承二王遗风的书法大家沈尹默做证婚人,文艺界名流来了很多,阳瀚生、老舍、夏衍等 爱好书画不但成就了黄苗子的绘画成就,更成就了他和郁风的百年好合,中华文化的力量简直巨大无比 3.诗书画的精神 自清末以降,古诗写得好的寥若晨星,而苗子先生却是疏星中的一粒他的诗名于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时就已被所赏识了 那是抗日的时候,在多雾的山城,天天看物价飞涨读报纸,也是日法西斯向全世界疯狂屠杀他感到空气窒息,犹如在污浊的阴沟中的炎暑为此,他写了一首七律《无题》: 无限伤心孔雀诗,不堪惆怅冶春时 有情皓月终难掇,飘梦芳年剧可思 枳棘栖鸾沉鬼火,高邱无女照神旗 星辰似此期待旦,忍向寒灯记寐词 诗歌抒发了自己向往光明,渴望新社会的愿望和期待的惆怅 他将此诗向孙师毅兄请教,不想孙兄把它贴在了书房的墙壁上有一天,孙师毅兴奋而神秘地告诉苗子说,你的这首诗被“胡公”发现了,十分欣赏所谓“胡公”者,就是以后,约苗子,半夜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

      二人从诗词谈起,谈政治,谈生活,“胡公”特别欣赏苗子此诗的后两句他们一直谈到了天明,谈得苗子“肝胆皆冰雪”,恨相见得迟 1958年,苗子被下放东北冬日深山老林里零下30度的逼迫,其寒彻骨,但苗子要去拉大锯伐木一直握笔写字的手,被冻得僵直,虽戴着破棉手套,也难握锯把儿他们锯的是又高又直的红松群山之中,北风呼啸,传送着凄厉的锯声可苗子写诗抒怀:“偶从完达赤松游读来轻松悠闲,一种乐观的情绪;但憨厚之情,令人苦笑 苗子的古诗造诣既有家学渊源,又打下深厚的文化功底 苗子黄姓,本名祖耀,祖籍广东香山,即的故乡祖父名绍昌,清末举人,曾在张之洞创办的广州广雅书院(当时最高的学府)任史学分校(教授),后为石岐丰山书院任山长(中学校长)父黄冷观,任性而文佳,名书法家、篆刻家邓尔雅曾写诗赞曰:“江夏黄童多颖悟”苗子从小就在这样具有浓厚的文化传统,而又耿介不羁的家庭受到熏陶 他19岁时在抗日救国的呼声中去了上海,加入了从事文字工作的行列,编辑《小说半月刊》在上海,苗子寄居在一个喜诗词书画的长辈家中,有幸拜见柳亚子,并经常去他家里,并又结识了主办诗歌杂志的诗人林庚白亚子鼓励苗子投稿,苗子此时远离家乡,思乡之情,毕竟郁郁于胸。

      于是有感而发,写了几首古诗,还真的被刊登出来了这又引起了他对古诗的兴趣,此好至今不灭 柳亚子发起的“南社”召开了几次盛大的纪念集会,江浙上海等地的诗词名流很多人参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法律援助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社区关于2025年夏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材料.docx 2025关于转型实践中汲取发展思考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教育系统党徽党旗及其制品使用管理情况自查自纠报告.docx 熔铸忠诚之魂夯实平安之基 锻造政法铁军在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县委2025年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市关于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共青团县委2025年全体团员干部会议上的党课讲稿:用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docx 在2025年片区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市保险领域民事检察协同监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县自然资源局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县委办公室“病灶”清除行动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2篇.docx 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2025年全区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在全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