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 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民版必修1).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7506456
  • 上传时间:2018-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4.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九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 响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 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 的影响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2.认识美苏之间的“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4.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5.叙述中国振兴所历经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基本情况 6.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7.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 的使命感8.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9.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10.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发 展的历程。

      本专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内容:1、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 成2、战后的 20 世纪 60、70 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 霸主地位的挑战;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 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 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 的冲击3、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 结束,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发展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一、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②实质:美、苏两国为主导 ③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2)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苏联成为唯 一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国家,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两国矛盾加剧。

      2、 “冷战”格局的形成 (1)含义:指美苏两大集团采取除战争以外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敌对行为 (2) “冷战”政策的形成过程: ①“冷战”的序幕:1946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出笼做舆论准备 ②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 年 3 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这篇咨文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内容: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 1948 年 6 月底以前提供 4 亿美元的援助影响: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特点:以意识形态的 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球扩张的目的 ③马歇尔计划的出台:1947 年 6 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 马歇尔计划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 济上的表现影响: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 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⑤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 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 年, 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特点: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2)具体表现: ①德国的分裂: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 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②朝鲜分裂与朝鲜战争:1948 年朝鲜半岛的南部美军占领区和北部苏联占领区先后建 立大韩民国和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直接参与朝鲜战争 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 年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这是二 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 年苏联为改变美苏对抗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在古巴部暑导弹, 经过美苏两国的对峙和谈判,最后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④越南战争: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取代法国对越南南方进行殖民统治1961 年美国发 动了“特种战争” ,1965 年上升为“局部战争” 在越南军民的反击下,被迫于 1973 年签 订协定,美军撤出越南,1975 年越南战争结束这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 争 4、 “冷战”的影响: (1) 、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 发。

      (2)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并用于内 部的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 、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4)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紧张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 、 “欧洲人的欧洲”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 、欧洲处于美苏两极控制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经济渗透、政 治控制的压力 (2) 、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贫乏,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 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3) 、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且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 宗教和意识形态 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过程 1951 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 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 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总部在布鲁塞尔 3、欧共体政治联合的加强 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政治一体化 (1) 、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以联合的欧洲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控制。

      (2) 、1973 年欧共体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同一个 声音说话” (3) 、1975 年成立共同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 (4) 、80 年代之后,欧洲的 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1、原因:(1)战后日本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 在国际事务中,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关系;(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 等 2、表现: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经济高速发展;60 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 义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成 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 对外援助大国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1、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56 年三大改造 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 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 年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 尤其是 1958 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 ,给经济造成巨 大损失。

      3、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1978 年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起 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倡导者: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标志:1961 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影响: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4、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 (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走向多极化三、走向多极化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原因:(1) 、欧洲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2)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3) 、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4)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 实质: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苏联解体 原因:(1)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2)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3)外部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成功 过程:(1)1991 年互经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 线崩溃 (2)1991 年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该联盟实际是一个松散的邦联 (3) “八一九事件”大 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共产党员被子排挤出政权,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掌握了国 家政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 3、标志:1991 年 12 月 22 日,俄罗斯等 11 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4、影响:战后存在 40 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崩溃,世界从此告别了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 “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世界两极格局从此美国成为唯一的 超级大国,它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经过 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鼎足之势话西方 (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对外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欧洲一体化 过程:1993 年欧洲联盟的成立;1999 年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影响:这些举措,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助于 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 地位的步伐注重日美关系;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谋求成为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3、走出低谷的俄罗斯:面对国内政治经济危机,1993 年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 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2000 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务实的政策已使俄罗斯走出低 谷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是对美国的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4、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又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 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 与发展。

      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明多样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多样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 的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 1、世界格局的含义 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 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2.1 一次方程(组).docx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大模块知识梳理+9个考点+5个重难点+1个易错点)(原卷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2-北京版 (共13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1.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共12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第3课时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共13张PPT).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