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内机动车辆管理制.docx
5页厂内机动车辆管理制度(一) 总则1. 为加强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提高厂内机动车辆的安 全技术状况,保障作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 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 本制度所称厂内机动车辆,是指限于厂区范围内行驶及作 业的机动车辆二) 安全技术要求1. 车辆应车容整洁、车身周正车辆的装备、安全防护装置 及附件应齐全有效2. 车辆的整车技术状况、污染物排放、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 标准及规定3. 全车各部位在发动机运转及停车时应无漏油、 漏水、漏电、漏气现象4. 车辆的液压系统应管路畅通,密封良好;操作杆无变形, 无卡阻;分配器元件配合良好,安全阀动作灵敏可靠;工作部件 在额定速度范围内不应有爬行、停滞和明显冲动现象5. 车辆发动机应安装牢固可靠,动力性好,运转平稳,无异 响,起动和停机性能良好6. 发动机起动系、点火系、燃料系、润滑系、冷却系应机件 齐全,性能良好,安装牢固,线路、管路不磨碰7. 车辆方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右各不得大于30度8. 车辆转向应轻便灵活,行驶中不得有轻飘、摆振、抖动、 阻滞及跑偏现象在平直的道路上能保持车辆直线行驶,转向后 能自动回正9. 车辆的方向盘转向力及前轮侧滑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
10. 前轮定位值应符合设计规定11. 转向机不得缺油、漏油,固定托架必须牢固转向垂臂、 横直拉杆等转向运动零件不得拼凑焊接,不得有裂纹、变形球 头与球头座、转向节主销与衬套配合松紧适度,润滑良好12. 车辆及挂车必须设置彼此独立的行车和驻车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的各零件应完好有效13. 行车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储备行程、踏板的自由行程及制 动完全释放时间等指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及该车整车有关技 术条件14. 气压制动系统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标准及规定, 必须装有放水装置和限压装置15. 机械式制动器、拉杆拉线等机件应完好无损16.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应有自行制动现象;17. 车辆的制动距离、跑偏量、驻车制动性18. 车辆照明及指示灯具应安装牢固、齐全有效灯泡要有保 护装置,不得因车辆震动而松脱、损坏、失效或改变光照方向 所有灯光开关应安装牢固,开关自如,不得因车辆振动而自行开 关19. 车辆均应设置喇叭,其性能应可靠,喇叭的音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噪声规定20. 车辆的各种仪表应齐全且灵敏有效21. 车辆轮胎的充气压力应符合其技术性能要求 轮胎胎面的局部磨损不得暴露出轮胎帘布层22. 车辆同一轴上的轮胎应为相同的型号和花纹。
车辆转向轮不得装用翻新的轮胎23. 车辆的钢板弹簧不得有裂纹、断片和缺片现象,其中心螺 栓和U形螺栓须紧固24. 减震器应工作正常车架不得有变形、锈蚀、弯曲,螺栓、 钏钉不得缺少或松动前后桥不得有变形、裂纹25. 车辆的离台器应接合平稳,分离彻底,不得有异响、抖动 和打滑现象踏板力和自由行程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及该车 整车有关技术条件26. 变速器应无裂纹,变速换挡灵活、轻便,自锁、互锁可靠, 变速杆无变形27. 传动轴万向节应无裂纹和变形,锁止齐全、可靠;传动平 稳,在运转时,不发生震抖和异响28. 驾驶室的技术状况应能保证驾驶员有正常的劳动条件29. 车辆驾驶室必须视线良好, 风挡玻璃不得使用有机玻璃及普通玻璃必须装设后视镜、刮水器30. 燃油箱及燃油管路应坚固并有防护装置,防止由于振动、冲击而发生损坏及漏油现象燃油箱与排气管的位置应距 300mm以上或设置有效的隔热装置燃油箱应距裸露电气接头及电气开 关 200mnmZ上31. 运送易燃、易爆物品的专用车,必须备有消防器材和相应 的安全措施排气管应安装在车前,尾部应安装接地链车身应 喷有“禁止烟火”字样或标志32. 进入易燃易爆场所作业的车辆必须具有防爆措施。
33. 全挂车和半挂车中间应加装安全防护装置34. 厂内机动车辆还应符合各自特有的安全条件和要求三)安全管理1. 各车辆使用单位应加强对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严格 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关管理规则,保证厂内机动车辆的 安全运行2. 行政人事处负责建立健全厂内机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规章 制度,各部门认真执行3. 厂内机动车辆应逐台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档案, 其内容包括:3.1车辆出厂的技术文件和产品合格证;3.2使用、维护、修理和自检记录;3.3安全技术检验报告;3.4车辆事故记录4. 行政人事处负责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监督检查5. 车辆驾驶员必须携带驾驶证,不能酒后驾驶,驾驶过程中 不准吸烟、饮食、谈笑和其它妨碍安全的任何动作,驾驶室不准 超额坐人,以及上下车时做到停稳开门,关门起步6. 车辆行驶前必须检查车辆刹车、方向机、喇叭、照明信号 灯等主要装置是否齐全完好,严禁带病在场内行驶,在厂区内行 驶,最高时速不超过10公里四)安全技术检验1. 各使用单位应对厂内机动车辆进行日常维护检查,并做好检修台帐记录2. 特种场内机动车辆须经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合格后方可行 驶作业,检验不合格的车辆须予以复检。
3. 从事厂内特种设备机动车辆驾驶员,必须经劳动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 ,方可驾驶作业五) 罚则对违反本制度的员工,生产技术处可视情节轻重,并根据有 关规定,分别给予通报、停驾、停驶、罚款的处罚六) 附则1. 本制度解释权属生产技术处、行政人事处处2.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