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原理简明中国教育史课件12.ppt
27页(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 )简明中国教明中国教育史育史课件件1212第一第一节 三民主三民主义教育教育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1 1、、““党化教育党化教育””方针方针§““党化教育党化教育””方针的提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方针的提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中央教育行政大会决议央教育行政大会决议——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委员党化教育委员会会””拟定拟定““党化教育大纲党化教育大纲” ” §““党化教育党化教育””方针的内容:所谓党化教育就是在国民方针的内容:所谓党化教育就是在国民党指导之下,把教育变成革命化和民众化换句话说,党指导之下,把教育变成革命化和民众化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方针要建筑在国民党的根本政策之上我们的教育方针要建筑在国民党的根本政策之上2 2、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9-19491929-1949)) 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主生命为目的;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主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同 §新生活运动(民族主义)新生活运动(民族主义)§普及教育运动(民权主义)普及教育运动(民权主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生主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生主义)二、教育行政制度改革与教育法规的制定二、教育行政制度改革与教育法规的制定1 1、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行政制度§大学院制:大学院大学院制:大学院----大学区大学区§教育部制:教育部教育部制: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厅----教育局教育局 “ “管教养卫管教养卫””合一制合一制2 2、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教育宗旨及方针政策方面教育宗旨及方针政策方面§教育行政方面教育行政方面§学制方面学制方面§基础教育方面基础教育方面§高等教育方面高等教育方面§职业教育方面职业教育方面§师范教育方面师范教育方面 三、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三、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1 1、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幼稚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1932年)年)§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发展年代年代幼稚园数(所)幼稚园数(所)幼稚生数(人)幼稚生数(人)19261926212180080019361936128312838 8万万2 2、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义务教育(初等教育)§《《厉行国民义务教育与成人补习教育厉行国民义务教育与成人补习教育》》((19301930年)年)§《《小学法小学法》》 ((19321932年)年)§《《小学规程小学规程》》((19331933年)年)§分期普及义务教育的办法及细则(分期普及义务教育的办法及细则(19351935年)年)义务教育的配套措施:义务教育的配套措施:§市县区划分小学区办法(市县区划分小学区办法(19361936年)年)§实施二部制办法(实施二部制办法( 19371937年)年)§实施巡回教学办法实施巡回教学办法 ((19371937年)年)§改良私塾办法(改良私塾办法(19371937年)年)3 3、中等教育、中等教育§《《中学暂行条例中学暂行条例》》((19281928年)年)§《《中学规程中学规程》》((19331933年)年)§《《六年一贯制中学课程标准草案六年一贯制中学课程标准草案》》((19341934年)年)§设立国立中学设立国立中学 §中学分区制中学分区制§中学毕业会考制度中学毕业会考制度 4 4、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时间1929-19371929-19371938-19491938-1949年年学制学制规程程大学大学组织法法师范学院范学院规程程模式模式定向型、非定向型定向型、非定向型并存(混合型)并存(混合型)定向型、非定向型并定向型、非定向型并存(混合型)存(混合型)设置情况置情况3636所大学附所大学附设教育教育学院或教育学系学院或教育学系师范学院范学院1111所所师范大学范大学4 4所所大学教育学院和教育大学教育学院和教育学系学系2828个个师范范专科学校科学校1313所所5 5、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大学规程大学规程》》((19291929年)年)§《《大学组织法大学组织法》》((19291929年)年)§3030年代的改革年代的改革§抗战时的应变措施抗战时的应变措施 四、乡村教育运动四、乡村教育运动1 1、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实验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实验区2 2、陶行知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学团试验、陶行知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学团试验3 3、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定县试验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定县试验区4 4、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第二第二节 新民主主新民主主义教育教育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萌芽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萌芽 1 1、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传播 2 2、中共早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共早期的教育实践活动((1 1)早期干部教育)早期干部教育§湖南自修大学湖南自修大学§平民女学平民女学§上海大学上海大学 §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民运动讲习所 ((2 2)早期工农教育)早期工农教育§劳动补习学校劳动补习学校§工人学校工人学校§农民学校农民学校二、苏区教育二、苏区教育1 1、方针政策、方针政策§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
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水平,打破旧社会思想习惯的传统水平,打破旧社会思想习惯的传统 §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文教建设的总任务: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发展广文教建设的总任务: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努力扫除文盲,创造大批领导斗争泛的社会教育,努力扫除文盲,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的高级干部 2 2、苏区教育体系、苏区教育体系((1 1)干部教育)干部教育§红军学校红军学校§苏维埃大学苏维埃大学§技术学校(如中央农业学校、红色医务学校等)技术学校(如中央农业学校、红色医务学校等)§文化艺术学校(如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文化艺术学校(如高尔基戏剧学校等)2 2)扫盲教育)扫盲教育三、抗日革命根据地教育三、抗日革命根据地教育1 1、文教政策、文教政策§抗战教育纲领抗战教育纲领§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文教统一战线和知识分子政策文教统一战线和知识分子政策§教育要为人民服务,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教育要为人民服务,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工农知识分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工农知识分子§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2 2、各级各类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干部教育:抗大、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等干部教育:抗大、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等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和社会教育小学教育和社会教育 四、解放区教育的发展四、解放区教育的发展 1 1、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针政策§接管旧学校,采取接管旧学校,采取““先维持,后改良先维持,后改良””政策政策 §工作重心转移,使学校教育正规化工作重心转移,使学校教育正规化2 2、干部教育、干部教育第三第三节 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二、生活教育理论二、生活教育理论1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本体论本体论2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领域论领域论3 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教学论教学论三、普及(生活)教育思想三、普及(生活)教育思想1 1、三大要义、三大要义§整个民族现代化整个民族现代化§整个生活现代化整个生活现代化§整个寿命现代化整个寿命现代化2 2、组织形式: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组织形式: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3 3、教育方法:推行小先生制、教育方法:推行小先生制 四、论战时教育四、论战时教育1 1、、《《全面抗战与全面教育全面抗战与全面教育》》 ((19391939年)年)2 2、全面教育的四个特征、全面教育的四个特征§空间上前方后方并举空间上前方后方并举§对象上男女老少兼顾对象上男女老少兼顾 §内容上顾及特殊生活内容上顾及特殊生活 §方法上不拘一格方法上不拘一格 五、论民主教育五、论民主教育1 1、、《《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1945年)年)2 2、民主教育的内涵、民主教育的内涵§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文化为公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教育为公” ” §民主的教育方法民主的教育方法§民主的学制民主的学制3 3、实现民主教育的途径、实现民主教育的途径§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向老百姓学习向老百姓学习§向小孩子学习向小孩子学习六、创造教育思想六、创造教育思想1 1、创造教育的内涵:、创造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治学””能力;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或认知能力;或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能行、掌握各种工具的技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能行、掌握各种工具的技能和处事的能力。
和处事的能力2 2、创造教育的方法:、创造教育的方法:§实施实施““手脑并用手脑并用””的教育的教育 §创造的环境与环境的创造创造的环境与环境的创造§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3 3、创造教育思想的特点:、创造教育思想的特点:§治学与治事能力并重治学与治事能力并重§发挥创造力与社会政治理想的结合发挥创造力与社会政治理想的结合七、师范教育思想七、师范教育思想1 1、师范教育的作用、师范教育的作用2 2、对传统师范教育的批判、对传统师范教育的批判3 3、建立新师范教育体系、建立新师范教育体系§主张建立一种广义的师范教育主张建立一种广义的师范教育§主张创办乡村师范学校主张创办乡村师范学校 §主张创办女子师范学校主张创办女子师范学校 4 4、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 结束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