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调查的内容.docx
20页土地调查的内容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 土地利用的含义土地是自然资源,又是资产,土地可以作为生产资料,也可以作为消费资料 人类为社会和经济的目的,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生 物、技术活动的经营管理和改造活动,称为土地利用通过利用、改造,使人类 获得更多的实惠.土地利用既要受自然条件制约,也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 但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它既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 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土地利用的方式、程度、结构及地 域分布和效益,既受自然条件(如光能、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影响,更受 各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如开发历史、生产方式、技术装备、投入水平、土 地经营管理水平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等)影响,但在所有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 素中,社会生产方式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 产方式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利用程度,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生 产建设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 增长,协调好人地关系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国土 地资源调查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所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为土地数量调查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 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 理对策提供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区域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等的先 行性工作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意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 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编制分幅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调查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二、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土地资源包括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要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除了要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分布外,还要充分掌握土地资源的质量性状。
1. 土地资源质量的含义(1) 土地资源质量的“多面性” 土地资源质量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多面性所谓“多面性”,即指 在不同的用途条件下,土地资源质量的含义明显不同2) 农业土地资源质量的含义 我们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地资源的质量应包括下述三个既相互区 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a. 生产潜力(Productive Potential)指在某种利用状况下土地所具有的潜 在的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资源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也是土地系统最基木的功 能因而成为衡量土地资源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b. 适宜性(Suitability)所谓“适宜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土地对某种用 途的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它亦为土地系统的功能之一,是构成土地资源质量的 另一方面的内容适宜性”与“潜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适宜性”乃就 土地适于利用的性质而言的,即适合做什么用,能生产什么东西;适宜性的好坏 只是一个相对等级的概念而“潜力”则表示能生产东西的多少,它是一个具有 绝对数量的概念因此,不能将二者混同起来另一方面,二者又密切联系,均 为表征土地资源质量的自然方面的属性,是构成土地资源自然质量的不可缺少且 不能替代的两个方面。
c. 利用效益(Utilization Benefit)它是土地资源自然质量对农业生产的 总效应,是自然质量在社会经济中的具体体现,表征土地资源质量的社会经济方 面的属性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土地作为某种利用后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 其二为土地利用的生态效果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其衡量标准应是二者的统一, 而不能是片面的、孤立的权衡所以,我们认为土地资源质量应包括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共同构成衡 量土地质量高低的指标体系,既不能互相替代,亦不可将其混为一谈2.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目的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目的是反映土地的质量水平,因而并不是每次必须对土 地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每个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查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用途 下同一方面的调查内容所需要调查具体指标也会不一样,因此,只能根据不同地 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选择调查内容3.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 标所谓土地质量性状指标,是指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即我们常 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土地是一种自然历史综合体,由于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包括许多方面的内 容,如地形、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土地 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土地的生产力水平是不一样的,相同质量水平的土地在 同一用途情况下,由于社会属性的差异而明显的表现出来,土地资源社会属性包 括地理交通条件、农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等。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涉及面很广,每个方面都有专门的研究学科在进行研 究,也常开展专项调查1) 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①气候调查a. 气温气温是表示一个区域热量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决定农作物布局的 最主要条件之一,一般要调查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 等b. 降水通常调查降水量,有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平均降水量、 降水季节、降水强度等指标②地形地貌调查a.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从大的方面来讲,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他们在 土地质量性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有时为了较细地考察土地质量性状,从地 形特征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b. 海拔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因素的变化,如温度、降水、土地利 用的变化,海拔往往是一个地区农林牧用地分区的控制因素c. 坡度坡度大小对土地质量性状影响很大,它与土壤厚度、质地、土壤水 分及肥力都直接相关,制约着土壤中水分、养分、盐分的运动规律d. 坡向影响土地的利用,阳坡光照与温度较阴坡好,阴坡水分较阳坡好 ③水资源条件调查a. 地表水调查河流、湖泊水位、流量及季节性变化分析其与地下水相互 补给状况b. 地下水调查地下水位、水质,以评价其对生活饮用、农业灌溉、水产养 殖、工业供水的适宜程度,还应调查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c. 水利设施调查水库的数量、容量、引水、提水和排水工程的规模、灌排 系统的完善程度和渗漏状况以及灌排能力d. 水旱渍害状况调查这些调查资料可以在水利部和农业部这些相关行政部 门查找④土壤调查 土壤质量性状是土地质量性状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土地资 源的利用和开发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肥力特性,其调查的内容有:土壤质地、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侵蚀、土壤的障碍因素等⑤植被调查a. 自然植被的调查,主要是了解调查区内植被群落的概貌,找出能反映该区 特点的优势群落b. 人工植被调查,主要是指农作物、防护林及人工草场等,了解其品种、密 度、生长状况等c. 特种土宜植物调查,有些植物要生长在特定的地区,在特定的地区是“特 产”,生长状况良好,要注意调查其立地条件、与土地相关的特性,发展地区“特 产”优势2) 社会经济因素调查①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主要包括交通状况及区位调查、人口和劳动力状况调查、基础设施调查、能源调查、供水/供电/电讯调查,此外,还包括农业技术条件调 查② 土地生产力和收益调查a. 农用地生产力水平调查包括调查农、林、牧、渔各业用地结构、作物布 局、土地垦殖率、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总产值或总收入、单位土地面积的净收入、 调查产投比,分析其效益。
b. 城市土地收益调查包括土地区位面积、营业额、利润、税收资金等方面三、土地类型调查1. 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 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动 态演替规律2. 土地类型调查的目的(1) 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调查,阐明土地类型系统,可以建立该地区土地 数据库基于此数据库,不仅可随时编纂、存储有关土地信息,而且可对本地或 邻区的同类土地属性、利用特点及利用后果等进行预测2) 为土地评价服务土地评价的两个着眼点在于土地对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只有摸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性质,才能了解其对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 性,进行土地评价,阐明各类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和改良措施3) 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性质,为作物布局、宜林地选 择、牧地规划以及道路选线等土地利用规划服务4) 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摸清各类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及其生产潜力,是制定国民经济长期规划的基 础,对于制定国家政策、人口政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5) 为土地资源科学研究服务任何科学研究都是针对一定对象的,土地类型调查为研究土地资源的发生关 系和分布规律以及其内容在性质和外在特征提供了研究对象。
3. 土地类型调查的分类(1) 一般目的土地类型调查从土地本身综合属性出发,揭示土地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并不偏重于考虑某种具体的土地利用或开发活动的目的2) 特殊目的土地类型调查具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尤其在分类的主要依据和指标上,较多考虑到与该 服务目标有关的内容如某种作物的栽培、荒地开发、水土保持、城市或开发区 建设、自然保护等在具体工作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调查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工作范围、制图比例尺的大小及调查的具体目的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一般目 的的土地类型调查的适应性广,它为特殊目的土地类型调查提供了一个“框 架”而特殊目的的土地类型调查,其实用性强,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对总的土 地利用潜力已有较好了解的地区,就采取方法,只是这类调查的目的越狭窄,成 果的使用范围也越小4. 土地类型调查的步骤(1)全面收集和详细分析现有各类图件资料,进行土地类型的室内预研究2)野外实地研究包括路线考察和观测点上的详细研究重点研究包括人 类活动在内的土地各组成要素在土地类型分异中的作用和机理,采用综合分析与 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土地分异因素及相关标志、指标, 划分土地类型,制定土地分类系统。
3) 室内研究和总结包括土地类型的详细解译、界线勾绘、着墨与清绘、 成图、面积量算,进行野外验证,对有关图件进行及时修改,以及编写成果总结 士口+皐 报告等土地类型调查步骤框图5. 土地类型的综合剖面分析(1)选定剖面线的位置剖面线要尽可能地短,但又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当地各种土地类型在山区可 布设两种不同类型综合剖面线:一种从分水岭开始,直至河谷,它反映土地类型 的垂直变化规律,是山地基本的土地类型综合剖面;另一种横切过山脊和冲沟的 剖面,反映不同坡向对图的类型分异的影响,这属于辅助性剖面剖面线确定后, 要用直线或折线将它们准确地标绘在地形图或航空像片上2)确定综合剖面图的比例尺包括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是指综合剖面横坐标的缩尺,它 表明坡面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距离;垂直比例尺是综合剖面图纵坐标的缩尺,它反 映剖面上任意一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