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伦理学.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97583551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65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伦理学》复习试题自编原创,覆盖全书知识点)(钱焕琦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填空1、教育伦理的研究,国外始于20世纪,国内始于20世纪80年代2、 科宙尔:“对儿童们说谎是一种罪恶”3、 现代日本的研究,是从探讨“现代教师形象”开始的4、 野口援太郎,培养人格主义的“理想教师”5、 二战后日本,追求民主主义教师形象6、 小原国芳,“应具有天下一流人物的自豪感”7、 皇至道,《人类教师与国民教师》,爱儿童和具有儿童心作为最重 要的教师品质瑞典 裴斯塔洛奇8、 苏联,20世纪60年代,成为独立学科曾就“教育分寸”问题 展开过广泛讨论教育分寸”是教师的道德创造9、 中国,1982_年开始在各类专业学校开展职前职业教育10、 第一本教育伦理学教材,王正平《教育伦理学》198811、 陈旭光,《教育伦理学》1990,以人格逻辑为起点运用结构要 素的分析方法12、 钱焕琦、刘云林《当代教育伦理》1995,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 育的教材,结合教育劳动的实际,直面矛盾必须在教育劳动中寻找 教师道德内在依据13、 钱焕琦,刘云林《中国教育伦理学》2000、《学校教育伦理》2005,后者的突破是:对象的突破,扩大到家校社;学校的三种道德关系(人 与人、制度形式、精神形态);2年的调查。

      14、 钱焕琦,1998,《中国教育伦理思想发展史》,70位,上起夏商 周,下讫当代15、 徐特立,“人师与经师”合一,师生“教学半”、教学相长16、 魏书生,民主平等,内驱力,自我教育能力17、 王本陆,《教育善恶论》2001,规律、规范、机制1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整体上寻求我国教学的道德提升哲 生道德与内生道德19、 1987,南京师范大学设置教育伦理学课程20、 2002.4第一次教育伦理学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21、 20世纪初,开始出现元伦理学并成为主流20世纪60年代,向 规范伦理学复归22、 伦理学体系分为:教育道德理论、教育道德规范、教育道德实践23、 伦理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24、 应该将“教化权力”转变为“同意权力”25、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和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 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26、 我国长期在学科课程中具有明显的“知识中心的理性主义”倾 向新课程本着“为了人,回到人”的价值追求27、 陶行知,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28、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必须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目的是提高 人的质量,实现人的现代化29、 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

      30、 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广义是教育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去把握教 育的伦理意义狭义是从教育内部主要是学校教育来认识和评价教育 的伦理意义31、 价值目标在构建教育伦理学理论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和意义,它 是确立一种教育善恶标准和伦理规范的依据32、 教育者的美德和善行是教育伦理价值的直接目标33、 教育伦理规范体系主要由教育伦理原则、教育伦理规范和教育伦 理范畴,三部分34、 文化共享和育人成才是道德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道德基石35、 教育德性是教育的伦理精神的现实化36、 教育伦理学研究类型,教师职业伦理学(中苏日)、部门----活动 的教育伦理学(英美)、政治-----社会的教育伦理学、理论的教育伦理 学37、 康德主张教育必须从“世界主义”的观点出发,不能受到父母或 诸侯“利己主义”的影响38、 教育伦理学三个层面:教育伦理价值、教育伦理规范(具有决定 意义)、教育伦理秩序39、 教育伦理目标应该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结合社会主 义主导道德的一元性40、 在教育伦理的功能向度上:抑恶与扬善的结合41、 在教育伦理的价值追求上:个体善与社会善的实现42、 教育起源于成人的需要43、 教育劳动是教育伦理的实践基础。

      45、 从形式上来讲,教育劳动是建立在集体协作基础上的个体脑力劳 动46、 教育伦理精神在本质上体现人类教育之“应然状态”的理性认识 和价值追求,标志教育发展的本真状态有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 学精神、人文精神47、 自由精神包括:主体性与独立性;超越性与批判性48、 民主精神:宏观,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微 观上,教育过程的民主管理层面是尽可能地让学生教师参与教育管 理49、 科学精神,宏观,遵循客观规律;微观,具体的实践过程应崇尚 严谨、求实、创新精神50、 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以人自身的自由与完善为终极目的的价 值信念和思想态度51、 教育伦理的核心范畴是人道、公正、理性人道是教育道德性的 最核心的概念公正与理性是教育道德的两翼52、 人道表达两类:以目的体现人道;以对完整人性的尊重体现人道53、 依据教育对象可以把人类教育制度分为三种:原始形态的约定俗 成;限制受教育对象;保障多数人受教育权利的教育制度54、 人道层次有低级和高级两种,教育目标外延愈是广泛,意味对人 的关怀层面越是丰富,则层次高56、 高层次的教育人道是把人本身当做目的57、 杜威,教育无目的58、 教育爱,也就是教育权力实现的方式。

      59、 实质上,道德的阈限表现为道德主体所拥有的自由程度要求双 方理性自由都没有受到侵害而溺爱则侵犯了受者的理性自由,把承 受者当作客体60、 任何道德行为的德性都是呈一个倒“U”型的,而非直线61、 公正的历史演化:差异-----同等------差异为标准的发展过程62、 社会公正的标准是制度与法63、 教育公正包括:制度的公正、法的公正、教师行为的公正;衡量 教育公正的标尺是个体发展上的公正64、 教育评价制度的内因是成绩、身心发展变化;外因是指标,即钱、 权、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必须把内因作为评价指标65、 教学过程中的公正包括起点的公正和结果的公正66、 理性的特征是自由与自觉理性只遵循自己本身的规律自由规 定理性存在的场67、 教育研究的理性:独立性与个性;坚定的科学理念与严谨的治学 作风68、 教育决策的理性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即科学性69、 决策执行的理性是对决策的科学性有一定的敏感性或认识,依据 实际情况灵活执行70、 2002年,十六大,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71、 1949至今,我国教育的话语权基本集中于党政领导72、 教育方针的三方面内容:指导思想、人才标准、基本原则。

      73、 教育目标理性的要求是:厘清教育目的话语权;超越狭隘的功利 主义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74、 从教育管理权限划分:人事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我国在 1985之前基本是中央集权样式的管理体制有中央集权向集权与分 权相结合的趋势变化75、 1986.4.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岁95《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育法》76、 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伦理问题是:权利于义务的平衡77、 教育政策的公正:参与主体的参与公正;政策内容的公正78、 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核心、最高层 次)79、 教学道德将关涉到一切教学行为、教学活动、教学要素不同于 教师道德80、 麦克莱伦:有道德的教师教的真品,而---则是赝品81、 教学道德的两个向度:外生道德与内生道德82、 外生道德,指人类教学活动所体现的人类特定的社会伦理价值 包括人道、平等、自由83、 内生道德:指教学必然体现的人类道德精神或伦理要求,它是教 学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保证教学活动得以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基础84、 教学人道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85、 自由是人的本质,是现代人的权利之一86、 鲍曼:现代性的展开就是一个从荒野文化向园艺文化转变的过程。

      87、 新集体主义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88、 片冈德雄:协同关系的两种形式(共同的利害关系,功利性协同; 与他人的共感和集体的忠诚,集体配合意识,即合作89、 科学认识论是一种知识论、工具性认识论90、 师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垂范与效法关系具有差异性关系 平等性关系91、 教师的威信来自以身作则、为人师表92、 家庭教育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93、 教师与家长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没有差别的同志式平等关系94、 教育伦理评价是教育伦理学的实践环节,是教育伦理学的社会功 能得以实现的手段和工具95、 教育伦理评价是判断个体或团体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和品质的道 德价值的活动以社会舆论、教育传统、内心信念96、 教育评价有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教育伦理评价只是价值判断道德标准包括道德行为标准、道德心理标准97、 教育伦理评价的客体是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和品质98、 从主体,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从方法,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从作用功能,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从参照对象,绝对评价、相 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从研究对象,具体评价与元评价99、 教育伦理评价原则,责任原则、目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 原则。

      100、 意志自由决定道德责任能力教师只能在一定的限度内对自己 的教育行为承担道德责任包括对教育对象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对未来的责任111、 教育伦理评价除了价值判断的目的外,还具有“价值选择”“价 值导向”的目的112、 教育评价的最高层次与最高理想具有一致性:全面自由发展的 人目的性评价原则对评价活动起统帅作用113、 反对“教育中介”目的化114、 教育伦理评价的主体性表现: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115、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已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区 域116、 教育伦理评价的一般标准是善恶标准,最高标准是“人的全面 自由发展”117、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伦理评价活动的终极目标凡是对教育 目的实现有价值的行为和品质就是善的118、 人的目的就是教育伦理的最终目的119、 教育伦理评价依据是:动机、实践态度、行为手段、效果120、 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道德的原则、规范和范畴 的要求,在道德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121、 教育道德修养的目标向度是教育者的美德和善行122、 教育道德修养目标必须符合社会对教育者的价值期待必须具 有完整性、和谐性的特点,必须从现实的国情出发。

      123、 教育道德修养内容表现为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修养包括道 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124、 文化共享是教育得以存在的基本道德前提,是本性的东西125、 教育伦理本性,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本性是教育共同体的根 本所在人文本性的逻辑起点是性善的理念126、 教育伦理精神的前提是道德的真诚、伦理的热忱、性善的理念127、 教育伦理的德性是道德理性,即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在教育实 践中的体现,是过程中的德性128、 个体德得与社会德得的矛盾是推动教育德性境界不断上升的根 本动力129、 教育德性是决定教育善的存在实际样态130、 教育伦理学实践机制研究,指的是现代教育进步的内外条件和 行动措施、保证机制和内在动力机制131、 台湾教育的“引导图像”的探究132、 欧克斯,教育是一种道德的沟通和商议133、 休谟主张善恶没有客观标准134、 博尔提出“父母教育伦理学”的概念135、 教育伦理秩序的三个层面,伦理价值、伦理规范(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