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成果——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x
7页科技成果——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技术开发单位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成果简介 呼玛县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麓、黑龙江右岸地理坐标为北纬 50° 49’ 20〃 至 52° 53 ' 58〃,东经 125° 03 ’ 20〃 至 127° 01’ 30〃, 全年有效积温1800^2100©,无霜期85-105天,春季多风气温低,夏 短多雨温差大,秋季凉爽霜期早,冬长严寒而干燥2019 年气温稳 定通过0©在4月16日,4月平均气温是1.2©,5月平均气温是10.6© 季降雨量为58.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2.8%,终霜期在5月下旬,六 月气温上升迅速,7 月气温是全年最高月,平均为20.2©,比6月高 2.8©,季降水量247.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53%,7月及8月为全年 降水量的峰值月,均在110毫米,蒸发量较大的是春末夏初夏季多 阵雨或雷阵雨天气,不同年份有冰雹出现9月比8月平均气温下降 7.4©,第一场秋霜出现在9月中、上旬,下旬最低气温可达0©以下, 昼夜温差大季降水量118.1毫米,占全年25%呼玛县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种植小麦为 主,小麦的播种面积年平均在30 万亩左右,但是,由于当时品种单 一、栽培技术落后,始终是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小麦的品质差。
小 麦平均公顷产量在3000 公斤左右,而且大部分是粉质麦,面筋含量 低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品种的增多,栽培技术的改进,无论是 产量还是品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公顷产量突破5000 公斤品种以 克丰和少量的龙麦26 为主,近年来主栽品种以强筋和中强筋的龙麦 系列品种、龙春系列品种及克春系列品种为主呼玛县是大兴安岭唯一的农业县,现有耕地 112.87 万亩是大 兴安岭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由于生育期短,全县主栽作物是大豆和小 麦,每年小麦种植面积在 8-18 万亩发展种植强筋小麦也是我县种 植业的一项主要产业小麦是我的国三大粮食作物,仅次于水稻和玉 米,虽然近些年产量有所上升,但小麦优质率呈下降趋势,硬质小麦 每年还大量进口,每年大约需要进口 53 万多吨,优质小麦的大量缺 口,是因相应的栽培技术,不能保证优质小麦的优质高产,从而使其 市场竞争力弱,总产下降因此需要研发与推广与优质小麦相配套的 栽培技术,而大兴安岭沿麓春麦区(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呼盟等地), 是我国小麦商品粮重要基地该地区土壤肥沃,小麦生长期间光照长, 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各种气象条件与盛产优质强筋春小麦的主要 国家(加拿大、美国等)非常相似。
是我国少有的能生产优质强筋小 麦的生态地区之一种植小麦可以做到合理轮作,解决大豆长期从迎 茬的关键技术问题,起到用地养地相结合,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 单产和品质我县有小麦面粉加工企业三个面粉供不应求,远销北 京上海通过强筋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的加大、品质的提高,可以满足 加工企业需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早高密栽培技术的基础上, 集成作物轮作、精准配方施肥、化控技术、病、虫、草害防治等综合 配套栽培技术重点是采用强筋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种子包衣,适 时早播,秋翻、秋整地、秋施肥,达到播种状态,提高播种质量,压 青苗,无人机打药防病应用情况2010年我县结合国家小麦苗情监测项目,对小麦的生育期温度、 湿度、叶面积指数、根系入土深度、干物质积累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 检测我们根据监测指标能科学的判断小麦播种、压青苗、化学除草 的最佳时期,为小麦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 时我们不断引进小麦新品种龙麦系列、龙辐麦、龙春、克春系列等, 进行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和高产优质栽培试验目前我县农民生产应用 的小麦品种,都是强筋和中强筋的抗赤霉病品种小麦的种植面积稳 中有升,每年播种面积均在8 万亩左右。
自 2010 年以来,我们多次进行小麦栽培小区试验,千亩方、万 亩片的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等推广项目,在推广示范工作中均取得良好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2019 年的示范片产量调查结果(5 年平 均);北疆乡象山合作社种植76 公顷小麦,公顷产量5250公斤,投 入产出比 1:1.8,公顷纯收入4435元,比常规栽培投入产出比增加0.69, 纯收益增加 18%,推广中心种子基地 68 公顷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中 获得公顷产量5300 公斤,投入产出比1:1.83,公顷纯收入 4545 元 比常规投入产出比增加 0.67,纯收入增加 17%技术要点(一)土壤耕作 在前茬种植大豆有深松基础的条件下,推广免翻耙茬,在每年的 10月上旬圭寸冻前进行机械灭茬整地的复式作业,要求深松40cm,耙 茬深度15-20cm,耙茬采取对角线法,不重耙,不漏耙,耙深一致 重耙与轻耙相结合,耢地与平地连续作业,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为小麦创造良好苗床整地后耕层土壤达到细碎疏松,上松下实,地 面平整,地表无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每平方米2—3cm直径的土 块不得超过2块最好搞一部分秋施肥,确保春季不动土秋整地要 求使用大型机械深松浅翻带旋地,春季视墒情耙雪耢地,播前耕地质 量达到平、暄、细、碎、齐。
整地、播种、镇压做到集中、复式和连 续作业二)种子清选采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龙麦 37、龙麦 40,龙辐麦系列,中、 高抗赤霉病,清选机选种后再用比重选分级选种,种子纯度 98%以上, 净度 98%以上,发芽率 90%以上种子包衣处理三)种子处理 药剂拌种:通常采用种子重量的 0.3%福美霜或多菌灵等拌种,可防治散黑穗和根腐病种子包衣:一般采用50%福•酮小麦超微干粉种衣剂(麦迪安) 可以防治多种病虫害,药效长,防治效果好,但是注意:种衣剂不能 与碱性农药、肥料同时使用,不要在盐碱地较重土地上使用,防止分 解失效其次要严防中毒四)施肥1. 施肥时期:秋施肥,小麦播种时的土层可耕深度仅为 10-15cm, 肥料很难施入到20-30cm,使小麦生育后期根系吸收不到充足的氮素 营养由于前期基础对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作用,秋施秸秆有机肥 0.6 立方米/亩,磷酸二铵 7 公斤/亩,施足种肥是春小麦,尤其是非灌溉 条件下增产的保证,高产栽培也如此根据项目区测土结果、肥效利 用率试验,根据目标产量、每生产100kg籽粒吸收N3.75kg,P2O51.29kg, K2O2.99kg建立施肥指标新体系,氮:磷:钾=141:0.8,进行配方 施肥,亩施尿素 10 公斤,磷酸二铵 8 公斤,硫酸钾 8 公斤。
2. 叶面追肥:重施分蘖肥:在3 叶 1 心期追施分蘖肥,促进分蘖 生长和幼穗分化小麦 3-4 叶期结合化学灭草同时进行,每公顷喷施 尿素 7.5 公斤五)播种播种前要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第一步: 根据地块常年产量和当年措施确定每亩产量,如确定每亩 800 斤产量 第二步:根据目标产量定出每亩需要的穗数如所种的品种每穗平均 能产 1 克,则需要 40 万穗第三步:春小麦以主茎穗为主,如果忽 略分蘖成穗,则需要 40 万基本苗第四步:定出基本苗后,根据千 粒重、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计算出每亩播量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和 不同年份的温度变化,在 4 月 15 日-25 日,土层融化深度 5 厘米以上 开始播种播种密度,650-750 万株/公顷播种质量,做到播量准确, 误差不超过±1%;行距相等,误差不超 1 厘米;播量台间、往复结 合线误差分别不超 2 厘米、3 厘米,不重不漏、覆土严密,播深控制 在压后 4-6 厘米为宜,播后及时镇压六)田间管理 1.压青苗在小麦两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期,视土壤墒情和苗情用 镇压器镇压 1-2 次,先横压,隔 3-5d 在顺压要求匀速作业,机车 行进速度:10 公里/小时-15 公里/小时,地头不能急转弯,严防湿压。
2.化学灭草在麦苗 3-4 叶期,按照以下配方兑水喷雾:20%苯 磺隆 45-50 克/公顷+72%2.4D 丁脂 0.8 升/公顷;72%2.4D 丁脂 0.8 升/ 公顷+75%宝收 15-20 克/公顷3.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蚜虫的防治,有蚜 穗率达 15%以上,百株蚜量达到 800-1000 头,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应立即用药防治粘虫防治:1-2 龄幼虫 10-15 头时用 80%敌敌畏乳 油 1-1.5 公斤/公顷或菊酯杀虫剂 0.4-0.6 公斤/公顷采用机械或飞机进 行防治赤霉病防治:一般在麦类抽穗到扬花期喷洒 50%多菌灵 2 公 斤/公顷,用机械或飞机喷洒,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七)收获 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完熟期进行,割茬高度小于 25 厘米,做 到脱净,不跑粮、不漏粮、不裹粮,综合损失率小于 2%分段收获 在蜡熟初期开始打道,腊熟中期割晒机械割晒放铺要直,割幅一致, 不塌铺、不掉穗、不飞穗,割茬高度一般在 18-22 厘米为宜,放鱼鳞 铺,宽度1.5-1.8 米,厚度一般为8-10厘米割晒后的麦子子粒水分 小于 18%进行拾禾,综合损失率小于 2%。
适宜区域呼玛县小麦主产区,主要为呼玛镇、三卡乡、北疆乡等地区 注意事项(一)品种的选择 小麦的品质特性和产量特性是其遗传基础所决定的,因此品种的 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选择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品种二)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要适宜,密度过大,造成分蘖减少,影响产量及品质播种量采取“四定”办法来确定即:“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 定苗、以苗定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