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考《传播学概论》试卷及答案.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1396****413
  • 文档编号:568454795
  • 上传时间:2024-07-2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5.0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 0 题,共2 0 分)1、传播学诞生于()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2、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确立了()A.内容分析法B.实地调查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3、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报纸上的排印错误、电视中的图像失真、人际谈话中的各种干扰等都属于传播过程中的()A.失误B.噪音C.杂音D.混声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4、在抽样调查中,样本的抽取必须遵循()A.随机原则B.总体原则C.间距原则D.等距原则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5、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不包括()A.授予社会地位的功能1/10B.传递文化的功能C.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D.麻醉精神的功能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6、赖特在拉斯韦尔研究的基础上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补充,认为传播具有()A.信息功能B.发展个性的功能C.社会整合功能D.娱乐功能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7、论自由一书的作者是()A.穆勒B.弥尔顿C.洛克D.杰弗逊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8、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有五个环节,传播学对其中第一个环节的研究称为()。

      A.受众研究B.控制研究C.内容研究D.媒介研究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9、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A.维纳B.韦弗C.贝尔D.申农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2/1010、从信息流量的角度看,人们对某个电视广告之所以产生了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该广告()A.播出次数太多B.画面切换太快C.播出次数太少D.画面切换太慢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A.“地球村”B.“媒介有冷热之分”C.“媒介即信息”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12、时效性最差的大众传播媒介是()A.报纸B.广播C.杂志D.电视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13、在美国,系统的受众调查始于2 0 世纪()A.2 0 年代初B.30 年代初C.40 年代初D.50 年代初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14、赫尔塔赫佐格发现,许多妇女收听连续广播剧的动机是()A.获得信息B.满足心理需要C.相互交往D.获取文化知识3/10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15、有关大众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分析研究B.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研究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说服方法研究D.伊里县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影响研究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16、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大众传播事业的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一个全新的问题是()。

      A.“黄毒”泛滥B.版权纠纷C.“黑客”骚扰D.侵犯知识产权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17、“沉默的螺旋”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A.沉默B.无知C.抗争D.恐惧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18、按照“知识沟”理论的观点,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之间的知识鸿沟,趋向于()A.缩小B.消失C.扩大D.稳定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19、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其直接策源地在()4/10A.英国B.美国C.德国D.加拿大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2 0、霍夫兰等人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证研究始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二十世纪二十年代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二、多选题(共5题,共5分)1、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泛指()A.广播B.报纸C.电视D.杂志E.图书答案:A BCD E解析:暂无解析2、.按照英尼斯的观点,“偏倚空间的”媒介包括()A.图书B.报纸C.广播D.杂志E.电视答案:A BCD E解析:暂无解析3、传播学界通常认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包括()A.选择性注意B.选择性理解C.选择性排除5/10D.选择性记忆E.选择性批评答案:A BD解析:暂无解析4、拉扎斯菲尔德主持的“伊里调查”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有()。

      A.强化”效果B.弱化”效果C.“结晶”效果D.溶化”效果E.改变”效果答案:A CE解析:暂无解析5、罗杰斯认为,传播研究中的传统学派具有的特征有()A.经验的B.思辨的C.具体实证的D.注重效果研究的E.注重控制分析的答案:A CD解析:暂无解析三、填空题(共10 题,共10 分)1、1946 年,拉斯韦尔在其著作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_”概念答案:大众传播科学解析:暂无解析2、传播学奠基人中有一位以“集大成”著称,这个奠基人是_.答案:威尔伯施拉姆解析:暂无解析3、作曲家对于音符的编排过程实际上就是_的过程.答案:自我传播解析:暂无解析4、整体随机抽样的样本过分集中在少数群内,在总体中分布不均匀,因此_较差6/10答案:代表性解析:暂无解析5、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_和社交性两种答案:自我中心性解析:暂无解析6、传播学中的“把关”一词,指传播者对信息的_答案:筛选与过滤解析:暂无解析7、一条新闻中的冗余信息越多,这条新闻中的信息量就_答案:越少解析:暂无解析8、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收音机是_的延伸答案:耳朵解析:暂无解析9、以“刺激反应”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提出的受众研究理论是_。

      答案:个人差异论解析:暂无解析10、按照霍夫兰等的观点,“两面提示”对受教育程度较_者的效果较好答案:高解析:暂无解析四、问答题(共12 题,共6 0 分)1、传播答案: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解析:暂无解析2、5W 模式答案:由拉斯韦尔提出,如下图所示:7/10准 W h o说什么 s a y s W h a i通过什么渠道 i n W h a i c h a n n e l对谁 t o W h o m取得什么效果 w i t h W h a t e f f e c t s解析:暂无解析3、抽样调查法答案: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解析:暂无解析4、魔弹论答案: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这种观点,后来被称为“魔弹论”解析:暂无解析5、议程设置功能答案:“议程设置功能”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 M.E.麦库姆斯和 D.L.肖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论文,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神“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s a l i e n c 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解析:暂无解析6、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功能是什么?答案:(1)环境监测功能2)社会协调(联系)功能(3)文化传递功能解析:暂无解析7、.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8/10(2)真理是权力的产物,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3)简言之,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安全君主有权对信息的流通、新闻的传播、言论的扩散加以绝对的控制解析:暂无解析8、新闻这种信息有哪些特点?答案:(1)新闻要求具有强烈的时效性.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2)新闻要求对某一事件、人物或非事件性的问题作比较完整、全面的反映和表达,并通过连续报道和运用消息、通讯、评论、图片等各种体裁的报道来配合事物总体的发展过程3)新闻是一种公开的、“大传播”的信息解析:暂无解析9、什么叫“冷媒介”?答案:(1)划分“冷”、“热”媒介的依据是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在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2)“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l o w d e f i n i t i o n),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宫的想象力,参与程度高3)如、电视属于冷媒介。

      解析:暂无解析10、受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1)广泛性受众必然是众多的,受众成员是广泛分布在各个地区2)混杂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是混杂的、异质的,由特点各异的受众成员组成3)分散性大众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分隔开的,无法展开当场的对话交流4)隐匿性传播者一般并不认识各受众成员,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无法确定各受众成员的个人情况解析:暂无解析11、试述传播的功能失调(功能障碍)原因及其主要表现答案:一、之所以出现功能失调,就是因为某些功能被社会集团或个人所滥用,强化到不恰当的地步,或是超过了社会的承受力,使社会稳定和发展受到威胁二、主要表现:9/101、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2、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3、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4、娱乐的功能失调解析:暂无解析12、为什么说英尼斯对研究媒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答案:(1)英尼斯是第一个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开拓了传播学中这一领域2)英尼斯是“发现变化进程的第一人,这一进程隐含在传播媒介技术的形式中”3)他指出:在任何社会中,传播媒介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和人们交往的形式(Pa t t e r n);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组织的形态,开创人们交往的新形式,促进新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并常常转移权力中心。

      解析:暂无解析Powered by TCPDF(www.tcpdf.org)10/1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