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传播学详细重点.docx
10页选择题(30分)名词解释(4-5 20分)简答(4-5 25份)论述(2-3 25分)一、 网络传播的概况网络传播: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已经经过了四次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符号的产生和运用;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二、 信息社会的概念和特征概念: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特征:1、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2、 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3、 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4、 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三、 UGC的概念(用户产生的信息)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用户生产内容”,即网友将自己 DIY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四、 传播媒介的属性有什么、特征(例:个性化+解释)网络的传播媒介属性是不言自明的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传播的特征性突出表现为复合 性、连通性、开放性、多级性与网状化。
一)传播的复合性1、 传播形态与形式的复合性网络传播与传统的通信网络和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除了提供了一个通信和传播的 渠道(channel)以外,还提供了一个公共的空间(space)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大众传播、 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等传播形态得到了融合在传播形式上,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等相互连接、渗透, 形成了立体的传播网络利:传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传播方式的组合以求传播效益最大化弊:由于多种传播形态及形式的复杂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传播者的意图往往未必能得到充分 实现,受众对于传播过程的影响十分明显2、 传播手段的多媒体融合多媒体融合趋势,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含义有两个层面:一是指网络平台可 以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信息;二是指在有关某一事件或主题的信息传播中,可以综合运用多 媒体手段3、 传播功能的多重性由于网络的多重传播属性,他们所承担的传播功能也是复杂的从个人层面看看: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形象塑造,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台从群体层面看:群体的维系、发展、群体文化的形成与维系从组织层面看:组织的工作平台、组织内的信息沟通、组织文化的形成与维系、组织外的信 息传播与公关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舆论的形成、社会环境的监测、社会文化发展与传承 等4、 “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统一性网络是一个允许个人进行意见表达的公开场所,个体在这样的一种空间里的话语表达有可能 被他人听到。
但是,这样一个空间赋予个人更多的是“权利”而非“权力”话语权力:取决于他的话题是否为众人关注,他说话的方式能否为人接受,他的观点能否引 起共鸣或者争鸣网络赋予的权力有时候会损害某些人的权利在作为一种公共话语空间的同时,网络也承担着个人“私人话语空间”的作用电子邮件、 即时通信,或是博客、微博、等,也都被一些网民视为纯私人的表达在私人话语空间里,个体的需求不同,个体的意见形成与表达方式与公共话语空间也有较明 显区分,其社会功能也不同然而,网络中的公共话语空间和私人话语空间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晰认识网络媒介 “公”、“私”兼具的特性可以提醒人们对于网络中的言行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要有足够的估计中的作用二)传播的连通性网络是一张巨大的“网”,这意味着从底层结构来说,它的各个节点是可以相互连通的1、网络结构的连通性(技术层面)网络的技术结构本身具有连通性的特点,理论上说网络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通都是可能 的技术结构上的连通性促进了网络信息在网络中的自由流动与相互渗透,也对信息传播控制提 出了很大挑战,削弱了网络媒介进行宏观控制的能力2、网络信息的连通性表现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连通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信息在技术上连通的可能性,给人们 拓展新闻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一定基础。
3、 传播者与受众的连通性:网络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沟通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反馈交流, 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协作如内容的生产,UGC)4、 受众之间的连通性 超越时空进行交流;信息流与意见流四通八达造成控制困难;使弱小的个人意见集中成一种 强大的声音,但集体的声音并不等同于民意,并非总是理性的,并非总是带来积极的效果三) 传播的开放性1、 传播格局的开放性传媒机构在传统媒体时代垄断地位被打破,网络传播的参与者可以是任何有条件利用网络的 人这种开放性使网络传播格局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2、 传播过程的开放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可以全天候的处于信息发布的状态,做到及时发布、全程跟踪、滚动 报道,不受版面篇幅和播出时间段的限制四) 传播的多级性网络传播通常是大众传播渠道、群体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三者的组合,这中间经过的环 节数量还可以无限增加,也就是说,传播技术可以无限增加传统媒体的多级传播中,一级之后的传播通常是在媒体之外完成的,而网络中的多级传播可 以全部利用网络这个媒介实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以多级方式流动信息进入多级流动状态,有着一定的动因, 如信息本身与受众兴趣的吻合度及信息方不的方式等。
五)网状化网络平台上的传播还有一个特点:传播路径网状化信息不是沿着一条线性路径传播的,而 是在进行着网状扩散从理论上看,每一条信息在数字平台上都可能借助这种网络从一个点 扩散到一个面五、 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有哪些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六、 人际传播有哪些特征1、 传播渠道:以网络这一大众媒介为中介首先,这种传播具有技术依赖性,网络及相关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人际交流的方式、手段以 及广度与深度其次,网络中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及大众传播的界限并不是清晰分明的有时候,人际传 播的影响可以演变为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样的,大众传播等渠道中的信息,也可以轻易地 流入人际传播渠道,对于放大其他传播效果,起到重大作用2、 传播手段:多种手段并存,文字交流为主:网络传播的内容复合性:多媒体传播3、传播情境:虚拟性 由于网络这一传播渠道的存在,网络中的人际交流是在一种虚拟的空间情境中进行的,它消 除了现实交流中的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没有地理上的距离障碍,没有空间大小的影响,也 较少受到物理空间中背景活动、噪音等的影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影响因此,它是在抽象 的环境中进行的一种交流,一种更平等、更纯粹的交流。
4、 传播主体:可匿名性&多面性在网络中进行人际交流,人们可以选择匿名的方式,因此,网络人际传播具有可匿名性这 一特征可能会使个体的表现在与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大相径庭,也会使得个体在进行自我 表达时,较少顾及社会规范的约束多面性:一个上网者可以同时与多个对象进行交流对象不同,交流情境不同,人们扮演的 角色可能是不同的(性格、性别、网名)5、 传播辐射作用:基于人际传播的社会网络对于网络中的人际传播,不仅要从个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个角度去认识,还需要看到它更 广泛的社会意义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可能在点对点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人际 网络人际传播的手段与渠道可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成为流行文化、社会舆论传播的重 要渠道七、 群体传播有哪些特征1、 传播方位:跨地域性传统群体的交流常常受到地域因素的制约,尽管血缘或业缘群体可能是跨地域的,但在过 去,由于受到交流渠道与手段的限制,这些群体的传播优势并不通畅在网络传播中,各种 跨地域性交流手段,为不同类型群体的内部传播提供了有效而灵活的渠道,有助于提高群体 交流的频率,以及拓展交流的广度与深度2、 传播渠道:多样性3、 传播者:身份公开性与匿名性并存4、 传播情境:虚拟化环境中实在的结构关系:与网络中的其他传播方式一样,群体传播也 是在虚拟化的环境中展开的。
这种虚拟化意味着跨时空交流的日渐频繁,某些符号性交流, 如文字、表情交流得以强化,物理空间环境因素影响作用则相对减弱虽然交流的平台是虚 拟的,但是群体成员间的关系确是实际存在的,而且像在物理空间中一样,网络传播中的群 体成员之间会形成权力关系八、 组织传播有哪些特征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是目前新闻传播研究者关注较少的一个领域,但是对于企事业单位等组织 来说,确实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一)、内联网与组织传播内联网是在一个组织内部,使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通信和信息传播的方式这是一种针对组织 内部人员,处理和集成信息的机制1、 内联网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内联网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使得过去许多组织中,下行传播占主导地位的 现象被改变,上行传播变得更容易实现内联网使得组织传播从“金字塔式”传播向“网络式”传播演变2、 利用内联网实现组织传播,使虚拟办公成为可能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使“集中办公”变成“分布式办公”,因此“虚拟式”办公也就成为 可能但是虚拟办公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有待实践作出回答二)、互联网与组织传播互联网是实现组织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组织外传播主要表现为宣传活动与传统的宣传活动相比,网络宣传具有以下特点:1、 在宣传活动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组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博客、播客、微博、等,及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发布信 息,并且通过与公众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改善传播效果,不再受传统媒体 限制。
2、 在网络中开展宣传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对网络手段的运用能力(如微博中的危机公关)九、大众传播有哪些特征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网络被正式作为“第四媒体”提出把网络当作 第四媒体,正是认识到它具有大众传播的功能其特征主要变现为:1、 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媒体、舆论领袖、普通个人)2、 传播过程的复杂性(非线性、层次性、多级性)3、 传播手段的复合性(形式多样)4、 受众的高能动性(生产内容、传播内容、接收内容、反馈互动)5、 传播效果的开放性(难控制、难预测)十、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有哪些网站、即时通信、网络社区、博客、搜索引擎、维基百科、SNS、微博、十^一、SNS的创意来由?六度分割理论SNS (社会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网站SNS,全称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它是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一种应用,专指在帮助人们建立社 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也称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该理论指 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 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提出十二、网络新闻的五个层次标题、内容提要、新闻正文、关键字或背景链接、相关文章等延伸性阅读十三、为什么网络新闻会出现五个层次(超链接)十四、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 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具有4V——Volume (大量)、Velocity (高速)、 Variety (多样)、veracity (真实性)等特点"大数据”时代意味着数据的处理、分享、 挖掘、分析等能力的提升十五、超链接在网络新闻编辑中有什么意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