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docx
7页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酒对文人墨客的创 作灵感、创作心态以及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数 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诗人十之八九都与酒结下过不 解之缘,正所谓“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也” 并且,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不少诗人都写到了酒,其中 最杰出的代表就有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 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以诗为名,亦 以嗜酒闻名于后世因此,其有“诗仙”之称的同时,还有 “酒仙”“酒圣”之称其写到酒的诗句极多,方勺曾在《泊 它编》卷上说白诗“二千八百首,饮酒者八百首”,约占全 诗的四分之一,堪称唐代诗人之最可以说,酒在李白的笔 下,直接变成了一个醒目而独立的文学意象,酒不仅对其创 作有巨大的影响,还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诗人的真性情,增强 了其诗歌的感染力,尤其是其诗歌中体现出的酒文化,具有 极高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一.何谓酒文化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酒的王国,酒在我 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酒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饮食中存在, 同时它还代表着一种文化出现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 中酒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古住今来, 无论是文人墨客、才子佳人,还是豪侠壮士、英雄好汉,都 与酒结有不解之缘。
喝酒尽管是一种世俗性的行为,但是透 过喝酒,透过与酒有关的诗文,能够反射出文人的精神世界, 心灵世界酒能以其特有的色香味的魅力能使人产生飘飘欲仙的 神奇效果,可以使人们毅然抛弃伪饰,回归本真的自我,忘 记忧愁,解脱束缚,并陶陶然地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大 胆而纵情地去追求理想和体味生活数千年来,诗人饮酒想 起诗,作诗想起酒,“酒朋诗侣”,酒与诗歌像是一对挛生兄 弟,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酒是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学艺 术的一种灵感激发剂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诗酒一家之说因此,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广义上来说,它指人 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酒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它特指人类所创造的有关酒 的精神财富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它深深地根植于我国 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世界酒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一直散 发着自己特有的芳香二.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李白笔下的酒和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酒充满 着诗性智慧,是一种心灵的诗性之思,他更是一种将物质享 受的饮酒乐趣上升为了高级精神享受的行为可以说,李白 诗歌中的酒文化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艺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一)借酒言志李白胸怀大志,青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宏图大 愿。
因此,在其酒诗中,李白往往有意借酒表达自己的心志, 一方面想引起当时统治阶层的关注,渴望得到重用;一方面 以此自励,本真地抒发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少年行》:“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 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勾践, 争博勿相欺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一个少年对荆轲饮酒 的描写,表达了对其的向往追慕,以及自己激扬奋发的豪情 与坚定的人生理想又如《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秦鹿奔野 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 横彳丁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 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 风》诗人借赞美刘邦统一天下的功业,表达了自己的雄心 壮志和建功立业的愿望从李白的酒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和未来是充满信 心的,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雄浑的 酒诗中最激昂高亢的声音但是社会的黑暗导致诗人的理想 与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在李白的诗中,借酒 也表达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如“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如“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等,都体现了李白在理想得 不到实现时寻求及时行乐的心愿,但是在其及时行乐的外表 下,却始终奔涌着诗人“寂寞”的愤激之情,跳动着诗人“用 世”的热烈之心。
二)以酒兴怀酒,在很多情况下是情感,心灵和意绪的一种物化 它不仅能刺激人的情绪、灵感和思维,还能使人文思泉涌, 由此产生创作的冲动因此,文人骚客借酒助兴,以酒抒怀, 酒后成篇,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诗篇李白正是其中最杰出 的代表在李白大量的酒诗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欢乐还是忧 愁,诗人饮酒都极尽雅兴之致,如他在兴起时大发感叹“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同时又放声浩叹“五花 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而在饱 尝世事艰辛、仕途坎坷后,却又苦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 杯销愁愁更愁”,并慨叹“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等 在李白的诗中,酒几乎成了其寄兴抒怀的工具,似乎酒的效 力完全受诗人主观情感的控制,因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李白在天宝二年,因玄宗下诏征召,而辞家赴京时写 下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 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 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 蓬蒿人!”这首诗中多次写到酒,开始写新熟的白酒,接着写 酌酒之景,再写醉酒之态,诗人借酒兴怀,表达了被征用后 的兴奋和踌躇满志之心情。
以酒兴怀还体现在李白的送别诗中,如《送殷淑》之 二中的“相看不忍别,更尽酒中杯”,《送客归吴》中的“江 村秋雨歇,酒尽一帆飞”,《夜别张五》中的“龙泉解锦带, 为尔倾千觞”等,在这些诗中,诗人以酒为物象,寄托哀思, 细腻地刻画出了主客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理状态,从而借酒 兴怀,酒成了李白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三)借酒消愁《汉书?东方朔传》中曾说“销忧者莫若酒”,在古代 饮酒消愁者多为文人雅士,于不得意之时饮酒赋诗或吟唱 这在李白的酒诗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盛唐时期,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而进一步发展了初 唐以来的养士、举荐、征辟制度,这些制度鼓舞了李白求仕 的进取之心但随着晚唐朝政的腐败,社会政治日趋黑暗, 各级官吏在察举、征辟制度中舞弊行为极其猖獗,文人间完 全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李白的入仕之途也日益狭窄在 时代的黑暗造就了李白的失意的同时,再加上李白自身性格 的狂傲不羁,生性豪放自由,如酒醉后命皇帝的宠臣高力士 为其脱靴,由此得罪了权贵,最终被赐金放还等,这更让自 信无比的李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正如他在《月下独酌》其 四中所写:“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 愁不来以及《友人会宿》中的“涤荡千古愁,流连百壶 饮”和《江夏赠韦南陵冰》中的“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 暖生阳春”等,都可以看出失意又壮志难酬的李白,首先想 到的就是借酒浇愁,以使自己从不得意的仕途失志中超脱出 来,并让自己在酒精麻醉中寻求暂时的对世间利欲的遗忘, 获得短暂的轻松和快乐。
又如他的名篇《将进酒》,其中的“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就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残酷的 现实使李白“治国平天下”的壮志难酬,诗人满怀着“不遇” 的失落,借酒诉愁,借酒消愁,以至愿意酒醉不醒但是“抽 刀断水水更流,借酒销愁愁更愁”,酒醉只能暂时使他远离 忧愁,醒后依然要面对黑暗不平而又无力抗争的现实这正 是古代正直知识分子处世之道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李白治 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可是诗人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在借酒 消愁的同时,喊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铿锵诗句,读来 振奋人心,这正反映出了李白狂放不羁、执著追求自由理想 的独特个性三.结论纵观李白的诗歌,酒与诗交融在一起,由此形成了独 特的酒文化饮酒、醉酒本来是一种世俗化的东西,但是在 李白的诗歌中,经其诗心的点化,诗意的提升,诗情的催发, 而进入一种独特神奇的生命诗境在醉酒中,诗人的生命从 形体到心灵都获得了解放,都具有了审美的意味因此,李 白的醉酒是一种精神超脱的最佳状态,也是一种生命之美的 最佳展现在诗酒世界里,李白是真正的精神之王,更是文 坛上不朽的“诗仙”,“酒仙”参考文献:[1] 季羡林・酒文化[M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 王士菁.唐代诗歌[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 陈桥生.诗酒风流[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詹颖,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薪春本文编校:晓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