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14页2022年《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课上,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同时,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但是细细琢磨一下,也有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十”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认识11时,请小朋友摆一摆,大多数小朋友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小朋友则仍然采用左边10根,右边1根的摆法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再三,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在讨论喜欢哪一种摆法时,选择左边10根,右边1根这种摆法的很少,学生认为10根放一起,数起来麻烦我在课堂上顺水推舟说,我们就来看这种摆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是11”而对哪种摆法好这个问题不了了之所以导致学生在摆十几时,仍旧1根1根地数。
我想应该引导学生再来探讨,(在那些摆法中加入1捆加1根的摆法)现在你觉得哪种摆法好,为什么?通过比较、探讨、交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建立1捆就是一个“十”的概念 2.没有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课堂上没有把握好机会,组织起有效的合作学习现在想一想,在动手操作摆11以及讨论哪种摆法好等环节中,是否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摆好小棒后,小组或者同桌讨论哪种摆法好?让每一位学生在独立思考后,都参与到讨论之中 3.课堂上关注学生不够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在课堂上,虽然我发现“十”的概念建立得不理想,但是碍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继续探究,而是按照原来的设计继续进行教学虽然课堂上我及时发现了问题,可是我回避了虽然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是还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了解和连续,又是100以内以致更大数的了解的底子,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底子在本节课讲授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筹划了一系列动手操纵和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使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进程中得到告成的体验,了解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在讲授筹划进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实动手操纵,资助学生纯熟数数,掌握数的构成 研究评释,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纵等形象的感知才气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创建起相应的数学观点讲授中,我让学生本身摆小棒,在摆的历程中视察、掌握数的构成如许的操纵景象,使学生的“头脑发轫于行动”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联合”、“情理互促”资助孩子们在操纵中体验,在操纵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11根小棒摆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四个一小组合作讨论“哪种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有11根小棒”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自动探索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法,在存眷学习历程的同时,资助学生得到乐成的体验,树立自大心,加强上进心。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单一“你真棒”的评价语,使孩子的答复得不到实时而公道的反馈,讲堂缺乏积极性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会合十几分钟,整堂课我注意知识的教学,缺乏游戏关键,没有充实变更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到达我要学的教学结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争取让我的课堂更加生动,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 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 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