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原).docx
5页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按照对微生物的作用,可将消毒剂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兼有杀菌和抑菌作用的消毒剂 大多数常用消毒剂为这种类型,高浓度时表现为杀菌作用,低浓度时表现为抑菌作用二是 只有杀菌作用的消毒剂,例如乙醇等三是只有抑菌作用的“消毒剂”有些消毒剂对某些 微生物表现为强大的杀菌作用,但对另一些微生物却只有抑菌作用,例如新洁尔灭,对繁殖 体型细菌是杀菌的,但对细菌芽胞却只有抑菌作用然而,如果一种化合物对各种微生物都 只有抑制作用而无杀灭作用,则不能用作消毒剂因为对消毒剂的要求是杀灭或消除外环境 中的微生物,这与体内抗菌作用是不同的对于后者来说,即使是一种只有抑菌作用的药物, 也可能成为一种良好的抗菌剂,因它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因素相协同消毒试验的中心问题, 是评价消毒因子的杀菌和抑菌作用评价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必须严格掌握作用时间消毒 剂和微生物接触到预定的时间之后,必须立即解除其作用,这样才能准确地获得消毒剂作用 强度的数据,同时,在采取的消毒后样本中必须不含有残余的消毒剂,以防止在恢复培养 (Subculture)中微生物继续受到消毒剂的作用因此,任何一个评价化学消毒剂的实验,都必 须有可靠的去除残余消毒剂的方法。
不采用去除残余消毒剂措施的实验,应认为是在设计上 的严重失误,依据这样的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去除残余消毒剂的方法很多,现将几种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化学中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去除残余消毒剂的方法,其优点是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可靠 一种消毒剂能用什么化合物中和,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并确定其使用浓度一般来说,用 作中和剂的化合物(单方或复方)应具有下述特点:对相应的消毒剂具有切实可靠的中和作 用,中和剂本身或与消毒剂反应的产物对实验微生物无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对培养成 份无破坏作用,亦不影响其物理性状随着消毒剂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和剂的研究也在 不断的发展中目前常用的消毒剂及其相应的中和剂详见表16筛选中和剂的实验方法不太复杂,现将顾德鸿教授等(1982)推荐的实验方法介绍如下试验前先准备下列4支试管:(甲)含中和剂的稀释液9mi加使用浓度的消毒剂lml;(乙)含中和剂的稀释液9mi加灭菌蒸馏水lml;(丙)灭菌蒸馏水10ml;(丁)试验菌的过夜培养物用灭菌蒸馏水稀释至约10,000个菌/ml,用时掐匀试验的方法步骤如下:(1) 在甲,乙、丙3支试管内分别接种稀释后的细菌培养物(T)lml;(2) 接种后立即用50滴/m1滴管分别吸取甲,乙、丙管中的混合液,在1个分为3区 的营养琼脂平板上于每个区内各滴5滴;(3) 于接种后30分钟和60分钟,再以(2)的方法取样,各滴1块琼脂平板;(4) 将上述3块琼脂平板放温箱内培养(培养温度根据试验的菌种而定),24小时后观察 并记录结果。
可能获得的结果有4种类型(表18)表16常用消毒剂的中和剂及其使用浓度消毒剂中 和 剂 及 其 使 用 浓 度甲醛亚硫酸钠,0. 1〜0. 5%双甲酮(0.1—1.0%)+吗啉(0.6 〜1.0%)氨水戊二醛亚硫酸钠(0.1〜0.5%)双甲酮(0.1〜1.0%)+吗啉(0.6〜1.0%)甘氨酸(1.0%),赖氨酸乙型丙内酯硫代硫酸钠(0.1〜0.5%)过氧乙酸硫代硫酸钠(0.1〜0.5%)台氯消毒剂硫代硫酸钠(0.1〜1.0%); LpHT; LpwT;季铵盐类治毒剂吐温一80(0.5 〜3.0%)硫代硫酸钠(0.1〜0.5%) 亚硫酸钠(0.1〜0.5%) 罗日磷月旨(0.3%)Letheen 琼脂,Letheen 肉汤碘(漠)制剂亚硫酸钠(0.1〜0.5%),卵磷qS(0.1〜0.3%)硫代硫酸钠(0.1%),LpHT; LpT;牢胱氨酸(0.1%)酚类消毒剂吐温-80(1 〜10%)卵磷脂(0.1 〜0.3%); Lp; LpHT; LpwT; Lwl;Lw2; Lws洗必太卵磷脂(1.0〜2.0%)汞制剂硫代硫酸钠,亚硫酸纳;LpHT; LPC;牛胱氨酸(0.1%),组氨酸(0.1 %)醇类吐温〜80脂类吐温〜80(5.0〜10.0)酸类碱类碱类酸类吖啶类硫代硫酸钠等注:表1S中包括了许多复方中和剂,这些中和剂的配方详见表17。
表17 一些复方中和剂的配方中和剂组成 成 分 及 含 量(%)LP卵磷脂(0.3),吐温-80(3.0)LPC卵磷脂(0.3),吐温-80(3.0),牢胱氨酸(0.1)LPHl卵磷脂(0.3),吐温-80(3.0),组氨酸(0.1)LPH2卵磷脂(0.3)、吐温-80(1.0),组氨酸(0.1)LPHT卵磷脂(0.3)、吐温-80(3.0)、组氨酸(0.1),硫代硫酸纳(0.5)LPE卵磷脂(0.3)、吐温-80(3.0)、日硅硫酸钠(0.4)LPT卵磷脂(2.0)、吐温-80(2.0),硫代硫酸纳(0.5)LpwT卵磷脂(0.5)、吐温-80(1.0),I,ubrol W(1.0)硫代硫酸纳(1.0)LPW卵磷脂(2.0),吐温-80(4.0),Lubrol W(7.0)Lwl卵磷脂(0.3),Lubrol W(1.0)Lw2卵磷脂(2.0),Lubrol W(3.0)续表泊毒剂中和剂及其 使 用 浓 度Lw3罗 g 磷 n 旨(4.0)、Lubrol W(4.0)PH吐温一80(1.0)、组氨酸(1.0)PHC吐温一80(1.0)、组氨酸(1.0),牢胱氨酸(0.1)Letheen 肉汤卵磷脂(0.1)、1-80(0.1)、肉汤Letheen 琼脂卵磷脂(0.1)、吐温-80(0.1)琼脂表10中和剂试验的4种类型结果结果类型作用时间(分)生 长菌 落数结 论中和剂+消毒剂中和剂+水水0324439W30252736满意603139320127280K3048184不满意601797l050369Y3063274不满意6060066Z03080000563959973不满意从表18中可以看出,在W类型,3个时间取样接种的平板上3个区内生长的菌落数非 常 接近,这是满意的结果。
说明它能有效地中和消毒剂的制菌能力,而它本身并不阻碍细 菌的 生长一般来说,如果3区中有2区的菌落数不超过另1区的10倍,即可认为是满 意的结果x类型的结果说明,“中和剂”未能中和消毒剂的制菌作用,而它本身也不影响 细菌的生长Y型结果说明,试验的中和剂虽能中和消毒剂的杀(抑)菌作用,但它本身对细 菌也有毒性2型结果说明,试验的中和剂不仅没有中和消毒剂制菌作用的能力,而且它 本身也能 抑制或采灭细菌因此,X、Y,Z类型的试验结果均为不理想的,说明试验的 “中和剂”均不能用作该消毒剂的中和剂上述试验可以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中和剂但应指出,消毒剂的浓度和中和剂的浓度必 须合适,中和剂浓度过低和过高均可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消毒试验中必须注意选用合 适的中和剂浓度从上述试验的原理可以看出,这种试验不仅可以用来选择合适的中和剂,而且在试验项目的安排上稍作改进之后,也可以用来研究同一中和剂的不同浓度对消毒 剂的中和作用及其本身或其与消毒剂反应的产物对试验微生物的毒性当然,研究中和剂 的合适浓度还有其他实验方法Cheung等(1981)用下述方法评价了甘氨酸(Glyeine)对2%碱性戊二醛的中和作用。
试验菌株为脂肪嗜热杆菌芽胞(月.stearothermophilus)NCTCl0000先将菌株培养于 500m l化学限量培养基-(Chemically Detined Meadia,CDM )内这种培养基糖含量少,限制 了菌株的指数生长,糖耗竭之后则形成芽胞于60'U下培养60小时之后,收获芽胞,制成108 / ml悬液然后用于甘氨酸对2%碱性戊二醛灭活作用的试验试验方法如下:(1)加入芽胞之前用甘氨醛灭活戊二醛:在加入芽胞之前20分钟,于2%碱性戊二醛溶液内加入木同浓度的甘氨酸,所用甘氨酸浓度有4种;4%、2%、1%和0. 5%;并 设不加甘氨酸的对照加入芽胞后于25, 5、7. 5小时分别采取样本,各涂布5只平皿,于60〜C下培养24小时,计数菌落以5个平皿生长菌落的均数代表该时间的存活菌数 研究结果发现,经用2%或4%甘氨酸对2%碱性戊二醛中和20分钟后再接种脂肪嗜热杆菌 芽胞,则经L5-7.5小时作用后菌数无减少,说明2%和4%甘氨酸可灭活2%碱性戊二醛 用1%和0.5%书氨酸中和2%碱性戊二醛后,存留菌数介于对照和2%及4%甘氨酸组之间, 说明对消毒剂的灭活不完全2)加入芽胞以后用甘氨酸灭活戊二醛,先用2.6戊二醛对芽胞处理30分钟,然后加入 不同浓度的甘氨酸(0.5%、1.0%、2.0%,1.0%)中和,并设不加中和剂的对照。
于加人中和 剂后20分钟和8小时,采样计数存活菌数,以比较不同浓度甘氨酸对2 96碱性戊二醛的灭 活作用结果也证明,低于2%的甘氨酸不足以完全灭活2%碱性戊二醛,用1%甘氨酸对2% 碱性戊二醛也有灭活作用,但作用强度仅为2%或4%甘氨酸的一半二)吸附法是采用血清、明胶,脱脂牛奶、牛胆汁,去纤维羊血、卵磷脂、硬脂酸盐等吸附剂,去 除残余消毒剂适用于找不到合适化学中和剂的消毒剂一般吸附剂可直接加入液体或固体 培养基内,最高浓度可达10%一种消毒剂用什么吸附剂,需要经过筛选试验来确定选扦吸附剂的试验方法类似于选 择化学中和剂的试验试验应分下述几组:(1)(消球剂+菌液)+吸附剂:观祭吸附剂刘消毒 剂有无吸附作用,(2)吸附剂+菌液:观察吸附剂有无杀(抑)菌作用;(3)(消毒剂11及附剂)十 菌液:观察消毒剂和吸附剂的产物有无制菌作用;(4)培养基+菌液:观察培养基是否适合试 验菌生长,(5)消毒剂十菌液:观祭试验浓度的消毒剂有无制菌作用;(6)空白培养基对照, 观察培养基有无污染三) 稀释法方法是将消毒后样本接种子大量培养基内,或经过连续稀释之后再接种,使残留消毒剂 的浓度降低到不足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水平。
例如,可取0.5ml消毒后的茵一药混合液或 1个试验菌片,接种于100—200mi肉汤培养基内,振荡后培养也可将消毒后的菌一药混 合液或试验菌片的洗液,经10-1~10-4稀释后,再接种培养基用稀释法时应注意设未消霉 的样本村照、消毒后样本常量培养对照和空白培养基对照四) 连续接种法取消毒后样本接种于肉汤.培养后若无菌生长再转种人新鲜肉汤,每天转种1次,共7 天,仍无菌生长者可认为消毒剂具有杀菌作用五) 离心沉淀法取消毒后样本3ml,3, 000转/分,离心沉淀5分钟,水洗,共离心2~3次,取沉渣 接种培养同时设原菌液沉淀物对照未经离心的消毒后样本对照及空白培养基对照六) 过滤法:取消毒后样本5〜10ml,用薄膜滤器抽滤因滤膜孔径很小,细菌不能通过,抽滤后细 菌停留在滤膜上再用灭菌蒸馏水20〜30ml冲洗滤膜上的细菌,并再次抽滤以去除残留消 毒剂,最后将滤膜置于琼脂平板培养试验时应设原菌液抽滤对照注意控制菌量),未经抽 滤的消毒后样本直接培养对照和空白培养基对照七) 水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