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现代文学论述题.pdf
12页1 2、 呐喊彷徨的思想成就、艺术特色(怎样理解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思想成就:呐喊创作于五四高潮时期,彷徨创作于五四退潮时期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 呐喊 彷徨做到了表现的深切鲁迅的小说表现了彻底反封建的思想鲁迅小说大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中不幸人们的生活,目的在于引起疗救的注意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的内容主要有:(1) 暴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狂人日记、 祝福等选材严,开掘深, 敢于正视现实 (2)表现封建农村的破败凋敝和农民的贫穷愚昧表现了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的思想感情闰土、阿Q 、华老栓等 (3) 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道路旧式知识分子孔乙己、陈士成,觉醒的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吕纬甫、魏连殳与五四时期的涓生、子君4) 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批评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客观上启迪人们去寻求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5) 同情中国妇女的命运,探索了妇女如何解放自己的问题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子君怎样理解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1、独特的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在呐喊 、 彷徨中,农村题材占重要位置鲁迅一方面把农民放在中国农村社会各种现实关系中加以艺术地再现,真实反映他们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从而展现了一个未经彻底革命、变革和社会震荡的封建、半封建农村的落后和闭塞的典型环境;另一方面,他着力塑造在这一典型环境中生存与挣扎的农民的典型性格,把解剖中国农民灵魂和改造国民性 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通过对农民性格的愚弱、麻木和落后的批判,导向对造成此种性格的社会根源的揭露和批判。
药、 明天、 阿 Q 正传 、 风波、 故乡、 祝福、 离婚是代表作,其中阿Q 正传最典型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作为觉醒者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已经觉醒成为独异的个人 ,但又都从前进道路上败退下来,成为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人物代表人物有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子君等 2、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 在创作时,鲁迅所注目的中心是他们精神的被荼毒;他所着重表现的是精神病苦,其作品对中国人的灵魂进行了深刻地拷问如药、 故乡鲁迅通过对农民及其他下层人民灵魂深处的病态与弱点的开掘,尖锐提出了改造国民性 的主题,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在开掘知识分子题材时,一方面肯定他们的历史进步作用,一方面也着重揭示他们的精神病苦及自身的精神危机:在酒楼上的吕纬甫、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 伤逝中的涓生与子君,鲁迅在这些小说中开掘的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道路的主题,在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意义3、独特的小说模式:看/ 被看的模式显示了鲁迅小说的客观时空狭小而主观时空开阔、 从主题需要出发组织小说摆脱故事情节束缚以加强小说环境多义性和主题复杂性的特点。
如示众 祝福 、 明天、 阿 Q 正传等,孔乙己中存在几重看与被看的关系,蕴含的意蕴丰富药中,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模式进一步发展为吃与被吃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特征是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构成复调结构这类模式抒写了人生中希望与失望的不断循环,内蕴着鲁迅反抗绝望 的人生哲学和对于生命的悲剧性体验如故乡、 祝福、 在酒楼上、 孤独者等 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怎样理解鲁迅小说“格式的特别”?)呐喊创作于五四高潮时期,彷徨创作于五四退潮时期 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呐喊彷徨做到了格式的特别1) 在格式上,表现手法别致, “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 ,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结构灵活变化多端,独特新颖而又不失继承传统,精炼、含蓄2) 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手法有画魂灵、重视细节、画眼睛、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等,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祝福阿Q正传采用个性化的语言、人物的心理独白来表现人物如狂人日记和伤逝等借助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学说,通过梦幻与潜意识写人物的深层心理,如弟兄一文。
以故事叙述人口气,从旁边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如高老夫子开头,作者以叙述人口气分述高内心烦恼的原因,展露了一个文化流氓的可笑可鄙的灵魂3) 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带有象征主义和心理分析色彩,如狂人日记4) 在结构方面上,艺术构思独特,打破传统小说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采取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法,从而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深刻的主题从总体上说,鲁迅小说情节展开大致有两大模式:看(吃)与被看(被吃)二元对立模式和归乡模式5) 在艺术风格上,白描为主,亦有抒情、讽刺等多种风格6) 简约凝练的文学语言在语言方面,形成新的现代文学语言:洗练、冷峻、峭拔、幽默茅盾语)3、分析阿 Q的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阿 Q正传于 1921 年 12 月 4 日至 1922 年 2 月 12 日在北京晨报副刊连载,署名 巴人 ,取 下里巴人 并不高雅之意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鲁迅塑造阿Q的目的就在于写出国人的灵魂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经济上一无所有,政治上深受压迫,思想上受到毒害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就是:自尊自傲,自轻自贱,自我戕害,自我麻醉,自我安慰,自我遗忘。
总之,阿Q虽然在现实中常遭受挫折和屈辱,但在精神上却永远优胜, 总能得意且满足, 所凭借的就是这可悲的精神胜利法当然阿 Q性格中还有落后麻木等许多复杂的因素,同时也有自发的革命要求阿Q形象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典型意义:其社会意义是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劣根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2 性,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其历史意义是阿Q精神将作为镜子照射出还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的传统观念、封建思想;其生命意义是,精神胜利法的选择不能改变人的生存状态,为摆脱痛苦而做出的选择会使人更加绝望4、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答: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
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人性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人性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5、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答: 阿 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 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
阿Q 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 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 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 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 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 、假洋鬼子、赵太爷等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 “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
6、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答:祥林嫂(祝福) 、爱姑(离婚) 、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7、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 3 答: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 、魏连殳(孤独者) 、吕纬甫(在就楼上 )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 、消沉颓废(魏连殳) 。
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