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4页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一课时(河流众多,区域差异显著) 科目年级课型主备人课时时间地理八年级新授课145分钟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本课时作为基础,聚焦于全国河流湖泊的整体特征,为学习具体河流奠定基础)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与湖泊是地形、气候等要素的综合体现第一课时从宏观视角切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分类(内/外流河)、分布特征及水文差异,是构建人地关系认知的关键环节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 运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识别我国主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范围,以及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综合思维: 综合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的影响,理解河流区域差异的成因地理实践力: 通过扮演“河流探访者”和绘制“河流身份证”,提升读图、析图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人地协调观: 初步认识河流湖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河湖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特征;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主要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成因教学方法采用 “情境教学法” 与 “探究式学习” 相结合,以 “小组合作竞赛” 为主要形式,辅以“角色扮演”、“图文资料分析”和“问题导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探究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招募“中华河湖探访者” (5分钟)【活动设计】“大河向东流?”视频导入: 播放一组壮美的河湖景观混剪(长江、黄河、塔里木河、青海湖等),并配以《江河万古流》等雄浑音乐教师提问: “我们常说‘大河向东流’,但我国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吗?它们最终都流向了大海吗?”发布任务: “今天,我们将化身 ‘国家地理的河湖探访者’ ,组建探险分队,完成一项重要使命:绘制中华河湖‘家谱’,揭秘不同河流的‘性格’!”设计意图: 用经典认知(大河向东流)设疑,激发探究兴趣角色扮演增强代入感二) 探访任务一:绘制“河湖家族”图谱——内流区与外流区 (12分钟)【小组活动】“河流‘寻亲’大作战”概念学习: 教师精讲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任务发布:将班级分为“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北冰洋水系”和“内流河水系”四个探访分队各分队领取任务卡和空白中国地图,根据“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在图上:用不同颜色笔画出本组负责水系的代表性河流(如太平洋组-黄河/长江/珠江;印度洋组-雅鲁藏布江;北冰洋组-额尔齐斯河;内流河组-塔里木河)。
圈画出该水系的主要分布范围拼图与发现: 各分队将成果整合到一幅大地图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布特征: 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界线: 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成因: 主要受降水(气候) 因素控制设计意图: 通过分工合作绘制水系图,将抽象的区域概念具体化在拼合中发现分布规律,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三) 探访任务二:解密河流“个性”——外流河水文特征 (15分钟)【小组活动】“为河流制作‘身份证’”情境创设: “同为外流河,但南方和北方的河流‘性格’迥异请各位探访者为黄河、长江、珠江制作一张‘水文身份证’合作探究:提供三条河流的图文资料包(包含流量过程线图、含沙量数据、气温曲线图、流域景观图等)小组合作,从流量大小、汛期长短、结冰期有无、含沙量大小四个方面,分析并填写“河流身份证”成果发布与精讲: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解释其负责河流的“身份证”教师引导全班完成对比表格,并精讲成因:流量/汛期: 受降水(夏季风) 影响,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结冰期: 受气温(纬度) 影响,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含沙量: 受流域内植被覆盖和土质(人类活动) 影响,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极大。
规律总结: 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其流域内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和地形)的综合反映设计意图: “制作身份证”将枯燥的水文特征数据转化为有趣的探究任务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河流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突破教学难点四) 探访任务三:寻觅“大地明珠”——主要湖泊的分布 (8分钟)【活动设计】“湖泊分布找规律”地图观察: 学生在“中国主要湖泊分布图”上,找出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湖泊发现规律:青藏高原湖区: 多咸水湖(如青海湖),成因与内流区、蒸发强烈有关东部平原湖区: 多淡水湖(如五大淡水湖),成因与外流区、河湖相连有关价值初探: 简要讨论湖泊在调节河流水量、提供水源、发展水产、旅游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设计意图: 此环节作为知识的拓展与补充,通过读图直接获取信息,并建立湖泊分布与内外流区、地形的联系,完善知识体系五) 总结汇报与情感升华 (5分钟)探访报告: 各“探访分队”用一句话总结本组的核心发现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探访,我们看到了中华河湖的壮阔图景:外流区内流区格局分明,南方北方河流性格迥异,高原平原湖泊各具特色 这些河湖不仅是自然的恩赐,更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情感升华: 展示一幅受污染的河流图片,与开头的壮美景象形成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作为‘河湖探访者’,我们未来的使命是什么?”自然引出保护河湖的责任感。
六) 课后作业(分层设计)基础性作业: 完善课堂绘制的“中国主要河流与湖泊分布图”,并图注内外流区分界线实践性作业(二选一):“我身边的河湖”: 调查你家乡附近的一条河流或一个湖泊,了解它的名称、基本特征及其与当地人们生活的关系河流代言人”: 选择一条你感兴趣的河流(如长江、黄河、塔里木河),为它写一段简短的“代言词”,向他人介绍它的独特之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