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化学基础》教学课件—05双电层.pptx

57页
  • 卖家[上传人]:sat****105
  • 文档编号:292929488
  • 上传时间:2022-05-15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0.16MB
  • / 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电化学原理2第5章 双电层 5.1 双电层简介5.2 双电层结构的研究方法5.3 双电层结构模型的发展5.4 有机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35.1 双电层简介M/S界面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1)化学因素: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和它的表面状态不同,催化活性不同2)电场因素:界面区存在的电场对反应活化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对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影响4(1)界面电位差的组成双电层: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时,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在相界面间粒子所受的作用力总是与各相内部粒子不同,因此界面间将出现游离电荷(电子和离子)或取向偶极子(如极性分子)的重新排布,形成电荷相等,符号相反的两层界面荷电层-双电层任何两相界面区都会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双电层,也都存在着一定大小的电位差 5(2)M/S界面双电层的组成:6离子双层(ionic double layer) :由于带电粒子在两相间转移,或通过外电源向界面两侧充电,会使两相中出现电荷相等,符号相反的游离电荷(称为“剩余电荷”),分布在界面两侧,形成离子双层.特点:每一相中有一层电荷 7偶极双层(dipolar double layer):由于偶极子在界面中的定向排列形成的双电层.吸附双层(absorption double layer):溶液中某一种离子有可能被吸附于电极表面形成一层电荷,这层电荷又靠库仑力吸引溶液中同等数量的异号离子而形成的双电层。

      8(3)理想极化电极与理想不极化电极 理想极化电极 :在一定电极电位范围内,外电源输送的电流全部用来改变双电层的带电状况(界面上的电荷分布和剩余电荷密度),而没有任何电化学反应发生的电极特点:电极电位可以任意控制理想不极化电极:外电源输送的电流全部用来参加电化学反应,而不改变双电层带电状况的电极特点:电极电位保持平衡电极电位不变910双电层特点自发电荷分离超薄双层厚度超强电场强度115.2 双电层结构的研究方法5.2.1 电毛细曲线5.2.2 微分电容曲线5.2.3 零电荷电势5.2.4 离子表面剩余量125.2.1 电毛细曲线(1)电毛细现象:电极电位变化会使M/S界面张力的大小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电毛细现象2)电毛细曲线定义:通过外电源改变理想极化电极的电极电位,测量出不同电极电位下的界面张力,所得的- 曲线称为电毛细曲线测量装置:毛细管静电计 13毛细管静电计组成:纯汞电极(毛细管中)电解液(纯NaSO4或NaF溶液)参比电极 电位计(可变电阻+蓄电池组)盛汞器原理:纯汞电极电位变化时,界面张力会变化,通过盛汞器高度调节汞柱高度使毛细管中汞弯月面固定在某一定位置,根据汞柱高度和毛细管直径可计算出界面张力。

      1415(3)特性吸附的影响特性吸附:水溶液中的粒子在电极表面吸附时,通常在电极表面有一层水分子,粒子隔着这层水分子层吸附在电极上但是某些粒子可以突破水分子层直接吸附到电极表面,这种吸附称为特性吸附阳离子一般不发生特性吸附,但尺寸较大、价数较低的阳离子也发生特性吸附阴离子容易发生特性吸附16特性吸附17特性吸附对电毛细曲线的影响Hg在Na2SO4和KI溶液的电毛细曲线185.2.2 微分电容曲线19Dropping mercury electrode, DME202122232425265.2.3 零电荷电位(1)定义(2)测量方法27(3)影响因素金属本性晶型、晶面取向溶液组成对于能吸附H和O的电极2829(4)研究意义剩余电荷符号及数量双层电位分布特性吸附行为与表面张力有关的性质305.2.4 离子表面剩余量特性吸附对液相中离子的表面剩余量的影响31323334355.3 双电层结构模型的发展(1)界面基本图象36模型发展历程1.Helmholtz平板电容器模型(1879)紧密层2.Gouy-Chapman模型(1910,1913)分散层3.GCS(Gouy-ChapmanStern)模型(1924)紧密层分散层4.Grahame模型(1947)考虑了特性吸附的影响5.BDM(Bockris-Devanathan-Mller)模型(1963)考虑了溶剂的影响6.包含金属在内的整个界面相的模型(1980s)考虑金属相内电子密度的变化7.量子化学方法研究(2) Helmholtz平板电容器模型3738(3)Gouy-Chapman模型假设1. 电极为平板电极,溶液中平行液面为等电位面(电位只沿着x轴变化)2.离子是理想点电荷,服从势能场中粒子分布规律玻耳兹曼公式3.电荷在溶液中连续分布服从泊松方程4.只有静电作用,没有特性相互作用5.双电层中介电常数不随电位变化394041(4) GCS模型离子是有体积的电荷42GCS模型1.很小且c0很小时热运动为主,忽略紧密层,主要是分散层PZC电位下CG有最小值分散层电位呈指数形式衰减分散层厚度约几十到几百埃2. 较小或c0较大时库仑力为主,忽略分散层,主要是紧密层c0增大使分散层压缩分散层厚度约几个埃43 (5)BDM模型:考虑特性吸附与溶剂的影响l阳离子一般不发生特性吸附,但尺寸较大、价数较低的阳离子也发生特性吸附l阴离子容易发生特性吸附。

      44紧密层(compact layer):溶剂化离子所能接近电极表面的最近距离的电荷层内紧密层(Inner Helmholtz layer):发生特性吸附的离子构成的紧密层内Helmholtz面(Inner Helmholtz Plane):特性吸附离子电中心位置的液面外紧密层(Outer Helmholtz layer):未发生特性吸附的离子构成的紧密层外Helmholtz面(Outer Helmholtz Plane):接近到电极表面最近的溶剂化离子电中心位置的液面45超载吸附三电层电极表面有正的剩余电荷时,溶液中负离子的特性吸附会使内紧密层中负离子超过电极表面的剩余电荷,过剩的负电荷又静电吸引溶液中的正离子,形成三电层正离子特性吸附同理4647485.4 有机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强烈降低界面张力,因而容易吸附于电极表面的物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就是表面活性粒子 常见类型无机阴离子有机物491.Gibbs自由能变化1)憎水相作用2)电极表面与活性粒子间作用3)吸附层中活性粒子间的相互作用4)活性粒子置换电极表面水分子的作用2.双电层电场能量的变化3.体系总能量的变化有机物吸附过程系统能量变化50515.4.1 有机物的可逆吸附 (1)有机物吸附分类可逆吸附:被吸附的有机物在电极表面上保持着自身的化学组成和特性不变。

      这种被吸附的粒子与溶液中同种粒子之间很容易进行交换属物理吸附不可逆吸附:电极与被吸附的有机物间的相互作用特别强烈,能改变有机物的化学结构而形成表面化合物,使被吸附的有机物在界面与溶液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属化学吸附52(2)电毛细曲线的变化5354(3)微分电容曲线的变化正庚醇对汞在0.5M Na2SO4溶液中所测微分电容曲线的影响55(4)空间取向空间取向含有OH、CHO、CO、CN等基团的丁基衍生物在汞电极上吸附时,若,则有机物分子的烃链将垂直于电极表面对于芳香族和杂环化合物的吸附电极表面荷正电,被吸附的芳环平面与电极表面平行;电极表面荷负电,被吸附的芳环平面将与电极表面垂直565.4.2 有机物的不可逆吸附有机物的不可逆吸附 有机物分子与催化活性很高的铂电极接触时,会有脱氢、自氢化、氧化和分解等化学变化发生,所 形 成 的 产 物 被 吸 附 于 电 极上一般情况下,脱附的原因是电极上被吸附的物质发生电氧化或电还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