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主义哲学.ppt
31页一)(一) 操操 作作 方方 法法 实用主义哲学无忧无忧PPTPPT整理发布整理发布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即产生背即产生背景景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概念•实用主义实用主义PragmatismPragmatism是从是从希腊希腊词词πραγμαπραγμα派生出来的派生出来的产生于产生于1919世纪世纪70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20世纪美世纪美成为一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了很大的影响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是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产生背景产生背景•实用主义哲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美国实用主义的奠基人詹姆士承认实用主义是“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实用主义的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典西方哲学中贝克莱、休谟和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对实用主义发生直接影响的是孔德的实证主义,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如果说实用主义强调经验行为中的经验理论主要来自实证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那么,实用主义经验行为中的行为理论主要来自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吸取了进化论、实验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实用主义哲学的形成,有其自然科学根据和社会历史原因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都出生于美国,它的活动中心也一直在美国美国建国的历史较短,它没有封建传统的政治和思想体系的束缚,“自由”、“平等”的口号喊得最响,而隐藏在这些口号后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也表现得最露骨、最直接美国资产阶级可以自由放任地去争取个人的发展,追逐个人的利益和功用这种情况使得美国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任务是直接论证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实用主义是美国资产阶级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的写照 发展历史•开创和繁荣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头三十年是它的开创繁荣时期,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杜威和米德。
皮尔士和詹姆斯在19世纪的后三十年中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开创起了很大的作用•萧条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古典实用主义开始衰落,进入其萧条时期这个时期里,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布里奇曼、刘易斯、莫里斯、胡克等•新实用主义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起,实用主义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新实用主义”时期,新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不同的方式或在不同的程度上把实用主义的某些传统观点与其它哲学流派的某些观点结合到一起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蒯因、普特南、罗蒂、伯恩斯坦等基本特征•一是经验论传统,•二是进化论,•三是德国古典哲学;•四是科学方法论和实验心理学主要论点主要论点•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 •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 主要特点•反对二元论(本质与现象、精神与物质、真理与价值的二分)•重视经验(彻底经验论、自然主义、反对旁观者的认识论、强调操作、实验等在认识和价值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认识与实践的不可分割,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受惠于认识成果,不管是理论还是价值目标都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在真理观方面,强调实用性,强调真理与价值的不可分割认为“有用即真理”,用后果来判断指导这一行为的理论是否正确•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强调事实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用主义经验论•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radical empiricism)•纯粹经验是唯一实在•世界是由彻底经验构成的,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彻底经验的世界•杜威的自然经验主义( empiricism naturalism)•经验是主体与对象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经验是世界的本质•偶然性 机遇起重要作用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皮尔士(1839~1914),Peirce,Charles Sanders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自然科学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曾于哈弗大学就读,在逻辑学方面有两大贡献一是改进了希尔代数一是发展了关系逻辑•大部分著作由后人整理为《皮尔士文集》詹姆士詹姆士•詹姆士认为,人面向现实世界首先遇到的是经验事实,而不是独立于人的感觉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物•我们的任何一个真理,其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我们其他的真理约翰·杜威 John Dewey•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思想产生背景•杜威90余载漫长生活历程,正好处于美国由农业国跃为工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巨变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决定了美国在教育领域内一方面要反对欧洲大陆的传统教育,使教育适应时代需要;•另一方面又要抵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美国的教育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八八○年以后,美国当时仅有的一本哲学杂志是《思辨哲学》(Speculative philosophy)哈锐士教授是该杂志的主编人哈氏受德国哲学的影响颇深,是德国哲人黑格尔(Hegel 1770-1831)的信徒在一八八二年,哈锐士接受了杜威第一篇哲学性的论文「唯物主义之形而上的假设」(The meta physical Assumpations of Materialism)稍后,杜威又写了两篇论文,交由哈锐士发表 •1882秋天,开始了以哲学为主的研习生涯当时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校长吉尔曼聘请了不少哲学上卓有成就的学者;他本人对每一位研究生的学习都寄以关切,时时给予指导;而且上课时采取讨论的方法,富于思辨的气息,注重自由运思的精神,不受传统思想的约束,举行公开的辩论,凡此种种,使杜威有发展哲学见解的机会与环境 此后,杜威在密西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担任哲学讲师。
•一八九四年,杜威出任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心理学、教育系主任 思想得以传播•尾野教授是一位日本的留美学生,曾受教于杜威 •我国学人蒋梦麟先生也曾在美国受教于杜威,就近邀请杜威于日本讲学完毕之后来华讲学 ;1919年杜威曾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由胡适先生担任讲学的翻译,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一九二八年,杜威曾经去了苏联;并到过土耳其,协助其国教育之改革; •在他七十八岁时,还一度到墨西哥为苏联托洛斯基(Leon Trotsky)辩护,驳斥斯大林对托氏的指控 •杜威曾在八十七岁时再婚一次他与人合著的《认知与所知》(Knowing and the Known)在他九十岁的时候出版 综述•杜威在哲学上倡导实用主义,实用主义的核心是强调立足现实生活,积极行动,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在教育上他倡导民主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主张从做中学;在心理学上他是美国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心理学•杜威早在1886年就出版了《心理学》一书,主张理性心理学应让位于实验心理学 •1986年又写了《心理学上的反射弧概念》一文,被认为是心理学著作对于教育学最有影响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芝加哥学派诞生的标志 •有机体并不只是被动的适应环境,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改造了环境。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内容基本上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不断展开、生长及周围环境协调的过程他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是在他的行动中所表现出的一些信念,应归功于社会环境与他的天赋素质的相互作用,心理发展的过程主要是一个社会的过程,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育学•杜威从事的教育改革事业始于1884年,他的事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84-1894年的10年•1894-1904年的10年是他改革教育的尝试阶段•1904-1930年杜威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他与一批育史家、比较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一起,铸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黄金时代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1916年杜威发表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经典巨著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主要教育思想•关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理论是杜威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教育无目的”的观点•教学思想是杜威教育思想体系中又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从做中学”。
教育论点•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3 “教育无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论论“儿童中心儿童中心”与教师引导与教师引导•从批判传统教育忽略儿童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在杜威看来,学校生活组织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体现了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本能、兴趣和习惯开始论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从广义上说道德就是教育他的德育论是以实用主义道德论为基础的,否认客观的永恒道德,把实效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在方法方面他主要抓学生的感情反应,培养学生趋善避恶的内在要求所以这些思想,对改进当今的德育工作,有借鉴意义 著作及见解•《思维术》1910•《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杜威曾一度提出教育的无目的论,他以为教育除了自身的情境是产生目的的必要条件之外,经验的成长本身或经验的重组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哲学•杜威继承和发展了美国学者加理斯·潘士(1839-1914)、詹姆士等人创立的实用主义哲学,并把它具体应用到社会事务和教育领域中。
在他看来,“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使哲学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因此,教育哲学是哲学最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教育哲学•杜威教育哲学是实用主义经验论经验”是他的教育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词,也是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杜威认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或称为‘统一体’),是人的主动的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哲学•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经验论•杜威宣称自己的经验论可以称为“经验主义的自然主义”或称为“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试图使它具有客观的、科学的外衣但是,其实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把整个客观的自然(环境)消融在人的主观经验之中,从而变成了主观经验的东西哲学思想•杜威在哲学见解上,早期虽然承袭了黑格尔的部分思想,但是由于生物学及生物学上的进化理论,对他早期思想的一番冲击,在他一篇《从绝对主义(Absolutism)到实验主义》的论文中,已经剖析地叙述了他思想改变的来龙去脉,说明他何以舍弃了十九世纪德国黑格尔派的绝对主义在杜威的哲学思想中,他并不赞成观念完全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静态的说法;观念自身并不是绝对的,杜威把观念视之为一可易的、动态的、具有工具性的指导效能,而使我们更能适应外在的环境。
哲学著作•《经验与自然》(1925)•《艺术即经验》(1934)•《逻辑──探究之理论》(1938)•《认知与所知》(19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