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康复评定试题库.docx
9页完整版)康复评定试题库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 1康复功能评定 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式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 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筹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 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回顾,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规划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 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 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式和建议 二、填空 1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2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的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筹划、实施治疗筹划、评估康复疗效三、问答题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答 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方式体格检查、专项检查实验室生化检 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2试述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 答 康复功能评定分为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三个阶段 (1)收集资料包括了解病史、检查与测量;(2)分析资料包括确定问题、确定残存功能或能力;(3)解释评定结果包括分析障碍产生的原因、形成障碍学诊断及设定康复目标和探讨解决措施 3康复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 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选择适当的评定方式;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式,消除他们的不安,取得积极的配合;评定时间要尽量短。
,不引起患者的疲劳;评定常由一个人自始至终的进行,以确保准确;评定一般要做三次,然后求出平均值;健侧与患侧要进行对照;评定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中止,并查找原因 4简述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 答 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有 发现和确定障碍的层面、种类及程度和拟定治疗目标;确定康复治疗项目;指导制定康复治疗筹划;判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评估投资-效益比;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 四、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首次康复功能评定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 (E)A寻找导致功能障碍的病因B判定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C判断病损部位D制订康复目标E判定康复治疗效果2康 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 (E)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D听、言语功能评定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3.下列是康复功能评定的意义,除外哪一项 (C)A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B评定康复疗效C相当于疾病诊断,确定疾病性质与类型D确定康复治疗目标E制订康复筹划的依据4.康复评定的目的是 (E)A.客观地找到病因B.为客观地判定疗效C.为残损功能障碍定性D.评定功能障碍程度E.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趋势、预后和结局及评定疗效和治疗筹划的依据(二)多项选择题 1.康复。
功能评定的目的 (ABCDE)A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B为制定康复治疗筹划提供依据C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D评定康复治疗效果E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2.康复功能评定方式应具有 (ABCD)A可行性B有效性C灵敏度D统一性E哲理性3康复评定包括:(ABDE)躯体功能言语功能感觉功能心理精神功能社会适应性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一、名词解释 1ROM 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 (AROM) 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二、填空 1测量肩关节内、外旋时,受检者的体位,量角器的放置方式 轴心,固定臂,移动臂。
仰卧、肩外展90、肘屈90鹰嘴与地面垂直与前臂纵轴平行 2确定关节活动的起点即点位 0解剖3.测量前臂旋前旋后时,受检者的体位,量角器的放置方式 轴心,固定臂,移动臂 坐位中指尖与地面垂直与包括伸展的拇指的手掌面一致三 、问答题 1简述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 答 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有 (1)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2)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3)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4)关节周围软组织疤痕与粘连;(5)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6)关节结构异常;(7)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 2.简述关节活动度测定的主要目的 答 关节活动度测定的主要目的是 (1)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2)分析障碍发生的可能原因;(3)为康复医疗选择方式提供参考;(4)作为康复疗效的评定指标依据 3.决定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有哪些?答 决定关节活动 范围的因素有 关节的解剖结构情况;产生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肌力;与原动肌相对抗的拮抗肌的伸展性。
4试述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注意事项 答 受检关节须充分暴露;正确的测试姿势;固定好量角器;先测量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后测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首次和再次测量的时间、地点、测量者以及所用测量工具应保持一致;与健侧对比,避免在按摩、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检查关节活动范围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移动臂的正确放置方式是 (A)A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B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C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D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E以上都 不对2限制关节活动的因素有韧带、关节囊以及(D)A关节腔B二骨的关节面面积的比例C关节软骨D肌肉E滑膜3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固定臂的正确放置方式是 (B)A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B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C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D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E以上都不对4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B)A肌肉协调性障碍B、肌力下降C、肌肉耐力下降D、结缔组织异常E、关节异常5测定ROM的目的是 (A)A确定妨碍功能或可产生畸形的受限程度,确定增加功能活动能力或减轻畸形所需增加的范围B测定运动功能障碍C主。
动ROM比被动的ROM稍大D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E被动ROM比主动的ROM稍大6测定肘关节的屈、伸时,关于通用量角器放置位置,下列哪项正确 (B)A轴心 鹰嘴;固定臂 前臂纵轴;移动臂 桡骨纵轴B轴心 肱骨外上髁;固定臂 肱骨纵轴;移动臂 桡骨纵轴C轴心 肱骨外上髁;固定臂 桡骨纵轴;移动臂 肱骨纵轴D轴心 鹰嘴;固定臂 肱骨纵轴;移动臂 桡骨纵轴E轴心 肱骨外上髁;固定臂 腋中线;移动臂 桡骨纵轴7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关节活动度测定 (E)A不良体位B测量工具放置不当和选择的参考点不准C患者缺乏理解与合作D疼痛E男女老少不受影响8下列不是关节活动度检查的注意事项是 (E)A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B需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C与健侧对比D允许有35的误差E按摩、运动后立即进行9测定髋关节的内收、外展时,关于通用量角器放置位置,下列哪项正确 (A)A轴心 髂前上棘;固定臂 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移动臂 股骨纵轴B轴心 髂前上棘;固定臂 股骨纵轴;移动臂 左右髂前上棘连线C轴心 髂后上棘;固定臂 股骨纵轴;移动臂 左右髂前上棘连线D轴心 股骨大转子;固定臂 股骨纵轴;移动臂 左右髂前上棘连线E轴心 股骨大转子;固定臂 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移动臂 股骨纵轴10ROM测量用具包括 (E)A通用量角器B方。
盘量角器C小型半圆规量角器D直尺和两脚分规E以上都是11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时,关节的运动均是 (A)A.由0开始向180方向增加B.由45开始向180方向增加C.由90开始向180方向增加D.由180开始向0方向减少E.由90开始向0方向减少12关节活动度检查时如查出主动运动关节活动度与被动运动不一致时,应 (E)A分别测量关节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常以被动运动幅度为准B分别测量关节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常以主动运动幅度为准C只需测量关节主动活动度D只需测量关节被动活动度E以上都不正确13肩关节屈和伸活动范围测定时,量角器固定臂放置方式为 (B)A与身体中线平行B与腋中线平行C与地面垂直D与肱骨纵轴平行E与前臂纵轴平行14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测量中,测角计轴心放置位置为 (C)A髂前上棘B髌骨下端C股骨大转子D股骨外踝E耻骨联合15ROM测量仅允许约()误差 (C)A12B23C35D610E0116下列哪项不能做ROM (B)A骨关节伤病及手术后患 9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