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理化生]2012中考a典科学答案.pdf
40页159 附录部分附录部分深圳中考信息网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物理部分 第一部分 物理部分 专题一 测量初步和质量、密度 专题一 测量初步和质量、密度 三、真题演练·精选 一、选择题 1. A;2. C;3. A;4. C;5. A;6.D;7.C;8. D; 二、非选择题 9.(1)小于(2)着火点 【解析】 (1)灯罩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所以密度小.(2)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主要是达到它的着火点. 10. 1.2,720,密度小(或隔热、保温、节省资源等) 【解析】由体积公式计算 V=a·b·h=5m×0.12m×2m=1.2m3; m=ρ· V=0.6×103kg/m3×1.2m3=720kg; 这种新型材料内有空隙,可根据生活常识和所学物理指示分析它的优点,侧重于节能环保方面. 11. 0.8 【解析】方格纸上没有给坐标轴上标注标度,应当先给坐标 轴上标上合适的标度,再按表格中所给数值在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点描出四个点,用直线连接各点.依据m Vρ=得密度为0.8g/cm3. 12.左,浮力 【解析】充足气的 A 球和未充气的气球 B 能平衡,悬挂点靠近充气的气球 A,所以要移到原位置就得向左移动. 13.右,质量/体积(或“密度” ) ,30,0.9 【解析】向右调节平衡螺母,说明指针左偏,即左盘重,所以左盘、右盘相比较高的是右盘. 31010cmmg V==1g/ cm3 mV值不变即 ρ 不变 图中 V冰=30mL V水=27mL ρ 水=1g/ cm3 根据密度公式m Vρ=变形 m=ρ·V m水=ρ水·V水=1g/ cm3×27mL=27gm冰=m水=27g ρ冰=mV冰冰=27 30g mL=0.9g/ cm3 14.左,增加,78.4g 【解析】调节过程中指针向右偏,应向左调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向左侧表明物体稍重,要增加砝码使横梁平衡. 15. 1)CBA(2)7.5×103(3)BD 【解析】 (1)应最后测量硬币的体积(步骤 A) ,否则由于硬币沾有水影响测量结果.(2)根据步骤 B、C 可知,硬币排开水的体积为 53 cm3-22 cm3 =31 c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m硬币=m水=ρ水V排=1g/cm3×31cm3=31g, 根据步骤 A、C 可知硬币的体积为 26-22=4(cm3) , 硬币的密度 ρ=3m314cmg V=硬币=7.75g/cm3=7.75×103kg/m3.(3)测硬币的质量时,把硬币的质量转换为排开水的质量,用到了转换法,测硬币的体积用到了累积法,所以选择 B、D. 四、针对训练·预测 一、选择题 1.D;2.D;3.B;4.C;5.C;6.D;7.D;8.B;9.D;10.C;11.B;12.D;13.C;14.B;15.B;16.B;17.D;18.A; 二、非选择题 19. >;水 【解析】要明确纵轴代表物质的质量,横轴代表物质的体积. 寻找特殊的交叉点,由m Vρ=得 ρ甲=4 2mV=甲甲=2×103(km/m3)3 3m Vρ==乙 乙 乙=1×103(kg/m3) 20. 27,10,2.7 ×103 【解析】m=20g+5g+2g=27g VA=V总-V水=60mL-50mL=10mL=10cm3 32710?mg Vcmρ== =2.7g/ cm3=2.7 ×103kg/m3 21.水平,右,52.4 【解析】使用天平时,应先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最后, 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系数. 22. 50,20,1.0×103【解析】当 V=0 时,m=20g 是量筒的质量. (50 20)g 30mLρ−==1.0×103kg/m3 23.(1)①用手拿砝码;②物体、砝码位置放反了(位置错了)(2)40, 78, 1.05×103(3)0mm Vρ−=(4)甲同学的操作错误;以同学的操作规范,实验误差小;并同学的实验误差大 【解析】本题以三鹿奶粉这一热点事件为载体,考查同学们都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能力,要求同学们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会用简单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24.(1)A.81,B.40,D.平衡螺母(2)DABC (3)2.7×103(4)能使石块完全淹没,不超过量筒最大刻线 【解析】质量读数为砝码 80g 加上游码的 1g 等于 81g,量筒 中的水为 40mL, 天平调平平衡螺母, 实验步骤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称出石块的质量,在量筒中放一定量的水,再放入小石块测共同的体积,密度 ρ=81g/(70-40)mL=2.7g/mL =2.7×103kg/m3 160 中考中考典典(科学) 专题二专题二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三、真题演练·精选 一、选择题 1. B;2. A;3. B;4. B;5. B;6. D; 二、非选择题 7.减小,减小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此题中地膜覆盖是减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减小空气流速来减慢蒸发的. 8.吸,液化 【解析】汽化是吸热过程,在空中由于温度降低,水蒸气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云. 9.(1)该物质是晶体(2)该物质的熔点是 80℃(或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热不升温,或晶体熔化时间大约为 15min,其他说法只要合理均可) 10.(1)94(2)图略(3)保持不变(4)气压不是 1 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确、读数有误差、水有杂质等) 【解析】 (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读数为 94℃.(2)找到坐标轴上每个时间对应的温度值,用平滑曲线连接(3)由测量的温度数据,水沸腾时温度为 98℃,保持不变.(4)当气压低于 1 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低于 100℃,此外温度计不准确、水的杂质、读数上的误差等都有影响. 四、针对训练·预测 一、选择题 1.A;2.B;3.A;4.D;5.A;6.B;7.D;8.C;9.C;10.C;11. C;12. C;13. D;14. B;15. C;16. C; 二、非选择题 17.外界大气压 【解析】当肺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外部的空气被压入肺内,完成一次吸气.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表明锅内水的非典高.高山上煮食物不容易熟的情况与此恰好相反. 18.熔化,上升 【解析】全球辨别,南北两极温度升高,将使两极的永久冰层逐渐熔化成水,水量的增加,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量土地. 19.凝华;凝华要向外放热;用酒精灯加热碘一段时间,再滴几滴水在玻璃的上表面;等一会儿会看见固态碘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同时水珠不见了 【解析】盖住杯口的玻璃内表面有颗粒碘出现,这是碘蒸气凝华所形成的. 小明提出的猜想是凝华要向外放热.为验证猜想擦去的实验方法是:用酒精灯加热碘一段时间,再滴几滴水在玻璃的上表面,熄灭酒精灯;等一会儿会看见固态碘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同时水珠不见了.其原因是水吸收碘凝华放出的热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去了. 20.①“跳动”是水蒸气内能转化为盖子的机械能(或水蒸气对盖子做功)②“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或水蒸气对盖子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 【解析】 “跳动”是水蒸气推动的结果; “白气”是小水滴. 21.(1)8(2)相同质量的晶体乙(3)正确 【解析】(1) 观察图像可知, 保持 80℃的时间是 13-5=8 (min)(2)相同质量的晶体乙是为了控制变量,得出结论.(3)比较 t1和 t2如果不相等,说明相同质量的这两种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不等,即熔化吸热的多少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22.(1)变小(2)h=74.4-2.6t(3)测量范围小,受大气压影响 【解析】 (1)温度升高根据数据表可得出 h 减小. (2)t=17℃,h=30.2cm ①t=19℃,h=25.0m②设 h=at+b 将①②代入方程30.217 25.019ab ab=+⎧ ⎨=+⎩解得2.6 74.4a b= −⎧ ⎨=⎩所以 h=74.4-2.6t 专题三专题三 声现象声现象 三、真题演练·精选 一、选择题 1. D;2. A;3. B;4. C;5. C; 二、非选择题 7.声波;倒立 【解析】人听到电视机发出的声音,是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被人耳所接收的过程.人看到的电视中的画面,相当于凸透镜(晶状体)前所放的物体,是距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8. 120;电 【解析】由svt=得 s=vt=800 千米/小时×0.15 小时=120 千米.核电站目的是发电,核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导线输 送出去. 9.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 20Hz 【解析】发声体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发声体越短、越细、越紧,其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当长度超过一定长度时频率会低于 20Hz,声音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听不见到. 10.空气柱 【解析】柳笛内充满空气,吹笛时,笛内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四、针对训练·预测 一、选择题 1.B;2.A;3.B;4.A;5.D;6.C;7.C;8.D;9.D;10.B;11. C;12. B;13. B;14. C;15. A; 二、非选择题 16.低于;次 【解析】要明确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20Hz,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161 附录部分附录部分深圳中考信息网 是大于 20Hz,小于 20000Hz. 17.校园周围多植树(或在校园内设置汽车禁鸣标志等) 【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解答本题的关键主要考虑从前两条途径着手,只要答案合理就可以. 18.火车笛声的音调会随火车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由题意可知,提出的猜想应关于火车笛声的音调与运动的关系,如:当两列火车靠近时,火车笛声的音调会升高;当两列火车远离时,火车笛声的音调会降低 19.(1)振动(2)大于(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1)声音是由物质振动产生的.(2)在水中声速 v液约为 1500m/s,在空气中声速 v气约为 340m/s,可知 v液>v气.(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0.(1)声波(或交响乐音或音响)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等 【解析】本题为情景题,题目中给出了以下几个情景:交响乐响起来,从镜子里可发现音响前面的烛焰摇曳;靠近音响,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认真分析情景,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就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 21.(1)振动的频率(2)A(3)快 【解析】 (1)A、B、C 三个齿轮转速一样,但齿轮数不同,所以纸片的振动频率则不同. (2)A 齿轮数量少,纸片振动的频率最小. (3)将纸片放在 C 齿轮上,音调最高. 专题四专题四 光现象光现象 三、真题演练·精选 一、选择题 1.A;2.D;3.C;4.D;5.C;6.B;7.D;8.B;9.A;10.D; 二、非选择题 11.(1)透光(3)10 【解析】 (1)玻璃板具有透光性,便于观察.(3)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等于 2 倍焦距,所成的像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当凸透镜替换为玻璃板后,此时物距为 20cm,光屏移动到 B 点时,此时像距也为 20cm,利用 u=2f 即20cm=2f,故 f=10cm. 12.(1)直线(2)A 【解析】 (1)如太阳发出的光,可视为平行光,且沿直线传播.(2)A 表示视觉正常,像成在视网膜上;B 表示远视(或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之后;C 表示近视,像成在视网膜之前. 13. OG,30 【解析】反射和折射同时发声.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观察图可知∠EOC 和∠FOC 一定为入射角,则 CD 为法线,又因为折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