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试题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29页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试题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边珝,字待价,华州郑人也珝,晋天福六年,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直洪文馆汉乾祐初,为右拾遗,加朝散大夫泽州饥,奉诏视民田周广顺元年,迁右补阙三年,转起居舍人显德二年,改库部员外郎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珝课鬻盐于狼山,岁增万余石宋初,诣卫州视秋稼及掌京仓建隆二年,兄玕自河南令入为吏部员外郎,复以珝为洛阳令兄弟迭尹赤邑,时人荣之乾德初,召为仓部郎中蜀平,命珝知三泉县开宝初,迁职方郎中,监京兆曲务,又掌永安军榷货,奏徙务扬州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就命权知州事,仍兼榷货务罢郡,又兼掌酒税盐矾务未几,丁母忧,起复,知州事会征江表,兼领淮南转运使金陵平,知江北诸州转运事太宗即位,迁吏部郎中。
召还,赐金紫,充广南转运使初至,桂州守张颂卒颂,濰州人,藁葬城外旧制不许以族行,仆人乃分匿其家财,珝召官吏悉追取之,部送其柩归濰州又属郡守与护军有忿隙者,但奏令易地,不致之于罪衅太平兴国五年,代归拜右谏议大夫,领吏部选事七年,移知开封府明年夏,卒,年六十三珝精力有吏材,帝方欲倚用,及闻其卒,叹息数四,赙其家绢四百匹,钱二十万珝一子早卒,以其从子俊为尉氏主簿兄玕至金部郎中,从子仿至殿中丞,倚为比部员外郎节选自《宋史·边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B.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C.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D.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入仕为官,《世说新语》中“绍惧不自容,将解褐”的“解褐”就是此意B.右拾遗,“拾遗”字面意思是捡起他人遗漏,其谏言及监察职能与左、右补阙相近。
C.江表,指长江以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它地处长江之外,南方六朝统称江表D.金紫,“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边珝才能卓越,历任多项职务他在狼山征缴卖盐税,增收颇多曾任校书邮、朝散大夫、职方员外郎等职B.边珝专心努力,颇有做官才干后来皇帝想要任用他,却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皇帝为此感到十分遗憾C.边珝防微杜渐,善于解决矛盾他所管辖地区的吏属有嫌怨,于是上奏朝廷,让他们互换地方任职,而不至于获罪D.边珝身居要职,但仍关心同僚充任广南转运使,后有官吏死去,边珝安排属下为其追回家财,并护送灵柩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2)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李娟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
有一天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大约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的,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当然,被揭穿了,也只吐了一下舌头而已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她手持长长的竹竿(后来她用这竹竿为我从桔子树上捅下了许多鲜艳的桔子),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间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的屁股我站在半坡竹林里看了一会当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们是否也给过她这样的快乐?那年她八十多岁了,已经离开了我们两年,独自回到乡下的旧居,在仅剩的半间老屋里生活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
外婆答应着,意犹未尽地继续数落着那个女人,继续大笑,一边向我迎接过来我从上往下看到旧屋天井里的青石台阶,看到一根竹管从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细细的清泉注满了石槽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如此古老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外婆终究没能老在老家的坟山里她孤零零地被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好像她孤独的、意志坚决的一生仍不曾结束,好像她不得不在死之后还要重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之前两天,我急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只差了十个钟头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在夜班车上继续往家赶,往已经死去了的外婆身边赶我知道她还在等我我不能勘破生死,但也能渐渐明白死亡的并不可怕死亡不是断然的中止,而是对另外一场旅行的试探吧?外婆死前有那么多的强烈的意愿,她挣扎着要活,什么也不愿放弃,挂念着这挂念着那的然而一旦落气,面容那么安和、轻松像刚吐完舌头,刚满 不在乎地承认了一个错误死亡之后那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外婆最后为我所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一看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来给我捎一只滚烫的红糖馅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
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书声朗朗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 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 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又想起那次我拎了一只公鸡去乡下看外婆,走过漫长孤独的山路,最后才找到老屋外婆迎上来对我说:“我很想你,我天天都在想你外婆你不要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校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外婆,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你常常对我说,娟啊,其实你不结婚也是可以的,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你不要受那些罪了你妈妈不晓得这些,我晓得的……外婆,现在我才渐渐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团混沌,无可言说,无从解脱但能想像得到,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
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回忆外婆打碎鱼缸悄悄弥补过错的事,写出外婆不愿认错的极其自尊、特爱面子的形象,读来让人觉得外婆的可爱B.文章善于撷取典型事件表现外婆性情,外婆揶揄女邻居一事表现外婆的乐观爽朗,给我送锅盔一事则是抒写外婆的慈爱C.文章在叙事抒情间穿插的议论警句频出,有对生死的理解,有对人生的领悟,这些议论增添了文章的理性之美,使之更显厚重D.外婆带给我的种种“安静感”虽然内涵不尽相同,但主要是外婆人格所起的作用,引我思索与成长,让我更为勇敢2.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3.文章围绕外婆“吐舌头”这一习惯性小动作展开,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3、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寒食江畔①白居易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②明日是清明[注]①本诗与《琵琶行》写于同一时期②下邽,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B.颌联中“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C.颈联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D.全诗虚实转换,曲折有致,勾连起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2.本诗尾联说“忽见紫桐花怅望”,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怅望”的原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丝绸之路,这条起始于2100多年前的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和融汇东西文明的纽带,开拓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B.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整理、挖掘和认识,中国传统叙事将会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C.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的迅猛增长,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不文明驾驶问题,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成为了当务之急D.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国家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崔与之①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②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③,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注] ① 1219—1222年,崔与之,南宋广州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曾登临剑阁,写下这首词②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③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因岭上多梅,故称蒲涧:在广州白云山上,涧中生有九节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隐居于此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调歌头,词牌,属于长调上阕中词人立马于剑门关北望,触景生情,报国情怀见于虚实结合的词句中B.“乱山”,景中有情:词人在北望之际看到的群山不堪入目就是因心绪颇不宁静,但词人还是坚信上天会把边疆战死者的尸体还给他们的家人C.在上阕的起承转合之中,读者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词人愿为国家守住疆土的一片赤诚之心D.此词苍凉沉郁,寄慨遥深,感情和风格与陆游、辛弃疾等人的爱国词作相似,有人给出了“此词豪放,何减稼轩!”这样很高的评价2.请结合下阕的“妨”与“怪”来概括词中作者的形象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论语》)(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3)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