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陕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报告.doc

48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33971604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4M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 . 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送审稿〕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能源产业作为我省的主导支柱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本规划是《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配套重点专项规划,是未来五年我省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章 推进能源强省建设"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资源开发利用,扩大能源生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大能源资源转化力度,重点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等现代能源转化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推动能源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发展环境〔一〕"十一五"发展主要成绩能源化工产能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原煤产能1.5亿吨,煤炭产能较"十五"翻了一番,居全国第三位;建成电力装机160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178万千瓦,全省电力总装机较"十五"翻了一番;新增原油产能1513万吨,天然气产能70亿立方米;新增煤制甲醇产能265万吨,规模在60万吨以上、园区化布局、资源综合利用的兰炭产能2600万吨,聚氯乙烯产能110万吨。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全省重大能源化工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一大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支撑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煤炭建成大型现代化煤矿29个,千万吨级煤矿达到10个石油新增探明储量9亿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3983亿立方米,延长集团实现了天然气勘探开发零的突破,境外油井钻采取得成功电源项目建成了华电蒲城电厂、大唐渭河热电、郭家湾煤矸石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全省电力装机总量达到2542万千瓦兖矿60万吨甲醇、延长醋酸、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一期等重大转化项目建成投产,氏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上报国家核准,兖矿榆横煤化学工业区煤制油综合利用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能源布局实现战略调整,陕北地区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80%左右关中稳定渭北老矿区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彬长和永陇矿区,积极实施老电厂扩能改造,能源接续能力增强陕南以水电开发为主加快推进稳步扩大煤油气产能,大力实施能源资源深度转化,能源结构由一次能源开发为主向一二次能源开发并举转变煤制烯烃、煤制醋酸、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基本形成,并趋向大型化、国际化、现代化,兰炭产业发展正式列入国家产业目录"西电东送"装机达到360万千瓦,电力外送能力达到771万千瓦。

      积极发展新能源,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开发为主向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开发并举转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11%科技装备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建大型煤矿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国产600万吨/年综采成套装备在陕煤黄陵矿成功运行新建常规电厂单机容量均在60万千瓦以上,岭以北新建常规火电全部采用空冷技术,同步安装脱硫和除尘装置,脱硫机组达到2096万千瓦,占火电装机的92.3%延长集团采用变频控制、节能抽油机与节能电机、自动控制间歇抽油等新工艺、新设备,年节电2亿度新建煤制烯烃单套装置均在60万吨/年以上,采用国国际先进技术,以循环经济统揽,实施煤油气综合利用科学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加快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和煤矿产业升级改造,新建单井平均产能达到350万吨/年,煤矿回采率由20XX的50%提高到65%加大煤矿安全改造投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261,安全生产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石油采收率由15%提高到20%,全省平均发电标煤耗降到318克,较20XX降低31克/千瓦时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煤矸石和瓦斯发电装机分别达171万千瓦和2.75万千瓦新建电源和化工项目中水回用率达90%以上,岭以北火电采用空冷技术节水约80%,带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前两年完成下降30%目标。

      积极实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蒲白等老矿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陕北油气开发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近几年陕北地区绿色度上升了9.3%新能源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取得突破性进展,华电、国电等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列入国家"金太阳"示工程,定边繁食沟一期、靖边席麻湾、龙洲一期等1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投运水电建设迎来我省历史上第二个建设高峰,汉江干流蜀河电站27.6万千瓦、喜河电站18万千瓦装机建成投产,小水电年装机规模以6%的速度递增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初显成效,余热余压利用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26.5万千瓦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形成风电整机100万千瓦、零部件配套5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建设规模突破380万千瓦,投产装机272万千瓦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电网、交通、水源等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电网主网架由330千伏升级为750千伏,实现历史性跨越新建、扩建三个电力外送电通道,新增电力外送能力735万千瓦油气输送管网不断完善,延长集团油品干线管输率由60%提高到90%陕北地区形成"一纵两横"铁路骨架和"一纵三横"高速公路格局,境煤炭、石油铁路发送量分别达到1.35亿吨、980万吨。

      陕北地区建成瑶镇、家梁、采兔沟等水库,年可提供工业用水2亿多立方米;正在建设的王圪堵、南沟门水库等水源建成后年可提供工业用水3亿立方米以上关中彬长和麟北矿区建成石头河等水库,年供水量2亿立方米规划和配套政策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先后编制完成了《鄂尔多斯盆地〔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省新能源发展规划》、《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永陇矿区麟游区、吴堡等矿区总体规划及彬长矿区规划修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规划体系出台了《省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省属煤炭资源探矿权管理的若干意见》及全国第一部地方电力保护条例,煤炭资源管理和电能保护实现规化、制度化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采煤沉陷影响区居民搬迁有关工作的通知》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及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政策文件,为依法节能用能和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民生工程惠及三人民积极实施能源民生工程,全省人民的用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关中、陕北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进一步完善,陕南长输管道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两市先后实现通气点火,全省气化人口达到800万城乡配网趋于完善,330千伏电网覆盖全省,110千伏电网延伸到重点镇,新一轮农网完善工程改造覆盖面达92%,解决了38.1万人口用电问题,基本消除了无电人口。

      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37个,配网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8%以上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4亿元,建成城镇住宅面积200万平方米,2.15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周至、彬县、定边三县荣获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县"称号能源化工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全省能源化工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XX,全省煤炭产量3.61亿吨、石油产量2594万吨、天然气产量115亿立方米,分别较"十五"末增长132.9%、69.0%和73.5%;发电量1101亿千瓦时、甲醇产量175万吨,分别较"十五"末增长145%和290%;全省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产值5100.14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5%以上,拉动工业增长15.6个百分点,产值较"十五"末增长近3倍;能源化工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达到3.5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突显专栏一: "十一五"能源发展成就指标单位20XX20XX"十一五"增长率〔%〕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1.463.14115.1%其中:煤炭亿吨1.553.61132.9%石油万吨1535259469.0%天然气亿立方米66.311573.5%非化石能源万吨标准煤163467186.5%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0.540.9270.4%电力装机规模万千瓦10932542132.6%其中:水电万千瓦157.825662.2%火电万千瓦935.22270142.7%风电万千瓦15〔二〕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1、国际国能源发展趋势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大量能源支撑,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能源科技创新成为能源发展的主要动力,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成为世界能源科技研发重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将成为信息时代后全球经济发展新的主要增长点;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面临环境与气候的双重压力。

      我国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投资保持活跃,对能源需求强劲;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用能管理,全面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中国特色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新能源开发等诸多领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完全有可能率先突破,实现跨越发展2、我省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利用,加快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综合开发,在西部地区有序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合理布局发展煤炭转化产业,将我省的陕北、黄陇、神东3个大型煤炭基地,陕北、彬长、3个煤电基地,陕北煤化工基地,长庆和延长油气基地列入国家能源重点建设工程,安排"十二五"煤炭新开工规模中我省和蒙、累计占到全国的67%,对能源的需求刚性化,为我省化石能源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国家同时确定我省为低碳试点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新能源和能源装备产业面临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我省加快实现建设西部强省目标,能源产业既要保障基本供给,更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推进能源强省建设已经成为一项战略任务;伴随着"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能源化工重点工业园区将逐步形成规模,一大批能源化工重大项目将陆续建成见效,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省能源产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同时,我省能源发展还面临支撑保障压力大、石油资源储备严重不足、能源富集区水资源相对短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空间大、煤炭回采率和石油采收率相对偏低、煤化工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优化延伸、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不坚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压力等挑战二、能源需求预测〔一〕省消费预测依据全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综合运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平衡法、能源消费强度法三种测算方法预测,"十二五"末全省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1.9亿吨标煤,年均增长15.6%,万元GDP能耗为0.95吨标准煤,较20XX下降16%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原煤1.93亿吨,占一次能源72.4%;石油1070万吨,占一次能源8%;天然气15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9.6%;非化石能源折标约1900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二〕能源外送预测按照国家对我省能源外送的要求,结合国家能源输送方式的调整变化,预计2015年可向省外供煤约3亿吨,二次能源外送约0.79亿吨标煤外送原油2040万吨、天然气60亿立方米能源外送总量3.3亿吨标煤,较20XX的2.22亿吨增长48.6%综合省消费及外送总量,20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