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与试题演练01 病句(教师版).doc
23页病 句【考点解读】1.新课标对病句的基本要求:明确句子语法结构及成分的基础上,能够辨析并了解病句问题基本分类2.考查内容: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常见题型】(2021•天津)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②阅读这些典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典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还能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④ 在阅读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解析】ABC正确D.有误,成分残缺,应该删掉“使”答案】故选:D【技巧透析】1.区分病句类型,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的病句,作一分析和归纳,可分为以下三种:语意性病句、语法性病句和逻辑性病句;其中语法性语病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2.坚持真实性、针对性、经济性原则知识精讲】一、汉语语法基本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如下:(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或:(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由这个顺序可以看到,句子主要分为两种结构:主谓结构和主谓宾结构下面依次解释:1.主语:句子陈述的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3.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4.定语:是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前对其进行修饰和限制的成分5.状语:是在谓语(包括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前对其修饰和限制的成分6.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二、病句类型(一)搭配不当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子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多表现为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还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等1.主谓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往往是主语与谓语不能对应搭配例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改句:我国生产的棉花,过去不能自给2.动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这类病句往往是动词不能支配宾语对象,或动词不止一个,或宾语太多 例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纪念三八节的到来改句:纪念三八节3.主宾搭配不当:例如:十月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北京”不能是“季节”)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改句:世界是永远不停的运动、变化和转化的4.修饰语和中心语: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人们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改句: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5.关联词语: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关心群众冷暖,热心为人民办实事,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改句: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关心群众冷暖,热心为人民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用户和爱戴6.一面与两面:这类病句最常见的句式是“是否(能否、有无、是不是、能不能)……是……”即前面用肯定+否定的选择形式,后面只用肯定的或否定的形式,前后不能保持一致修改原则应是使前后形式一致 例如: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又如:能不能战胜自己的懒惰,是一个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正确)能不能战胜自己的懒惰,是一个人可否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改句:汽车质量好,是能否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二)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如: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改句: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通过这次活动,使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改句:这次活动,使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2.缺谓语:例如: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我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改句:我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3.缺宾语:例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我还是抓紧和同学们研究问题或自己看书改句: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我还是抓紧时间和同学们研究问题和或自己看书4.缺定语、状语或不完整:①要想获得好成绩,非付出劳动不可。
改句:要想获得好成绩,非付出艰辛劳动不可②他们把学生带到茶场后,实行同吃同住劳动改句:他们把学生带到茶场后,同茶场工人实行同吃同住劳动5.缺关联词语: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不能说很有把握改句: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不能说很有把握三)重复啰嗦例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疾病”重复)1.主语多余: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起来?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改句: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起来?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谓语多余:孔繁森的事迹值得可歌可泣改句:孔繁森的事迹可歌可泣3.宾语多余:战争,只会使人们生灵涂炭改句:战争,只会生灵涂炭4.定语多余:看着众多莘莘学子的求知目光,他更感责任重大改句:看着莘莘学子的求知目光,他更感责任重大5.状语多余: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我国的体育事业正方兴未艾改句: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我国的体育事业方兴未艾6.补语重复多余:丁二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得很改句:丁二做什么事情都认真得很7.虚词多余: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改句: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8.约数多余: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三千多余元改句: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三千多元四)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为:①表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例如:许多附近的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答案:一句中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语,改为“附近的许多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她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改句:她是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多项定语的语序一般是:领属性词+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中心词2.多项状语:1999年5月发生的驻南使馆事件,对我们这些海外学子当时震动很大改句:1999年5月发生的驻南使馆事件,当时对我们这些海外学子震动很大多层状语的语序一般是: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如:几位非典康复人员在医护人员陪同下昨天在医院里都十分高兴地同家人见了面。
3.虚词的位置不当:他把这个问题不放在心上改句:他不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4.并列词语或短语排列顺序不当:例如:学生、领导和老师参加了开学典礼答案:主语的词序就不当,应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学生、老师和领导”,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逻辑顺序排列我们要从县内外、省内外、乡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句:我们要从乡内外、县内外、省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5.分句间次序不当: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改句: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药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改句:中草药不仅能与一般抗菌药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五)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即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使语意不明确. 如: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1)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的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氧化铵等配制而成的改句: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的新产品,它是由远志、桔梗、贝母、氧化铵等配制而成的2)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改句: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3)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不够的表现改句: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还是自信不够的表现4)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改句: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常见类型:表构成由……配制而成 / 成分是……有…… / 由……组成分…… / 由……部分组成表原因原因是…… / 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的由于…… / ……的结果表目的之所以……是因为…… / ……的原因是……旨在…… / 以……为目的目的是…… / ……是为了……表条件需要…… / 非……不可非…… / 要……才行 表意图从……出发 / 以……为出发点表对象对于…… / 在……上表事由借口…… / 以……为名表时间长达…… / 达……之久(六)句子歧义句意在特定的语境里,一般只有一个意思,句子有多种理解,就造成了句意歧义。
1.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改句:校长、副校长和学校的其他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2.他正在考研生改句:他正在考读研究生七) 不合事理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或因为否定不当而造成相反意思等,使句子表达不合事理1.反问句否定不当: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改句: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2.否定词使用不当:(“避免、预防、切忌、杜绝”等词)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改句: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