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雷雨》剧本的舞美及技巧.docx
3页论《雷雨》剧本的舞美及技巧内容摘要:作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曹禺,其蜚声中外的经典话剧《雷雨》,不仅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无数次被搬上话剧舞台和影视屏幕,而且于中国现代话剧史深具重大影响《雷雨》剧本中的场景布置、服饰描写、舞台灯光设计、结构技巧,非常出色,为整个话剧的出彩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雷雨》 剧本 舞台美术 技巧 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横空出世,该剧本乃其亮出的首个艺术生命,甫一面世,即引爆当时整个文坛,成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我们深知,作为时空之艺术样态,戏剧于有限数小时时间和狭窄数十平米的舞台空间,之于受众,来表现人和事怎样更好创设剧中环境、呈现更丰满、更鲜明人物形象以及更好渲染舞台气氛,则需要剧作家扎实功底、精湛手法和高超艺术在这里,我将分析下《雷雨》剧本中的舞美及技巧,看它们是如何更好来表达作品的 一.《雷雨》剧本中的场景布置 《雷雨》剧本中的场景布置,无不具有十足审美韵味和很强表演功效一是剧本中所描绘的众多人文物像,非常有助于凸显剧情所体露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社会角色,非常有助于帮助刻画出更丰满、更细腻、更传神的剧中人物二是剧本中所描绘的众多自然物像,其实与社会人生状态达到异质同构之效,不仅与剧本主旨、作者情思、人物心绪彼此交融,而且和人物动作、剧情发展、事情嬗变深度契合,之于受众,产生了一种极强心灵震撼力、情绪操控力、思想冲击力。
首先,剧本中具有很多的人文物像比如,房屋建筑和室内布置从序幕和首幕即可发现,建筑房门"雕着半西洋化的旧花纹";,"古式的西洋木饰,令人猜想这屋子的前主多半是中国的老留学生";而且,房内亦有"壁龛";,窗户为法式,壁炉上"悬着一个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油画挂于墙,烟具置于桌从这些摆设显而易见,此为一个有钱有势封建色彩甚浓的大资本家住所,且他早年留学德国镀金,生活、消费有些西化,因此,此周公馆里的房屋建筑和室内布置有明显西洋风味、异域格调但是,第三幕中鲁贵家陈设却明显相异,与周公馆形成鲜明对照鲁家是特典型的我国旧式的仅两间房子的住处"屋子很小,像一切穷人的房子,屋顶低低地压在头上";房内很空,无甚像样陈设,仅有极简陋的生活必需品,而且鲁大海更无个人房间,仅备一副铺板,临睡时方才铺用上述两种云泥之别的房屋陈设即是当时旧中国两种典型家庭:一为由封建宗法家庭"升级";的大资产阶级周家,一为社会骤变中被抛而拼凑起来的苦苦挣扎的鲁家两种典型家庭正表征着中国社会剧变时的两极化态势 其次,剧中最主要、最重要自然物像便为"雷雨";这种"雷、电、风、雨、郁热";彼此叠加、相互融合而给予受众强烈的"雷雨";气氛和鲜明的"雷雨";基调,挥之不去,"统摄";全剧。
这些客观物像纵横交织,形成合力,具有强烈情绪诱发力、感染力、穿透力和行动爆发力,强力推动和很好映衬剧情的一步步发展自首幕始,剧本即精心营造了"雷雨";来临前"屋中很气闷,郁热遍人,空气低压着、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的严酷自然物像,在情节的推进和冲突展开的进程中,作者也在不断"跟进";"雷雨";的发展态势剧本不仅展示了自然环境不断恶劣,更逐步表现了剧中人物心理环境变化和剧中人物之间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到第四幕,大自然雷雨终于催生人世间"雷雨";,将周、鲁两家无情毁灭不过,剧本除了最主要、最重要的"雷雨";这一自然物像,作者亦安排一些像蛙噪、蝉鸣、狗吠等自然音响,这些有助于给予受众很强的情绪刺激力、思想激活力 二.《雷雨》剧本中的服饰描写 一是周朴园外形"戴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纱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丝尘垢";;"他的下颏的胡须已经灰白,常用一只象牙的小梳梳理他的大指套着一个扳指";上述描写表明了他的权贵、富足以及精干、世故等性格特点二是蘩漪面相"她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灰银色的花边。
她拿着一把团扇,挂在手指下";寥寥几句,一名中国旧式贵妇人形象跃然纸上三是鲁贵穿着"穿着虽然华丽,但是不整齐的";短短一句,准确描绘出其性格特点四是侍萍装束"她的衣服朴素而有身份,旧蓝布裤褂,很洁净地穿在身上远远地看着,依然像大家户里落魄的妇人";"她的头还包着一条白布手巾";这些服饰描写展现了一个素朴、洁净、大方、自然且颇具气质的妇人形象五是周萍服饰"穿一件藏青的绸袍,漆皮鞋,没有修脸整个是不整齐";,"绸袍";"皮鞋";乃富少爷穿着,可却"整个是不整齐";,表明他精神萎靡、生活颓废六是周冲穿着"穿一套白西服上身";,这表明他单纯、活泼、稚气、可人七是鲁大海打扮"他穿了一件工人的蓝布褂子,油渍的草帽在手里,一双黑皮鞋,有一只鞋带早不知失在哪里";,"把胸膛敞开一部分,笨拙地又扣上一两个扣子";这些描写,让人一眼看出他是一名工人代表,属于劳苦大众八是鲁四凤服饰首幕伊始,写她"她全身都非常整洁";,"穿一件旧的白纺绸上衣,粗山东绸的裤子,一双略旧的布鞋";"全身整洁";表现出鲁四凤的纯真、美好、向上,"绸衣";说明她生活虽不富,但尚可,毕竟为富家女佣 三.《雷雨》剧本中的舞台灯光设计 基于灯光设计维度,《雷雨》剧本灯光氛围营造非常妥帖,整部话剧让人一看便知是悲剧题材。
根据剧本的时间安排和天气等描述,应是天布乌云、雷雨将下的夏天房内灯光灰暗,非常闷热,气氛相当压抑,令人窒息在话剧《雷雨》的灯光使用中,设置大量逆光来塑造、烘托人与景,无论是道具轮廓,景片纹理以及窗户透光均以逆光的灯光造型方式完成,该种光的打法能给观众心理上造成压抑感、阴冷感,大大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比如,剧本中鲁贵向女儿鲁四凤讲述周家当年的闹鬼传闻时,舞台所用的灯光设计,是用极强的、炫目的逆光来营造紧张、肃杀的气氛舞台使用蓝色灯光,因为蓝色能让观众产生神秘、冰冷、回忆、联想的心理暗示效果舞台灯光设计还为烘托鲁四凤获知真相后的心理变化服务,使鲁四凤紧张、惊恐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到位比如,使用一束顶光投射鲁四凤全身,加上旋转的风扇叶片且摇摇欲坠的阴影该光影效果有力有效地表达出鲁四凤当时的紧张心情、不安情绪又如,在周萍于鲁贵家夜会鲁四凤的那一节,灯光运用所产生的感染力、震撼力极强当时正是雷雨交加的夜晚,那种闪电忽暗忽明的视觉感受,配合剧情发展将整个气氛烘托得极好,这既是周萍与鲁四凤关系被蘩漪撞见之时,也是鲁四凤家人发现鲁四凤与周萍关系之时此时此景,舞台设计又使用大量逆光,为向观众提醒这是黑夜,并且大量采用钴蓝灯光,如此一来,冷色光浸润舞台,将当时身着雨披的蘩漪尾随周萍时的探究感、紧张感、惊悚感表现得极其到位,淋漓尽致,再加上舞台窗外伴有震耳雷鸣和瓢泼雨声,这些声光特效"火力全开";,真是沦肌浃髓,撼人心魄,触及灵魂。
四.《雷雨》剧本的结构技巧 国外,传统话剧被概括为三种结构范式,即高潮式结构、片断式结构以及糅合这两种类型的结构范式多年来,中国话剧界的结构范式厘定基本与国外相同基于这种分类,《雷雨》应属于高潮式结构(有人亦称之"闭锁式";结构),此乃古今最常见的结构范式,被使用的最多不过,《雷雨》剧本的结构上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两个字"巧合";曹禺曾讲:"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的确如此,该剧本整个情节就是用一连串的巧合串联,全是偶然性的叠加,真是无巧不成书比如,第一个巧合是一对老冤家周朴园、鲁侍萍三十年后的碰面;第二个巧合是周萍、鲁四凤这对同母异父兄妹性爱关系的发生;第三个巧合是一对亲生父子周朴园、鲁大海的巧遇;第四个巧合是一对同胞兄弟周萍、鲁大海的碰面这四个巧合相互制约、交错,彼此组合、呼应,尤其是头两个巧合贯串全剧,形成整个剧本的骨架毋庸置疑,《雷雨》剧本事情的一再巧合,是遵循人物性格发展逻辑以及角色之间内在联系而进行的精心设计,尽管是曹禺"编";的,却使读者深感可信,倍感真实 参考文献 【1】钱谷融.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成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2】朱韵成.浅论《雷雨》戏剧语言的修辞手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邓齐平.《雷雨》艺术结构新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马克思-凯勒.著戏剧舞台灯光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出处:文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