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先驱.doc
8页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先驱 提及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不能不提及李大钊假如没有他在五四前后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就无从谈起提及李大钊,又不能不提及其博大精深的教育学思想假如把他的思想比作大海,那么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思想就宛如大海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学界尚没有关于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思想的专门阐述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且散见于他在各个时期的著述当中,较难梳理出一个比拟清楚的脉络另一方面也在于李大钊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的特点给研究者的学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一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史上一个不可无视的重要阶段,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阐述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指导思想、根底理论与方法以及理论方面的奉献 一、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个首要的奉献,就是率先承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
五四前后,李大钊撰写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篇,提出一些重要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已是世界革命的潮流他说,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行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①在这种潮流下,中国革命也应把马克思主义奉为正宗其次,李大钊比拟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1]比方,李大钊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二要点:其一是关于人类文化的经历的说明;其二即社会组织进化论其一是说人类社会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消费力与社会组织有亲密的关系②又如,李大钊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级竞争③再如,李大钊认为,马氏的经济论有二要点:一余工余值说,二资本集中说前说的根底,在交易价值的特别概念后说的根底,在经济进化的特别学理④李大钊特别指出: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⑤最后,李大钊初步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2]他说:平心而论马氏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我们批评或采用一个人的学说,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⑥ 1919年8月,李大钊进一步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需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⑦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23年,李大钊强调:社会主义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合适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⑧这里,李大钊明确表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24年5月,李大钊进一步强调:应该细细的研考马克斯的唯物史观,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详细一点说,就是依马克斯的唯物史观以研究怎样成了中国今日政治经济的情状,我们应该怎样去作民族独立的运动,把中国从列强压迫之下救济出来⑨ 既然说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那么,研究中国的教育问题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首要奉献在他的著作当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比方,1919年12月,他在?物质变动和道德变动?中指出:道德既是社会的本能,那就适应生活的变动,随着社会的需要,因时因地而有变动,一代圣贤的经训格言,断断不是万世不变的法那么什么圣道,什么王法,什么纲常,什么名教,都可以随着生活的变动、社会的要求,而有所变革,且是必然的变革⑩1920年1月,他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中进一步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假设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
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11}可以说,李大钊是中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尝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教育学家之一,这使他比同时代的教育学家们高出一筹 但值得注意的是,李大钊的这一奉献还没有被深化地提醒出来如有学者认为,杨贤江于1929年12月写就的?新教育大纲?一书,成为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系统阐释教育原理的著作,他也成为在中国传播和创立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先驱人物{12}这种观点还需要进一步商榷因为尽管两人在年龄上相去不多〔五四当年,李大钊30岁,杨贤江24岁〕,但从社会地位和思想影响来看,他们却是两代人,而不是同辈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即可说明第一,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这个地位是杨贤江无法超越的第二,关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党中央曾屡次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而杨贤江只是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三,1919年11月1日,李大钊等人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在南京成立分会,杨贤江只是其中的一个会员第四,在杨贤江影响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于1919年12月1日创办了?少年世界?月刊和?少年社会?周刊,介绍苏联的十月革命等情况。
杨贤江为编辑之一为表示支持,李大钊还为该刊物撰写过文章第五,1921年, 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 全国少年学会年会在南京召开,李大钊、杨贤江均中选为学会评议员,但李大钊的排名在杨贤江之前可见,杨贤江当时的资历和奉献,都不能与李大钊相提并论即便就教育问题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应尽量少使用最早、第一之类的评价,因为这样的定论有时并不可靠,使用较早之类的评价要好一些 二、初步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如前所述,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思想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内容非常丰富这从其求学和教学经历中即可略见一斑他18岁那年即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六年之后的1913年,他又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13}1920年7月,李大钊被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率先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14}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陈启修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政治讲座?,主讲了?工人的国际运动?等专题他还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等大学讲授?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二是观点非常复杂总的说来,在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李大钊还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战士。
尽管也提出国民教育,乃培根固本之图,所关至钜{15}、昌学之责,匹夫而已{16}、普及国民教育{17}等重要思想,但由于还没有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有教育救国的梦想在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完成了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开场承受、学习和宣传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3]这里拟要加以分析 〔一〕关于教育的本质 李大钊精辟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这一教育理论的根本问题第一,李大钊深化说明了教育的历史性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李大钊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指出:经济构造是社会的根底构造,全社会的外表构造,都依着他迁移变化但这经济构造的本身,又按他每个进化的程级,为他那最高动因的连续体式所决定这最高动因,依其性质,必须不断的变迁,必然的与社会的经济的进化以诱导这最高动因究为何物,却又因人而异马克思那么以物质的消费力为最高动因:由家庭经济变为资本家的经济,由小产业制变为工场组织制,就是由消费力的变动而决定的{18}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李大钊进一步指出:人类社会一切精神的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物质的经济的构造是这些表层构造的根底构造物质既常有变动,精神的构造也就随着变动。
所以思想、主义、哲学、宗教、道德、法制等等不能限制经济变化物质变化,而物质和经济可以决定思想、主义、哲学、宗教、道德、法制等等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假设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开新,物质假设是复旧,道德亦必跟着复旧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19}这就是说,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观念形态,是由社会的经济根底决定并随着经济根底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教育就具有鲜明的历史属性 第二,李大钊深化说明了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中,他引用了马克思的两个论断,即所有从来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从来社会的历史都在阶级对立中进展,来说明社会组织固然可以说是随着消费力的变动而变动,但是社会组织的改造,必须假手于其社会内的多数人而为改造运动的根底权力,又必发源于在如今的社会组织下立于不利地位的阶级那些居于有利地位的阶级,除去少数有志的人,必都反对改造一阶级运动改造,一阶级反对改造,遂以造成阶级竞争的形势{20}例如,封建社会的教育提倡尊孔读经,其目的正是维护封建统治、统治人民这个样子,那些永据高位握有权力的人,才能平平安安的常享特殊的权利,并且有增加这些权利的时机,而一般人民,将永沉在物质、道德的卑屈地位。
这种史书,简直是权力阶级愚民的器具,用此可使一般人民老老实实的听他们掠夺{21}李大钊关于教育具有阶级性的论断,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关于教育的内容 针对中国社会存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实际,李大钊认为要进展反帝反封建教育早在?青春?一文中,他就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如今活泼泼地之我{22},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教育在北洋封建军阀统治时期尊孔读经盛行的情况下,他对孔子及其学说进展了剧烈的鞭挞: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之道者,含混无界之辞也{23}在此根底上,他进一步提醒了封建主义文化教育的本质:总观孔门的伦理道德,于君臣关系,只用一个忠字,使臣的一方完全牺牲于君;于父子关系,只用一个孝字,使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父;于夫妇关系,只用几个顺、从、贞节的名辞,使妻的一方完全牺牲于夫,女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男子孔门的伦理,是使子弟完全牺牲他自己以奉其尊上的伦理;孔门的道德,是与治者以绝对的权利责被治者以片面的义务的道德{24}因此,必须解放妇女,有了妇女解放,真正的Deray才能实现{25} 在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方面,李大钊撰写了?国民之薪胆?、?警告全国父老书?等文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号召国民奋起对抗。
李大钊还对广阔青年进展了非宗教的教育,指出宗教的本质就是不平等关系的表现,是容许资产阶级在现世享尽他们僭越的掠夺的幸福,而以空幻奇妙的天国无产阶级在现世所受的剥削与苦痛{26}在此根底上,他还对广阔青年进展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 〔三〕关于教育的对象 在教育对象上,李大钊认为不仅要对广阔青少年实行国民教育,还主张开展平民教育1919年2月,李大钊在?劳动教育问题?一文中,系统阐述了其关于劳动教育的主张他说:现代的教育,不许专立几个专门学校,拿印板的程序去造一班知识阶级就算了事,必须多设补助教育机关,使一般劳作的人,有了休息的工夫,也能就近得个适当的时机,去满足他们知识的要求他特别指出:像我们这教育不昌、知识贫弱的国民,劳工补助机关,尤是必要之必要{27}1919年9月21日,他在?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一文中提出,为了改进北京市民生活,应该多立劳工教育机关〔如夜校、半日学校等〕、多立贫民学校{28}在农村中,也要普及教育他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假设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玻去开发他们,使他们知道要求解放、陈述苦痛、脱去愚暗、自己打算自己生活的利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