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代科举考试的考务制度研究.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48966677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 要:清代的科举考试是国家统一管理的考试,它的正常运行是以一套完整、规范的考务管理程序为基础的,并在法规的执行中得到确认与保证为了让人们清楚地了解清代科举考试在实际中的具体操作,本文按照考试的流程,从考试前的准备、考试过程的实施和考试后的处理三个主要环节,分别阐述和介绍了考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状况,还就清政府处罚考试违规的情况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科举考试;考务管理;三级考试;防弊  一、课题研究的状况  科举考试在长期的实践中制订了一整套完备的规则,规定了考生条件、规定了考试科目、规定了各科考试内容、规范了考试标准、规定了题型、规定了考试层次、规定了考试日期和时间,制订了考试管理和保密规则,制订了成绩评定等级,规定了各省录取人数,制订了各项录取政策为了规范考试行为,防止徇私舞弊,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特别是清代科举考试的考务管理制度,对考生身份、报考手续、考场规划、试题保密、考场监察、试卷保管、评卷复查、考官职责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其条例制定的完备、详尽,可以说是达到了极点科举在长期考试考务管理中所形成的极其严密的制度,一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影响着过去和现代的考试,这也是科举考试得以持续一千三百多年的主要因素之一。

        1.研究清代考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对政治、文化、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每逢大考之年,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在关注科举考试的全过程,科场成为社会的焦点在许多历史文献中可查到各级政府的文书多谈及科举,如考试前的各种建议,对考试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议论,考试后对选拔结果的评价,还有对科场舞弊揭发的奏折等皇帝对科举考试的重点则是多放在如何保证公平取士,防止舞弊的事件发生上读书人则是关心所取中的是否为真才,考场上是否有舞弊行为,平民子弟录取多少的热点上因此,组织管理成为重要的任务,完备的制度是衡量考试管理的标准,部门之间的协调是保障考试顺利进行的条件科举考试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重大变革它不以门第、财产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而以考试为主要手段,注重士人的知识与才能,是不平等社会下相对平等的制度为了体现科举考试公平、公正性的特征,各朝代的统治者都要极力从制度上进行维护,因此,考务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保证维护科举的公平、公正,从某种意义上讲,考务本身的规范标准就代表着科举考试的公平原则  科举是统一时间、统一内容、人员集中的考试,这项考试考生多、规模大,过程长、环节多,自始至终贯彻着国家的意志,是国家统一管理的考试。

      要使这种考试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必须有强大的考务管理来配合,需要确立考试的规章制度,设置考试管理机构,颁布考试法规,采取防弊措施等,以保证科举考试按正常的周期进行在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奠基于隋朝,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弛废于清末考试形成制度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发展的变化,社会对考试的功用便提出新的要求,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条件决定了所需人才的规格、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考试的方式,所以,考务管理的规范也是随着科举考试不断发展而逐步改进、完备的  我国的考试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考务管理经验我们研究清代科举考试考务管理制度的目的,一是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科学地对待历史,发扬它合理、优秀的因素,使人们对科举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而促进当今考试考务管理制度的逐渐完善;三是从其制度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丰富考试立法的理论依据,启发对考试改革的思路,严格以法治考,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考试制度   2.课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特色  由于科举考试的考务与当今考试考务的管理体系和划分属性有着不同的区别,为了能让科举考试的方式、方法与现代的考试程序相吻合,我们本着坚持现代考试管理的原则去审视问题,在课题的研究中放弃就理论反复评述的手段,主要以清代为主线,运用历史文献深入研究科举考试所涉及的各个考务管理环节,通过考证、分析典型的案例,了解和认识科举考务管理的发展特点及运转程序。

      研究的主要特色是再现科举考试的实践操作环节  为了保证课题的研究不脱离实际,在前期,我们依据所掌握的历史资料,结合考务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古今对比的分析第一步将清代考务规则与当前教育考试的考务规则作了比较,第二步依据考务管理标准将科举考试的方法做了重新的划分,第三步用现代考务管理的运作方式对清代的考法进行了梳理在课题研究的后期,为了突出科举考试的实际运作,我们在分析和整理时按照考试的流程,即考试前的准备、考试过程的实施、考试后的处理三个主要环节,分别阐述了考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状况另外,还就清政府是如何处罚考试运作时出现的违规情况进行了描述和介绍,并结合典型的舞弊案例分析了问题的成因  课题研究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有关科举考试的历史资料,如《清史稿》、《大清会典事例》、《清高宗实录》、《清朝文献通考》、《钦定科场条例》等,翻阅了不少有关科举考试的历史档案,还查看了一些文集发现历史上对科举考试记载和论述的多是关于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日期的变更、录取比例的划分、考官的选派、考生答卷的事项、考场规则、防止考试舞弊的措施、以及科举存废的争议等,唯独缺少对考试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于是,我们根据考试考务管理的实施步骤将大量的历史史实对号入座,并结合有关科举考试考法的资料进行重新整合,理顺了科举考试的关系,还在挖掘史料的同时对清代的内容作了补充,澄清并发现了几个新的问题:  考生报名。

      有许多文章、书籍在评价科举是一种公平的、机会平等的机制时,赞许科举选拔人才 不问家族出身,只要能治国安邦、用兵打仗,只要有特长的,都允许士子自由报考在查阅历史资料时我们得出,所谓科举考试士子自由报考,是指不需要达官贵人的推荐,也不问门第,并不是说对应试者没有任何限制科举考试报名时考生是有资格限制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报名的首先要经过县、府、院三试,还要通过岁考及科考,本人身家清白,“倡优隶卒之子弟及有刑伤过犯者,皆不得预,歧考冒考者亦禁在取得京官的印结或领取原籍督抚的咨文,方可以报名参加乡试  考试试差即对各省乡试正副主考官的选拔考试通过对主考官的考试,铨选出人品端方、学问纯正、年富力强且不阿奉公卿的人担任主考官职务随着对主考官的稽查、考核逐渐加强,考差成为制度化,成为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一大创举从清代考官进行试差的过程可以看出,清朝历代皇帝对考官的挑选制定种种措施,不断地进行修改、调整,体现了制度上的严密与完善,目的是确保主考官的声誉,从运行机制上维护科举考试顺利进行  出题与阅卷科场考试拟题最为重要考官命题的原则以“四书五经内,义旨精深,及诗题典重者”考官出题必须遵照有关规定,经史试题要含蓄不显,策论试题则要直接明了,凡摘裂牵缀、试题有误者,一经发现予以治罪。

      考官阅卷时评卷标准与命题标准应是一致的,凡试卷文体平实典雅、明白流畅、不事浮华者,则为中式卷为了不让好的佳卷得到遗落, 成为清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一项“搜落卷”重要内容,是对阅卷过程可能出现失误和偏差的一种补救,也是录取时公平取士的一项具体执行措施  考试组织管理清代整个科举考试的组织管理由礼部负责,其考试管理人员由京堂各官和地方高官临时组成,特别是主考官的派遣均由皇帝钦命,皇帝实际上成为整个考试活动的总指挥每当考试之年,政府既要为此支付一笔特殊的经费,还需要其他部门协调配合进行,以大量的人、财、物力来保障考试的正常运转  图表代以文字为了能让人们读懂代科举考试有关考务管理的运行,我们以图形与表格的形式表达了其中的过程依据文字资料自绘了科举考试流程图,展现科举三级考试的报名、考试和分流的全过程以表格的形式,说明乡、会试的日程和与考试有关人员的详细活动用流程图表现考后的卷子是如何经过外帘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各个环节传送到内帘,试卷又是如何在内帘各官手中校阅取中的,即把试卷传递及阅卷程序作一综合解释用简单易懂的图表替代难以用大量文字表述的事件,这也是在科举考试研究中的一次新的尝试  通过对清代科举考试考务管理的研究,使我们重新认识到,科举之所以能够在相当长时间里延续、发展与完善,是一套完整的考务程序为基础的,并在法规的执行中得到确认与保证。

      研究成果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了解清代的科举考试在实际中是如何操作的,清代保障科举考试顺利进行的考务管理方法是如何得到落实的强调以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这也是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宗旨   二、清代科举考试考务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1.清代科举考试的基本情况     (1)科举考试的形式    清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的科目为正、恩、文、武、制、翻译科,考试的时间、地点均有统一的定制,其组织管理是在皇权的统一运帷下运行的   (2)组织管理的协调    由于科举考试不设专门机构管理,每逢考试前夕临时组成一批兼职的队伍,所有的考官和员役都是一种临时差使,没有专职,也没有任期,一旦考试完毕所有的人仍回原任清代整个科举考试的组织均由礼部负责主持,其他部门协调配合进行每当考试之年,需要花大量的人、财、物力来保障考试的运转,政府既要为此支付一笔特殊的经费,又要为考试提供一批兼职的管理人员   (3)科举考试流程   2.科举考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考生报名    报考的条件要求 科举时代对应试者的年龄没有限制,清代也是如此不论年龄多大,都可以参加乡试、会试,当一次未取中时,可以反复接着应试同级别的考试,直至通过或自我放弃。

      但是,参加科举考试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首先,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是中央或地方官学的学生(又称为生员),即有学历资格的限定;其次,生员参加乡试报名由各省学政录取,只许应本省乡试,仕宦子弟不准于父兄原任衙门移文起,生员遇父母去逝不准参加考试等,即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限定;再次,清代规定凡倡优隶卒之子弟及有刑伤过犯者皆不得参加考试,即对考生身份的限定;最后,各省乡试取中的举人是有一定名额比例的限定  报名程序和监督措施 考生在通过县、府、院试的考试和学政主持的岁考及科考等一系列考试环节确认合格,并符合报考的条件要求后,本人才有资格报名但在报名的过程中,还必须遵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一一办理在清代,参加各省乡试必须是本省人,否则就是冒籍  报名时,先由学政科考录取,再由学政造具名册送布政司衙门预备试卷,考生用楷体填写本人姓名、年龄、形貌、籍贯等履历项目,还得写清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的姓名,注明三代的存殁情况另有一些具体执行的措施加以监督  资格的再认定——复试 乡、会试发榜后,要将中仕者的朱、墨试卷与录科原卷(亲供)送礼部进行审查(又称磨勘),通过复试的考试才有资格参加会试和殿试   (2)选派考官    清代所有乡试主考官的派遣均由皇帝钦命。

      考官亦称“帘官”,有内帘官、外帘官之分内帘官指主考、同考、内提调、内监试、内收掌等,其主要职责为出题和阅卷工作外帘官,指监临、外提调、外监试、外收掌、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负责管理各项考场考务另外,还有将所有管辖考试的官员划分为 “考官”与“场官”考官”指主考、副主考和同考官,直接参与出题、阅卷的活动而“场官”则是负责各项考务管理工作的官员  考官的职责 乡试考官:主考官,负责批阅考生试卷,分别优劣去取,核定名次,上奏皇帝;同考官,协助主考官阅卷称房考官,或简称同考、房官;监临官,专司纠察考场奸弊;监试官,分外监试和内监试,外监试监察考场事务,内监试监察阅卷;提调官,统一管理考场帘外的一切事务;受卷、收掌官,负责收纳考生试卷;弥封官,负责糊名;誊录官,负责试卷誉录事宜;对读官,负责校对誉录试卷;巡绰官,负责巡视考场;搜检官或监门官,负责对进入考场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