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docx
11页文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师范类 330题)[供文09(1)(2)(3)(4)参考选用]一、 课程与教学论(50 题)指导教师:史成明、乔晖、刘艾青等1. 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与改善研究2.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3. 初中生生活写作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4. 初中生文体区别意识和培养研究5. 初中语文教师职业满意现状分析6. 初中语文教师有效教学意识和技能调查研究7. 初中教材写作教学内容体系性研究—-以苏教版教材为例8. 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探究9. 初中语文生命教育探究10. 多义性解读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运用11.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资源的开发12.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13. 初中语文专题教学梳理与研究——以古典诗歌教学为例14. 初中作文评语现状和有效性研究15. 初中作文评语中的隐形伤害和改善16. 作文升格教学实践研究-—以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例17. 作文升格教学实践研究——以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18. 语文探究型有效学习模式探究19.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研究20. 语文展开环节教学策略研究21. 文化传承与初中文言文教学22. 体验式学习理论观照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23. 校园流行歌曲与语文教学研究24. 社会流行观念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25. 切片式评课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26. 磨课、研课与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27. 中小学语文教师学术道德意识研究28. 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研究29. 中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分析30.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误区及矫正31. 从“为考而教”到“为教而考"——近5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32. 中小学语文教师科研切入口的选择33.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34.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35. 语文教材阅读部分比较研究36. 语文教材作文部分比较研究37. 语文教材口语交际活动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38. 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39. 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40. 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41. 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及使用情况比较研究42.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评析43. “儿童为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策略研究44. 语文教材中(鲁迅、朱自清、沈从文……)作品的教与学45. 例谈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46. 叶圣陶语文教材编写的实践与理论研究47. 基于本土文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48. 基于网络的语文课程资源新视点49. 基于大众文化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0. 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研究二、 汉语言文字类(30 题) 指导教师:朱岩、李尧、谢传荣、陈国华、王祖霞、蔡旭、徐彬等1. 论汉字的性质2.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 许慎六书说论评4.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 “‘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234..古形汉声字指字事字起的表源义功试能论乙分・25.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 《说文》省声研究27.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三、中国古代文学(80 题)1、论《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刘民红)2、论《吕氏春秋》的艺术创新(刘民红)3、论汉代前期抒情赋的“情胜于理”的特点(刘民红)4、论汉代后期抒情赋的“理胜于情”的特点(刘民红)5、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新考(刘民红)6、论古诗中的“秦始皇”(刘民红)7、论汉赋与山水诗(刘民红)1. “秦世不文"原因探析(黄静)2论李斯的人生悲剧及其原因(黄静)3. 西汉政论文兴盛原因考(黄静)4. 贾谊、晁错政论文异同论(黄静)5. 《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比较(黄静)6. 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黄静)7。
《史记》与《左传》女性形象塑造之异同(黄静) 8.论《史记》对《左传》人物塑造手法之继承(黄静)1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吕海龙)2从英雄神话看中西方英雄观的异同(吕海龙)3、从始祖神话看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吕海龙)4、从灾害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吕海龙)5 《诗•周颂》与西周的农业礼典(吕海龙)6 《诗经》宴飨诗的政治意义(吕海龙)7. 从祭祀礼俗看战神蚩尤崇拜(吕海龙)8. 上古神话的生命意识(吕海龙)1. 论建安诗歌中的鸟类意象(丁福林)2. 论阮籍《咏怀》组诗的情景关系(丁福林)3. 嵇康五言诗与四言诗之比较(丁福林)4. 论左思《咏史》组诗的情感类型(丁福林)5. 论陶渊明诗歌的哲理性(丁福林)6.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白云”意象(丁福林)7.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写景艺术(丁福林)8.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构思特点(丁福林)1. 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吉玉萍)2. 试论苏轼“以诗为词”(吉玉萍)3. 晏殊、晏几道词比较(吉玉萍)4 论秦观词的感伤情结(吉玉萍)5 论周邦彦词的结构艺术(吉玉萍)6 论稼轩词的忧患意识(吉玉萍)7 试论辛弃疾“以文为词”(吉玉萍)8. 冯梦龙的民间文学观(吉玉萍)1。
论赋比兴在汉乐府中的新变(丛玲玲)2. 论汉乐府的纪实性(丛玲玲)3. 汉代乐府诗与文人诗中批判精神的比较(丛玲玲)4. 论“美刺"在汉赋中的消长(丛玲玲)5. 汉赋中的道家思想(综论或比较研究)(丛玲玲)6. 论汉代纪行赋(丛玲玲)7. 论汉代述志赋(丛玲玲)8两汉大赋异同论(丛玲玲)1. 杜诗中的忆昔主题(石宝珠)2 论柳永慢词的创新(石宝珠)3 王安石晚年诗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石宝珠)4 苏轼词风辨析(石宝珠)5. 论苏轼在黄州的创作(石宝珠)6. 盛唐诗人的隐逸心态(石宝珠)7. 盛唐边塞诗的悲壮美(石宝珠)8. 稼轩词的用典艺术(石宝珠)1.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王正兵)2. 《三国志演义》的结构特点(王正兵)3.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王正兵)4从《水浒传》的版本看人物形象的变化(王正兵)5《西游记》的结构特点(王正兵)6《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王正兵)7《红楼梦》的人物与叙事艺术(王正兵)8《红楼梦》的人物与悲剧主题(王正兵)1. 李白个性及其诗歌中的异端因素(赵荣蔚)2. 韩孟诗派的诗歌意象(赵荣蔚)3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与象征(赵荣蔚)4. 咏物传统与李商隐的咏物诗(赵荣蔚)5. 李白的自由精神(赵荣蔚)1。
试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顾国华)2试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顾国华)3. 禅学思想对苏轼创作之影响(顾国华)4试论豪放词派之“狂” (顾国华)5. 稼轩词之时代精神(顾国华)6. 压抑心态与周邦彦词的浑厚之美(顾国华)7. 魏晋风度与姜白石的审美理想(顾国华)8. 赠妓词之研究(顾国华)1王孟山水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柏红秀)2. 中唐山水田园诗研究(柏红秀)3李白山水诗研究(柏红秀)4送别诗中意向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柏红秀)5. 杜甫咏史诗研究(柏红秀)6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柏红秀)7. 唐人咏物诗研究(柏红秀) 8.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研究,如咏梅研究等)(柏红秀)四、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40 题)1. 分析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其小说创作中的运用(孔建平)2从拉伯雷《巨人传》看文艺复兴文学中的巨人形象(孔建平)3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孔建平)4当代网络文学创作对”超越"问题的关注(孔建平)5. 生态美学—-—-西方与中国(孔建平)6中外文学中的“傻子”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孔建平)7. “世界文学"概念在中国(孔建平)8。
托马斯•哈代创作分析[陈义海]9 某西方作家在中国的接受[陈义海]10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比较[陈义海]11 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研究[陈义海]12 中国希腊神话之比较(自选具体比较的视角、方法和对象)[陈义 海]13 中外“乌托邦”文学比较研究(具体作品自拟)[陈义海]14 《诗经》各英译本比较研究[陈义海]15 论圣经文学的成就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姚公涛)16 分析《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姚公涛)17 分析司汤达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姚公涛)18 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两重性格(姚公涛)19 从于连到拉斯蒂涅(姚公涛)20 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基督教观念(具体作品自拟)(姚公涛)21 人文精神与神性皈依——论古希腊悲剧审美空间的构成(具体作 品自拟)(姚公涛)22 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2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24 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25 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26 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 27.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28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29。
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30 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31. 〈〈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32. 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和改造或其创作风格 (周红)33 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34.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美学价值(唐蕾)35. 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唐蕾)36人的尴尬处境的反思-—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唐蕾)37. 论萨特的“境遇剧" (唐蕾)38. 《一间自己的房子》与女性文学(唐蕾)39. 杜拉斯笔下的中国形象(唐蕾)40. 十八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具体作品自拟)(唐蕾)五、中国现当代文学(80 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卢惠余 卢惠余 卢惠余 卢惠余 李伟孙晓东 孙晓东 沐金华 陈飞 陈飞 陈飞王佳琴 王佳琴 徐峰 潘海鸥 潘海鸥 潘海鸥 柏文猛 李伟 李伟卢惠余卢惠余 卢惠余 李伟 孙晓东 孙晓东 孙晓东 沐金华 陈飞 陈飞 陈飞 王佳琴 王佳琴 徐峰 潘海鸥 潘海鸥简论”五四"文学革命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简论郭沫若的历史剧 论冰心的”问题小说” 田汉对中国话剧艺术发展的贡献 试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 东北作家群的地域性与政治性 《日出》的结构艺术 论孙犁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艾青诗歌与西方象征派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