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风暴手绘城规设计理论之5.中国部分五代宋元时期的城市ppt课件.ppt
115页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第五讲第五讲 五代宋元时期的城市五代宋元时期的城市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内容框架内容框架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5.2 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中都、元大都等) 5.4 五代宋元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特征2009.6ECO-CITY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1 本时期朝代的更替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唐灭亡后,原唐朝的各藩镇和地方武力纷纷割据独立,形成若干国家907年-960年); 中原地区形成梁、唐、晋、汉、周,史称“五代”;南方形成吴、南唐、吴越、楚、闽等十个国家,史称“十国” 同时,北方还有契丹(辽)政权,在云南,有大理政权; 五代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又处于一个短暂分裂的局面;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国; 但北宋王朝从一开始就缺乏隋唐那种高度统一的政治魄力;造成与辽国、西夏等周边少数民族长期对峙的局面;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1 本时期朝代的更替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公元1125年金灭辽,公元1127年,金终于灭北宋,占据了北方大片国土; 赵构在应天府即位(即高宗),后南逃,以临安为国都,退守江南,史称南宋; 形成了此后一百多年,南北对峙的局面。
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1 本时期朝代的更替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大蒙古国),1232年,蒙古国灭金,此后又先后灭吐蕃、大理和南宋,而且征服了中亚、西南亚和欧洲东部,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国家——元朝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1 本时期朝代的更替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多在北方,南方诸国基本没有大的战争,经济发展较快,并形成七个以国都为中心的经济区;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2 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以扬州、金陵为中心的江淮经济区 杭州为中心的两浙经济区 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经济区 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经济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福建经济区 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经济区 以江陵为中心的荆南经济区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在之后的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以至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业方面 ①耕地面积扩大; 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全国实际耕地面积达1470多万顷,是盛唐时耕地总面积的2倍; ②水利事业大发展; 仅江苏、浙江、福建三地的水利工程就达817项,是唐代三个地区水利工程总数(91项)的7.9倍; ③推广优良稻种和扩大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 宋代从越南引进了成熟快、耐干旱的占城稻;许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比以前扩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的提高,为城市人口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扩大了手工业原料来源,也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2 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2)手工业方面 ①采矿和冶炼; 煤炭——河东境内的居民全部都用煤作燃料,北宋都城开封及其附近城乡的上百万户人家,也全都用煤作燃料江西萍乡、丰城的煤炭,河南鹤壁的煤炭也被开采 铁矿——在河北邢台、安徽繁昌、福建同安、徐州利国等地,都发现有宋代的冶铁遗址;促进农具的革新与生产; ②纺织业; 纺织品的种类很多,仅绢就有50多种,绫有27种; 缂(ke)丝和刺绣,已经达到极其精致的程度; 四川仅官办的成都锦院就拥有117间房子,154台织机,585名工人,生产的蜀锦达数十余种,产量占全国织锦总数的20%左右; 江浙一带宋神宗时年贡帛达98万匹 ; 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2 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2)手工业方面 ③制瓷; 著名的有河北定州的定窑(今河北定县),河南汝州汝窑(今河南临汝县),浙江处州的龙泉窑(今浙江丽水),江西景德镇瓷窑以及郑州柴窑等。
瓷器成为当时重要的出口物资; ④造纸和印刷业; 纸的著名产地有福建的建阳、安徽的徽州、四川的成都以及江浙地区的许多地方; 开封、成都、婺州(今浙江金华)、杭州等地都是当时刻板印刷最发达的地方 在刻板印刷的基础上,北宋毕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加快了印刷速度,使宋代书籍出版多且快,也有利于公、私图书的收藏; 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2 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2)手工业方面 ⑤造船业; 指南针的发明并应用于航海,扩大了海上的贸易往来,推动了造船业更加发展 福、泉、明、温、雷等州是当时主要造船中心北宋哲宗时,全国官营造船场每年造船数额达2900多艘(包括内河船和海船); ⑥其他新的发明创造; 火药和火器,推动了工业和经济的进步; 凡此,都标志宋代的手工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2 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3)商业方面 在农业和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商业也比前代繁荣发达,并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①在商品流通上,开始产生了纸币(当时称交子); ②在政府财政收入上,开始在大小城市和市镇征收商税; ③南北农村中,出现了许多定期的集市; ④在城市中商业既突破了以前"市"的限制,商业可以随街布置;也突破了时间限制,店主可以昼夜营业; ⑤在商业和手工业中,行会组织增加。
唐代长安商业行数为220行,洛阳为120行,宋代则达到300多行 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2 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元朝时期,经济上从初期破坏农业生产改变为维护封建地主经济,使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1)农业 初期对农业在中国社会经济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缺少认识,在汉民族和中原、江南地区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影响下,开始重视农业; 2)手工业 元朝在上都、大都、涿州、建康、平江、杭州等地设立了织造局,从而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理; 3)商业; 大都、杭州、泉州都是闻名于世的大商业都市;再一次打通了中西的通路,对国际商业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1 5.1 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公元(公元907907—公元公元13681368年)年)5.1.2 本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等)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1)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的态势仍在延续;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1)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的态势仍在延续; 南方长江三角洲东部的城市增长尤快;如上海镇形成于南宋1267年。
形成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和经济发展快于北方;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2)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和三个陪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城东)、西京河南府(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以及杭州、苏州、江宁(今南京)、广州、成都、长安等城市的商业甚为繁荣,规模甚大 镇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以经济职能为主,为“建制镇”,是宋代基层行政单位;镇一般都设有“场务”,收取商税在地域分布上,这些填大多设于交通要道、水陆码头、沿海口岸和大城市周围如东京开封府有31镇,西京河南府有22镇,南京应天府有13镇,北京大名府有20镇,杭州府有12镇,成都府有19镇等在运河沿岸、长江下游、汴河、淮河沿岸以及沿海地带也都分布有许多个镇 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 影响因素—— ①国内商业、手工业的高度发达,商品数量多,特别是茶、丝及丝织品、瓷器,是当时主要出口物资; ②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 ③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于航海; ④宋元两代都把对外贸易作为国家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从而实行一条对外开放的政策。
正由于宋元两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和沿海港口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北宋时,东至朝鲜、日本,南至南洋、印度,西南到波斯、阿拉伯,远达非洲,都有海上贸易往来,兴起的港市繁盛 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 例如杭州,隋朝以前城市发展很缓慢,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才日趋繁盛;经过五代吴越的发展,到了北宋,则“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盖十万余家”,海运方面则是“江帆海舶,蜀商闽贾,水浮陆趋”南宋定都后,繁盛达到顶点,人口达到近百万; 再如明州(宁波),自唐代形成海港之后,由于水占姚、奉、甬三江之便,地有浙东平原之饶,到两宋时期,其以丝、瓷、造船、海运为特色的港口经济相当繁荣,所谓“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船往来,货物丰衍”《乾道四明志》卷一)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北宋明州(宁波)市舶遗址示意图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 除此之外,本时期还形成了广州、泉州、温州、江阴等港口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繁盛至极的扬州及扬州港在本时期已经呈现出衰落的态势。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①唐末和五代时军阀割据战争对城市造成了破坏; ②入宋之后,其国内贸易的地位为真州(今仪征)所取代,而国外贸易则为附近新兴起的杭州、上海、江阴等港口所取代;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4)元朝时期,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 秦:郡—县两级地方城市体系; 东汉后期:州—郡—县三级地方城市体系; 唐(宋)时期:道(路)—府、州—县三级地方城市体系; 元朝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以省制为中心的行政区划体系,开创了以“省”作为我国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单位的先例; 形成省—府、路—州、县三级地方城市体系;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5)核心城市(都城)在地理位置上转移比较频繁; 和隋唐相比,其都城在地理位置上显然发生了由西向东转移,即由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向西京洛阳——东京开封转移; 南宋退守江南,都城也随之由北方开封南迁到杭州;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 营业的地点和时间已不再受限制,商业可以随街布置,店主可以昼夜营业。
由街道划分的街巷制,坊里只作为地名标志,已没有坊墙、坊门5.2 5.2 五代宋元时期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因与特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1)北宋建都开封的原因 ①经历五代时期的战乱,长安、洛阳都已残破; ②汴梁靠近大运河与黄河交汇点,自唐代以来,汴梁商业已很繁盛,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③五代时除后唐,梁、晋、汉、周四代都以此为都城,同时,后周世宗柴荣又对汴梁城加以改建扩建、疏通,城市具有相当基础; 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2)后周世宗对汴梁城的改扩建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唐中叶后,汴梁成为保卫漕运的军事重镇,驻兵十万;五代时期,人口增加很快,城市拥挤,矛盾突出;周世宗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对其进行改扩建;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四月颁发了城市改建的诏书: ①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建罗城(外城),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四倍; ②改善旧城拥挤的现象,拓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 ③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 ④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条件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汴梁城由宫城、里城、外城(罗城)三重城组成; 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平面形态并不方正规则;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宫城位于汴梁城中部,又称皇城、紫禁城,即大内; 宫城周围5里,四面均有城门,城外有护城河; 正南为宣德门(乾元门)是北宋帝王举行重大正式活动的场所;亦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宫城内按照“前朝后寝”之制布局;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里城又称内城,旧城,即唐代的汴州城。
其形状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四面共设10门,各城门皆建有瓮城,城外也有护城河 里城分布着中央行政官署和开封府的衙署,以及商店、酒楼、寺观、贵族和平民的住宅;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外城又称新城、罗城,原为后周世宗柴荣扩建开封城时所筑; 城高4丈,每百步均设有马面、战棚,密置女墙,比过去的城垣更加宏伟、坚实城外环濠,称护龙河,阔十余丈,深1.5丈;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外城共开13个城门,南、东、西三面各3门,北面4门; 外城正南门南薰门正对宫城南门宣德门,为全城的中轴线。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汴梁城的布局与结构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开封城三道城墙,三道护城河,坚固的城墙和完善的作战设施,反映对京城防御的重视,也是对京城地处平原的缺陷所采取的弥补措施;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道路及河道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开封城的道路以宫城为中心,干道正对各城门,形成井字型方格网状; 其他道路及巷道大多成方格形,也有丁字相交,另有数条斜街;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道路及河道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城市主要干道称御路,共有四条:①从宫城宣德门(乾元门)南出经朱雀门至南薰门;②从州桥向西,经旧郑门至新郑门;③从州桥向东,经旧宋门至新宋门;④从宫城东土市子向北经旧封丘门至新封丘门;州桥州桥土市子土市子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道路及河道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城内道路宽度不一: 宣德门至州桥一段最宽,200余步,达300多米,实际是一个宫廷前广场; 其他街道比较窄,一般在25-50步之间,约40-70米之间;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道路及河道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城内四条河道:汴河、蔡河、五丈河和金水河,有“四水贯都”之称 , 四条河流通过护城河相互连通; 其中以汴河最为重要;汴河横贯城东西,连接南北大运河,每年通过汴河运往东京城的粮食达到五六百万石,是宋王朝和开封城市的生命线;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道路及河道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蔡河呈弯弓型流经外城南部;五丈河从城西北角入城流经外城北部,此两河亦为漕运的主要交通线; 金水河由城西北部入城,流入宫城,为皇宫及沿河居民的主要生活水源;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道路及河道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四条河及护城河纵横连通,对城市的布局有比较大的影响,河道两岸一些地段成为繁华的街市,桥梁、码头所在地也成为商业节点和城市景观的一部分;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道路及河道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表现的街道,反映了当时熙熙攘攘的街市状况;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市肆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东京城的市肆不再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在全城; 市可以与居住区相混杂,亦可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相同的行业多是在一条街道上;交易不分时段;此外还有定期的庙会;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市肆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最繁华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东南角门到扬州门内外一带;潘楼街、土市子潘楼街、土市子潘楼街、土市子潘楼街、土市子相国寺一带相国寺一带相国寺一带相国寺一带东南角门到扬州东南角门到扬州东南角门到扬州东南角门到扬州门门门门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市肆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随着商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娱乐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出现了瓦子、勾栏一类的娱乐场所,其中汇集杂技、演唱、茶楼、酒馆等;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6)居住与人口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坊里制度逐步废弃,按街巷分地段组织居住,其前面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后面建造院落式的住宅,形成院落式的街巷制; “坊”只作为地段的名称或行政管理的单位,并在坊的基础上,建立厢一级管理机构,配备有专人厢吏管理。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6)居住与人口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东京城总人口达到100万以上,不仅是我国,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7)城市园林与公用设施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东京城从后周世宗改建时就非常重视街道绿化; 从宋太祖赵匡胤定都之后的160多年,建立了著名的园林景观,称“汴州八景” 其中以宋徽宗年间所建艮岳(万岁山)最为著名;用江浙一带搜刮来的奇花异石堆砌而成,水运至开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7)城市园林与公用设施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除艮岳以外,位于城西的金明池和琼林苑也是较著名的园林区;金明池金明池琼林苑琼林苑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7)城市园林与公用设施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1 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城市建设 东京城因地势较低,所以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 东京城人口稠密,故注重防火;主要街道均设有望火楼,这是我国城市最早的消防报警系统;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定都临安的历史背景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2 南宋临安(杭州)的城市建设 金灭北宋时,北宋皇族凡在开封者均被俘至燕京,只有徽宗第九子赵构因在外地而幸免; 金兵北还后,赵构在应天府(今商丘)即位,为高宗; 1127年,闻金兵又南下,立即南逃扬州,后定都临安; 临安,字面上看,有临时苟且偷安之意;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临安城(杭州)的区位条件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2 南宋临安(杭州)的城市建设 临安地处江南,位居山川环错之地; 东临钱塘江,西就明圣湖(西湖),北进宝石山,南为凤凰山,城内还有吴山(今城隍山),且城内小河纵横; 地形与之前北方都城大不同,尤其左临钱塘,右接西湖,城市只能南北向发展;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临安城(杭州)的形制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2 南宋临安(杭州)的城市建设 临安较其他都城有如下区别: ①城市依据自然条件建成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的宽带形,状若腰鼓,俗称“腰鼓城”; ②城内只建有宫城(大内)和大城(罗城)两重城墙; ③宫城布局不是位于城北正中或是城市中心,而是偏于城市南端,外形也不规整;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临安城(杭州)的形制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2 南宋临安(杭州)的城市建设 宫城(亦称内城、皇城、大内),于1158年在原吴越时子城的基础上增建而成; 宫城位于南部凤凰山东侧,增建后的宫城周长9里,筑有城墙,四周各开一门:南丽正门,北和宁门,东西各名东西华门 ; 宫内宫殿较北宋东京宫殿数量少,规模也小,但更为精巧秀丽,穷极奢华。
宫城内布局仍然遵循“前朝后寝”之制;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临安城(杭州)的形制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2 南宋临安(杭州)的城市建设 宫城的北面是南宋最高行政机关三省六部以及达官显贵的住宅; 宫城的北门和宁门北出,有一条通往城北的御街(天街),是城内最主要的大街;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临安城(杭州)的规模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2 南宋临安(杭州)的城市建设 金灭北宋后,北方官僚、地主、百姓纷纷随南逃,致使临安城人口大增; 《梦梁录》记载:“杭州人烟稠密,城内外不下数十万户,百十万人口”; 乾道《临安志》记载:当时共有26 2600户,人口约130万;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临安城(杭州)的商业区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2 南宋临安(杭州)的城市建设 三个商业区,都位于纵贯全城的御街上: ①南部商业区,靠近宫城和官僚的居住区,高档消费品店铺、豪华的酒楼;②御街中段的商业区,老的商业中心,也是全城最大的商业中心诸行百市,样样俱有;③御街北段的商业区,临安主要的娱乐场所,附近有最大的民间游乐场所北瓦子,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也设在此区;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公元946年底耶律德光率兵攻陷开封灭后晋,次年(947年)改国号为辽,至1125年被金国所灭,立国达218年;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辽国的区划建制大体仿用唐制,实行道—州(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辽以“五京”为中心,分全国为五道——都城上京道(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道大定府(今宁城)、东京道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道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道析津府(今北京);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是契丹人在草原上建立起的第一个都城,并曾作都200余年,是辽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中心之一; 辽上京城市的规划建设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同时,城市建设在草原上,用地局限性较小;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辽上京城的规划特征: ①规划结构明确,皇权思想突出; 城市由大内、皇城、汉城三重城垣组成,最外面是外郭; 城市具有一条南北大街作为主轴线,大内和皇城位置显要; ②城市的功能布局比较特殊; 皇城之南,外郭之内为汉城,为汉人聚居地,可见该城收汉文化影响之深刻;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辽上京城周长27里,分南北两城,北为皇城,其中包括大内;南为汉城; 北城(皇城)略成方形,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2200米,城墙高3丈,四面各开一门; 南城(汉城)平面为不规则矩形,周长5800米,是以汉族为居民主体的居住生活区;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大内: 大内即宫城,近方形,边长540米,位于皇城中央偏东北的高岗上;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大内: 大内中间有一条横隔墙把其分为南北两大枢密院; 北院是国家机器的重点,也是宫城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开皇、安德、五銮三大殿,居西,东部是空旷的毡庐;南院的主要建筑也布置在西面,东面仍是毡庐; 大内的这种西为朝,东为寝的布局是中原都城规划思想与契丹毡庐而居的传统结合的产物;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大内: “行则车为室,止则毡为庐”。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皇城: 皇城略成方形,是国家官署行政区,其内布局以宫城为中心,两条平行的东西向道路与纵向正街相垂直,道路基本为方格网形式; 正对宫城南门的正南街为皇城的中轴线,将皇城分为东、西二区,东设临潢县,西设长泰县 皇城四面各开一个门;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皇城: 皇城内的功能区如下: ①皇城南部正街东侧主要是官衙区; ②皇城南部正街西侧,偏北以后妃宅院及僧尼寺院为主; ③皇城西南,有作坊、库藏等; ④皇城北部,无文献记载,估计为契丹官僚的毡帐之地; ⑤皇城西南有一小岗,为全城制高点;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汉城: “城南别作一城,以实汉人,名曰汉城”; 是汉人在这里开展较为广泛的城市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并促进契丹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交流,是汉城的主要职能; 正街一直延伸到汉城南部的顺阳门,并与东西向横街垂直,划分出很多小街区;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上京临潢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外城: 外城即外郭,亦即《辽史》所记载的郛郭,“幅员二十七里”,其中为一般居住区和城防区;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中京大定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中京大定府位于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乡; 中京城从辽统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开始修建; 《辽史·地理志》记载:“统和二十五年,城之,实以汉户,号曰中京,府曰大定”; 中京城是辽第四个都城;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中京大定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中京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组成; 外城平面呈长方形,内城位于外城正中偏北处,皇城位于内城正中偏北处,平面呈正方形; 城内也有一条南北中轴线,突出宫城与皇城; 城内街道多为南北向纵街和东西向横街。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中京大定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①宫城 宫城亦称内城,正方形,边长1000米; 宫城是中京的政治中枢;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中京大定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②皇城 皇城位于外城中央偏北,城垣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为矩形; 皇城南面阳德门北行至阊阖门,这是皇城的主干道,其北端是以广场衬托的宫廷区,规划布局较为严谨;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中京大定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③外城 外城“幅员三十里”,平面成长方形,东西4200米,南北3500米; 从阳德门至城南朱夏门,为一条64米宽的大道,大道两侧市坊内包括廊舍、集市、使馆、库府、官署、庙宇、园圃等功能单元; 其中“廊舍”为开放性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辽国的城市——中京大定府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中京城的道路主次等级分明,形成完善的道路网; 路宽分别为64、15、12、8米; 路面材料是黄土、灰土、砂粒等,铺成拱形路面,城墙下有涵洞; 这些在上京是没有的;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金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金朝的历史进程 1114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发动反辽战争。
次年阿骨打称帝建元,正式建立了金国,国号大金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南); 1125年,金灭辽国接着发动侵宋战争,1127年金兵攻陷汴梁城,北宋亡南宋退守江南,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持续了100多年; 直到1234年,金国被蒙古族灭亡为止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金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金国袭用辽制,除国都外,在全国又设有上、东、北、西、南五京作为陪都; 由于金朝统治范围空前扩大,偏东北的都城上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公元1153年,金国正式迁都辽南京,改名中都(今北京); 同时,这也是北京城在历史上作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开始;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金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金中都是在辽南京的基础上加以改扩建而成的; 改建前,曾派画工至汴梁,测绘了北宋的都城及建筑图样,参照其形制进行规划建设;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金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中都城由大城和宫城二重套城组成,平面近正方形,城墙由夯土筑成,四面各开三门; 大城周长今实测为18.69公里,面积达22平方公里,是辽南京时的二倍多;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金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大城中部略偏西为宫城 ,周长九里,平面呈南北长、东西较窄的长方形,四面各开一个城门;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金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宫城南面的中轴线长达2公里,为城市的南北中轴线; 沿轴线两旁布置官府寺庙; 宫城前有千步廊及石桥,经过笔直的御路,进入宫城至大殿纵深800米,大殿建在很高的台基上;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金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宫城北面,大城以内,则是全城最大的市场;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金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在城外东北部不远处建造了一处十分豪华的离宫——大宁宫,后来又改称寿安官和万宁宫;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金国的城市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3 辽、金地区的城市建设 中都城外东北部原是一片沼泽,建城时将其开造成人工湖,湖内堆砌成岛,名琼华岛,岛及四周建若干宫殿; 此外,还从汴梁艮岳搬来太湖石装饰宫殿园林,形成金中都乃至今天著名的风景区;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北京城的发展历程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古城,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周初以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聚居.的居民点; 战国时期,这里是七雄之一燕国的都城,称为蓟城;是奴隶制国家燕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从秦汉到隋唐,蓟城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贸易中心,北方一大都会,也是军事重镇; 晚唐以后,由于东北方的几个少数民族兴起,先后被辽、金占领。
即辽的陪都(称南京或燕京)和金中都; 自元代以后的六百多年中,北京便取代了长安、洛阳和开封的都城地位,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首都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北京城的区位条件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北京的奠定和发展,是与它所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伟险要的地形密切相关的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北端的北京小平原上,自古就是从中原至北方的交通要冲,是华北大平原通向蒙古高原和松辽大平原几条大路的交会点同时,北京背后三面环山,军事地位十分重要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元大都的选址原因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元大都的位置在辽南京和金中都城址的东北部,是一座新建的都城,其位置的原因有二: ①金中都被蒙古兵所破坏,而中都东北部的离宫——大宁宫则幸得保全; 公元1215年,蒙古骑兵南下,金中都迁都汴梁,中都被破坏,而大宁宫由于远离城址而得以保全; ②金中都东北部郊外具有充沛的水源; 原来的辽南京和金中都都是建在莲花池水系上的,而莲花池水量很有限,不足以使元朝建一个比辽、金都城更大的城市;而高粱河(今西直门外长河)水量大,可以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元大都的结构与布局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元大都建设之前首先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地形测量,然后根据中国传统的规制结合自然地形进行了全城的总体规划; 地面建筑建设前先埋设了全城的下水道,再根据规划进行地面建设; 元大都的主要设计人是为元朝设计过上都的汉人刘秉忠;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元朝大都城的形制为三套方城,分宫城、皇城、大城三部分。
其中,宫城和皇城是其主体部分;4)元大都的结构与布局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元大都的结构与布局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首先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开始的; 首先将不同宫殿分为三组,然后以太液池为中心,把三组宫殿环列在湖泊的东西两侧; 湖东是宫城,这是最主要的一组,安排在城市的主轴线上,其北面是御苑;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4)元大都的结构与布局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湖西的北面是兴圣宫,南面是太子宫和隆福宫,皆为皇室所居; 东西二区通过穿越太掖城的大木桥(今北海大石桥前身)相连; 这样,宫殿、湖泊、琼华岛便构成相互辉映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外围又加了周长20里的皇城,最外面为外城;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①宫城 宫城成长方形,城墙为砖砌。
宫城共开六门,其中南面三门,正门叫祟天门; 东、西墙和今故宫东、西墙相近;宫城四角都建有角楼 宫城内主要的建筑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面以大明殿为主体,北面以延春阁为主体,均坐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①宫城 大明殿是举行重大仪式的殿,如皇帝即位、元旦、庆寿等等; 延春阁是元朝统治者举行佛事和道教祠醮仪式的场所,有时也在这里举行宴会; 宫城布局非常严谨,给人以庄严宏伟的感觉;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②皇城 皇城位于城南的中部,呈矩形,以琼华岛为中心,将宫城、御苑、太液池及隆福宫、兴圣宫等均包在其内,周长20里; 皇城南墙正中的门叫灵星门,其位置大致在今故宫午门附近;在灵星门与丽正门之间,是宫廷广场,东西两侧,有长达700步的千步廊;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③大城 大城呈南北略长的长方形,东西6635米,南北7400米,近50平方公里; 城墙全部用夯土筑城,墙基宽达24米;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 大城共开11个城门,除北面只开两个城门外,其余三面各开3个城门;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③大城 大城的规划是以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为中心开始的; 宫城中心恰好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宫城中心地位; 宫城位置确定后,沿中轴线向北延伸,与和义门和崇仁门连线的交点上,海子的东北岸,选定了全城平面布局的中心——中心台,也是全城的地理中心;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5)元大都的功能组成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③大城 大都齐化门内建太庙,平则门内建社稷坛,商市集中于城北,这种布局遵循“左祖右社”及“前朝后市”的规制; 各署衙布局较分散,说明元朝的封建制度的行政组织还不十分健全; 大城的北部建筑遗迹非常少,可能是驻骑兵或毡帐地区;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6)元大都的道路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①大都的街道较为规整,通往城门的道路组成大都的主干道;马可波罗曾称赞:“划线整齐,有如棋盘”; ②由于海子的相隔,许多道路不能相通,故而形成许多丁字路;海子的北部还出现了一些斜街; ③道路等级、宽度合理,中轴线28米,其他干道25米,胡同5-6米;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7)元大都的居住区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大都城(皇城以外)内的居住区被道路划分出50个坊; 各坊有门,门上署有坊名,但不建坊墙,而是以街道作为分隔,是开敞的布局;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8)元大都的商业区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元大都是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 商业市场全城皆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三处: ①皇城北部海子东北岸的斜街市;因海子是大运河的终点,所以这里是全城最大的商业中心; ②皇城的西部,今西四牌楼一带,又称羊角市; ③皇城的东部,今东四牌楼一带,又称旧枢密院角市;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9)元大都的水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元大都主要的供水系统主要有两条: ①由高粱河、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系统; ②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内供水系统;城内百姓的用水主要靠井水;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9)元大都的水系统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元大都的排水系统做的很好; 主要大街两旁都有用条石砌筑的明渠,排水渠通过石砌的涵洞穿过过城墙,这些涵洞是筑城墙时已修筑好的;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0)元大都的历史意义及地位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元大都始建于1267年,历时18年,于1285年建设完成; 元大都是自隋唐长安以后,平地起家新建的最大的都城,它继承、总结和发扬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明清两代北京城就是在其基础建设而成的; 元大都以其巨大的规模、对称式的布局、宽直的道路和豪华的建筑,而成为13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1)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特点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①元大都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这种布局从邺城、唐长安、宋汴梁、金中都到元大都逐步发展成三套整齐规则的方城相套,中轴线也更加突出,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亦反映了统治阶级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其至高无上的皇权,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1)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特点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②元大都的规划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礼制观和道家的风水观;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等规制都在元大都的规划中有充分的体现; 元大都的大城只开11门,即北城墙正中不开门,只在两侧开两个门,这是严格按照道家的“风水观”,避免破了正脊之气;南为阳,北为阴,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故大都南垣取阳,辟建三门,北门就阴,只设二门; 另外,主要的中央官署也是按照道家推崇的风水理论的“星位”来布局的;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1)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特点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③元大都的规划充分结合了原有地形和当地的气候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把宏伟的宫殿建筑群和风景优美的自然景物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效果;把北京地区的自然特点和街巷的划分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也使元大都在我国的都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1)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特点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④元大都在规划之初就十分重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 元大都内的河道既能满足生活用水,又能满足漕运的要求,便利商旅及城市的供应,同时水面、绿化与城市相结合,可以丰富城市景观; 元大都在房屋和街道建设之前,先埋设了全城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1)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特点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4 元大都的城市建设 ⑤元大都的规划和建设有统一的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充分的执行与贯彻,可见城市规划的管理与实施是较为成功的;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忽必烈在一开始就将其交给了规划过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80里处)的汉人刘秉忠,他主持了全部的规划建设工作,此外一些外国工匠也参与了规划和修建工作;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平江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5 其他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宋代平江府(苏州) 平江是南宋(公元1127-1279年)时苏州的名称; 春秋时期即为吴国的都城,自吴国始,秦、汉、晋、唐以来,苏州都是东南沿海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规模较大的城市之一; 平江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三角洲的中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隋大业三年(公元610年),开通了京口(镇江)到余杭的大运河,使其成为该地区的航运中心,商业、手工业更为发达,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平江的城市布局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5 其他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宋代平江府(苏州) 平江城为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城墙略有屈曲; 东西宽3公里多,南北长4公里多,共开5个城门,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平江的城市布局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5 其他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宋代平江府(苏州) 平江城为二重城,即子城和外城; 府衙所在城称子城,在城市的中央略偏东南,其中包括府院、厅司、兵营等; 子城外面有城墙包围; 在城市中心筑有城墙的衙城,是当时地区政治、军事中心府州城市的特点;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1)泉州城的历史沿革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5 其他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宋元时期的泉州城 东汉时在泉州设建安郡,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泉州; 西晋末年,中原部分士族及居民南迁至此,使泉州人口剧增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使这里经济逐渐发达; 唐末泉州日益繁荣,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宋代仍为重要的对位贸易港口城市,地位逐渐超过广州; 元朝末年时由于驻守的色目军叛乱,外侨大都回国,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对外贸易的终止使泉州走向了衰落;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2)泉州在宋元时期繁荣发展的历史背景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5 其他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宋元时期的泉州城 ①泉州位于扬州与广州之间,唐末已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 ②泉州及其周边地区手工业较为发达; ③早在三国时期,泉州已有发达的造船业,宋代时造船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④唐、宋以来,政府对贸易通商采取鼓励及保护的政策; ⑤公元8世纪前后,西亚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其地跨波斯湾、红海、地中海,成为欧亚交通的桥梁,促使欧亚交通畅通;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泉州的城市布局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5 其他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宋元时期的泉州城 泉州城由子城、衙城和罗城组成;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泉州的城市布局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5 其他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宋元时期的泉州城 泉州城平面是不规则性的,一方面是由于河道等地形所限,另一方面是由于逐步扩建所形成;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泉州的城市布局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5 其他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宋元时期的泉州城 泉州城的道路虽不是规整的方格网结构,但仍以贯穿子城的十字街及期延长线为骨架,形成不太规整的道路网结构;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泉州的城市布局5.3 5.3 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五代宋元时期主要城市的规划建设(北宋东京、南宋临(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等)安、元大都等)5.3.5 其他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宋元时期的泉州城 泉州城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城东南一带,在其他街道亦有分布;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宋代由于城乡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坊、市制度的崩溃,反映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①在城市坊市制和城厢制上,由于商业发达,大街小巷,店肆林立,酒楼、饭店、茶坊、商店等商业类建筑显著增多,有的城市还出现了“侵街”的现象;城门外沿河、沿路地段出现了很多民居、店肆和手工作坊; ②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固定、非固定的文化娱乐演出场所,称为瓦子、勾栏; ③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望火楼等消防报警系统; ④由于受经济因素的明显支配、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已不甚规整,大多具有自发生长的结构特征,逐渐改变了隋唐时期城市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5.4 5.4 五代宋元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特征五代宋元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特征5.4.1 宋代的城市建设特点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 元朝作为蒙古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其城市规划建设又具有和宋代不尽相同的特点: ①从宋朝开始崩溃的坊、市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②从城市的规划和营造上,又有一个明显地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礼制观念和风格复归的举动,《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再一次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如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等; 5.4 5.4 五代宋元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特征五代宋元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特征5.4.2 元代的城市建设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