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pdf
2页第23卷 增刊 2000 年 3 月教学研究 Research in TeachingVol. 23addMar. 2000新时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The TheoreticalThinking ofthe Construction ofSpiritualCivilization in Institute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New Period董世非 孙国 庆 (燕山大学)彭振龙 (齐齐 哈尔医学院) Dong Shifei SunGuoqing( YanshanUniversity)PengZhenlong (QigiharMedical Institute)【 摘 要]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指 出高校开展糖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和方法 关键词】 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思考Abstract The paperexpounds the importanceofthe civiliza- tionof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institutesofhigher learningand putsforwardthekeysandmethodsofdevelopingtheconstruc- tionofspiritualcivilization.Keywordcolleges, theconstructionofspiritualciviliza- tion , thinking.高 校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 容和实现形式之一, 同 时, 它对学生思想觉悟、 道德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重 要的促进作用。
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对教学工作提供 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者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1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是 高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中的地位, 首 先必须理解精神文明的科学内 涵 党的十二大报告 指出: “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 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 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 它表现为教育、 科学、 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 政治、 道德水 平的 提高 ”(《 中国共产党十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文 件汇编》第34页)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 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其根本任务和教育事业的 根本任务一样, 都是培养 “ 四 有” 新人 这一目 标 任务无疑具有方向性 和规定性, 理应作为高校一切 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为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根 本职责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中的地位, 还 必须弄清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其他工作的 关系, 特 别是同教学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工作的关系教学在目 前乃至今后都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 作之一, 其宗旨 在于提高大学生的 科学、 文化等 面的水平 其本身是科学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是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维 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 “ 四有” 新人而进行的 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主要是进行社 会主义信念的 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 属于思想道 德建设的范畴。
而思想道德建设正是精神文明 建设 的 核心内 容, 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 建设的 一个重要方面, 是精神文明 建设的 基础素质教育是21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体系的时代课题, 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 程, 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 族的素质 而内 在素质 的 培养, 决不可能只通过以 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 知识教育、 专业教育来完成,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正 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者的内 涵和目 的具 有一致性,是相辅相成的综上所述, 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应该统领与提高 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相关的 各项工作 要从思想认识、 领导体制、 工作机制上 给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定位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手 段和根本保证, 也是标准和目 的 只有充分认识高 校工作与精神文明 建设的高 度一致性, 把培养“ 四 有” 新人作为根本任务和目 标, 以此规范高校各项 工作, 规范高校各类人员的行为, 才能保证高等教 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教育质量2教师素质的提高是高校精神文明 建设的关键教师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一 面教师 相对于学生来说是稳定的,是非流动的校园主体,教学研究2000 年 另一方面教师是人之楷模的传播者, 教师的人格品 德、 行为作风、 治学态度和师表作用等在相当程度 上代表着学校的价值选择和文化行为, 教师的敬业 精神和人格力量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 用。
可以 说, 教师是正确思想的宣传者、 文化科学 知识的传播者、 优秀品质的体现者 只有不断提高 广大教师, 特别是作为高校未来希望所在的青年教 师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 的建设一支具有良 好素质、 结构合理、 相对稳定 的教师队伍, 是高 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也是 精神文明 建设的关键 教师队 伍素质包括思想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 所以 高校教师的 精神文 明建设也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 要加强教师 的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 道德素养,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态 度,使其能够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教书与育人、 理论与实践、 教学与科研、 个人与集体等关系, 真 正成为 “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另一方面,要加强 师资培养工作,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要努力 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以 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作为学校, 要在 热情关心与帮助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同时,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教师素质的考核3科学的方法是高校有效开展精神 文明建设的保证I 变软为硬, 逐步实行硬化管理 精神文明 建 设具有弹性大、 不易量化和难以 操作的 特点, 这也 是精神文明 建设成效难以 体现的重要原因。
只有化 虚为实, 变软为硬, 才能使精神文明 建设真正做到 行之有效燕山大学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中, 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 制定周密的计划, 对精 神文明 建设提出 硬的要求和实的指标, 并以 此为标 准来衡量各单位的工作成效, 定期检查评比, 建立 激励机制; 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师生员工的切身 利益挂钩, 和学生的综合测评、 教职工的工作责任 和劳动纪律挂钩实践证明是成功的2 以 活动为载体, 让师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和 启迪 人的成长需要教育和灌输, 但更重要的是让 人们在实践中锻炼、 感受和体会, 在实践中 提高和 升华 高校开展精神文明 建设也是一样, 要创造条 件, 给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并加以 指导和引导, 开展生动活泼的各类活动, 逐步形成体系, 成 为培育人的 有效载体 高校开展精神文明 建设可以 概括为四个方面的活动 一是系列创建活动, 如燕 山大学开展的 “ 学生文明修身工程” 、教职工文明 服务 “ 十大窗口 ” 竞赛、 “ 机关干部文明服务公约” 等 二是思想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 和形势政策教育, 坚持正面教育, 用马克思主义塑 造师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道德建设 系列活动, 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和集 体主义, 提倡社会公德, 加强教职员工的 职业道德 修养 如燕山 大学后勤部门开展的承诺制就是自 我 教育的有益活动 四是文化建设活动, 高雅的校园 文化活动能 够培养良 好的行为习 惯、 高尚的 道德情 操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从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 的学习、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3 从具体事情抓起, 逐步规范师生的行为 人 的素质的提高是一 个循序渐进、 逐步升华的 过程 这就要求在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根据师生的特点, 从一些牵涉面广、 影响大的具体事情抓起, 从基础 文明 教育抓起, 使精神文明 建设逐步深入4 营造环境, 形成良 好的教育氛围 人的 成长 环境是一个内 涵相当 丰富、 外延非常广泛的 概念, 是一个包含着多性质、 多 特征的不同因 子组成的 社 会系统 就高校来说, 良 好环境的形成主要涉及到 教育思想、 宣传导向和文化熏陶 教育思想非常重 要, 师生中存在的理想信念薄弱和拜金主义、 享乐 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的现象, 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对师生的思想引导不力, 缺乏健康、 浓郁的 校风学风 而引导思想的 重要载体是宣传工作, 必 须正 确把握舆论导向, 坚持以 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 正确的 舆论引导人、 以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 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
文化则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 能,弘 扬优秀的 传统文化, 发展高雅艺 术, 是提高 师生审 美清 趣的 重要途径, 校园 文化氛围的 营造, 可 以 通过文化环境的 管理、 文化活动层次的 提高来实 现, 使 主旋律作品、 文化精品 成为文 化活动的主导s 精神文明 建设必须有坚强的 物质保证 精神 文明 建设 和高校其他工作一样, 也需要强有力的 物 质保证 笔者认为, 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重点应该 放在工作、 学习 条件的改善和校园环境建设方面 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服务设施是切实提高工作效 率和工作质量的 基础, 而高雅清新的校园环境无疑 会潜移默化地净化师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