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中心疗法介绍.docx
16页个人中心疗法个人中心疗法是由卡尔-罗杰斯于本世纪40 年代首创的一种心 理治疗与咨询的方法它的基本假设是:只要给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 环境和气氛,使他们自己能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 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个人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1. 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1) 关注 2) 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地理解3) 沉默作为交流设身处地理解的一种方式2. 坦诚交流的技术(1) 不固定角色2) 自发性3) 没有防御反应4) 一致性5) 自我的交流3. 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1) 对病人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2)把病人作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待的人来对待,并且持有一种非评价性 的态度3)对病人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感情移入4)培养病人的潜力,并以此向病人表明他们本身的潜力以及行为的能 力.主要概念一、人性观(一)实现倾向(二)实现倾向与自我实现(三)心理环境(四)充分发挥功能者的特征(―)实现倾向:Actualization使个体所具有的种种能力得以施用,潜能得以发挥,让个体先天 具有的特性得以实现的内在欲求;是一个明显的生长、发展、活动的 趋势,是一个求生存、求强大、求茂盛、求完满的趋势。
对Rogers而言,人类行为中只有一种基本动力来源,就是实现倾 向,这种基本动力是正向的、充满建设性与创造性的Rogers 观察到:个人不论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均有实现的倾向存 在,即使是在不利的或充满阻挠的环境下,个体仍会努力朝成长发展 的方向走例 1:小孩子学走阶段例 2:地下室豆子的成长例 3:中辍生(二)实现倾向与自我实现倘若提供给我们的环境条件是完全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则每个人 都能充分表现出潜能的极限所以个人中心治疗认为:只要提供促进成长的适当条件,当事人 就会发展出能力,朝向建设性的成长;这种对人性采取积极正向的观 点,在治疗实务上具有相当深远的涵意,因为信任个人与生俱来就拥 有让自己从心理失调发展为心理健康的能力,治疗者就可以将主要的 责任放在当事人身上,心理治疗的动力来自于当事人的觉察能力,以 及借着自我指导来产生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能力,而不是只听从治疗者 的命令三)心理环境那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有利于成长、发展的?这个环境中一定有几 种心理条件存在,最基本的要素是个人拥有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儿童 早期)品质如何而最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就是:婴儿天生对「无条件 积极正向关爱」的需要小婴儿就是需要有人对他无条件地爱,这种 爱是即使婴儿的表现不如父母之意,父母也不会撤回的。
个人中心治疗认为治疗者需要具备的特质是1. 一致性:包括真诚、真实2. 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包括接纳与关怀3. 正确同理性的理解:能够进入当事人的主观世界,深入的了解他的感受)充分发挥功能者的特征每个人充分发挥功能的方式不同,但过程中却有些共同的特征, 包括:1. 功能充分发挥的个人能觉知所有的经验2. 功能充分发挥 的个人每个时刻都是充分而丰富的3. 功能充分发挥的个人信任自 己 4. 功能充分发挥的个人能够自由的做抉择 5. 功能充分发挥 的个人是富有创造力的6. 在成为功能充分发挥的个人时会遇到一 些困难二、人格理论(一)经验与现象场(二)婴儿的现象世界(三)自我的概念(四)正向关怀的需要与价值条件的形成(五)自我的疏离(一)经验和现象场 经验和现象场就是当事人在每一个时刻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 包括有意识的心理内容和没被意识到的心理内容与现象场概念有关的主要思想如下:1. 明确意识到的内容仅是当 时全部经验的一小部分 2. 个人总是按照现象场中所知觉到的样子 (个人的主观世界)来构造现实,例:梵谷割耳朵3. 个人的现象场 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最确切知道,一个人如何知觉客观世界取决于他自 己的内在参考架构(由过去经验所形成)所以个人中心治疗认为:最了解当事人的是他自己,也只有靠他 自己的力量,才能透过自我觉察,来为自己探索最适当的行为。
个人 中心治疗法相当强调当事人的现象世界,为了要理解当事人内心的参 考架构,治疗者把相当大的心力放在探索当事人对自己和对世界的知 觉二)婴儿的现象世界 个人对自己和世界的知觉是如何形成的?那就要从婴儿时期自我 概念过程说起婴儿的心理活动有如下一些特点:1. 婴儿有着天生的实 现倾向2. 婴儿也是以他所知觉的样子来看待他的世界:婴儿与成 年人不同之处在,较有弹性;比较接近真实、实际例如老幺对热狗 的看法、喜爱爸妈的说法3. 婴儿在不停的与他的现实进行互动, 是有方向、有目标导向的,也就是实现倾向所规定的方向4. 婴儿 使用有机体评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有机体评价过程: 在刚出生的婴儿阶段,根据在自身有机体上产生 的满足感来评价经验,能引起有机体满足感则化为积极的经验,凡有 利或能用来维持或助长我们成长的,就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 Rogers 认为:我们若能终生一贯地信赖并发挥此种有机体评价过程 的功能,则能免除焦虑或其它形式的困扰依循有机体评价历程的重要性,举例如下:例1. 一个妻子选择老公 及一个能干的女人的故事 例 2. 师专选组 例 3. 活动的分享(三) 自我概念1. 自我是一个有组织的结构,自我观念的转变也往往是一变俱变, 通体改变。
2. 自我是容易进入意识被意识所反映的 3. 自我是一个 在不断改变的结构,而不是固定不易的,从无到有,从单纯到丰富四)正向关怀的需要与价值条件的形成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正向关怀的需要也开始出现,需要别人 对自己的肯定、看重、认可和喜爱正向关怀的需要及其满足有几项 特点:1. 需要的满足有赖于一个能提供这种关怀的人,这些重要的他人首 先是父母 2. 正向关怀的需要与个体很广泛的经验都有关系 3. 正向 关怀的需要是互惠的 4. 正向关怀的需要的强度很大,比要求运用有 机体评价过程迫切得多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的他人在控制儿童行为上有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儿童有从他们那里获得正向关怀的需要他们握有是否给予儿童正向 关怀的支配权,总是有选择地对待儿童的行为,反映了家长的价值观 家长总是有条件地给予儿童正向关怀(表现好才给予关怀)从儿童 的角度看,则是他的一部分自我经验受到父母的正向关怀,另一些没 有受到正向关怀这样,当儿童开始有区别地对待自我经验,认为某一些自我经验 值得给予正向关怀,从而倾向于追求这些经验;认为另一些经验不值 得给予自我关怀,从而倾向于回避这些经验时,我们就说说他习得了些有条件的价值感。
在 Rogers 看来,有条件的价值感的形成乃是个体心理发展上一件不幸的事,因为它为当事人日后可能发展出心理障碍埋下了种子有没有可能避免这个使人沮丧的结局?就必须从重要他人即父母 开始,给予无条件的正向关怀,无条件正向关怀的核心要点是:不以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父母的味口、父母的价值规范来评判孩子这 个人最重要的一种需要--正向关怀的需要总是自动地得到满足, 他就有可能不用看别人的眼色行事,而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去体会自 己的内在的感受,倾听自己内部的声音Rogers 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所以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的无条件积 极关怀就是由此发展而来五)自我的疏离当自我发展出有条件的价值感,自我结构中充斥着价值条件的情况下,个体人格发展可能如下①. 经验与自我的背离:当经验与价值条件一致时,自我就能够准 确的使之符号化,让其进入意识;而与价值条件相冲突的经验,在知 觉过程中,则受到否定与扭曲例如活动分享②威胁、焦虑与 防御:威胁的本质是,假如经验与自我结构不相一致,而当那个经验 被准确地符号化,以本来面目进入意识,它就会使这个协调一致的完 形以及与之相结合的价值条件遭到冒犯举例一个自觉正经的女人。
受到威胁的直接表现是焦虑焦虑从表面现象上讲,是-种原因不明 的紧张、心神不安状态而从其实质来说,则是当个体在潜知觉中感 到有某种经验和自我概念之间的不一致存在,并且这种不一致有可能 被符号化进入意识时的反应在这个时候,防御过程就会被激活防 御过程是阻止经验与自我的不一致被揭露,维护自我结构的完整性, 其一是选择性的知觉,即允许与自我结构相一致的,进入意识再一 是歪曲,不让经验准确地符号化还有其它防御方式如否认,拒绝, 合理化,补偿等等总的说来,Rogers基本上认可心理动力学派关 于心理自卫机制的硏究及其结果Rogers的一个新见解是:妄想, 实质上也是防御的表现③.解体:虽然不断有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发生,但透过防御过程, 个体的自我基本上保持着它的完整性但当个体防卫失败,这时候是 怎样一种局面?是解体!由于防御失败,经验便被准确地符号化而进 入意识,这一对自我而言异己的、破坏性的力量,使得作为一个统一 体,一个完形的自我结构被打破,被肢解;原来那种通体相关、彼此 协调的局面不复存在,此即为解体在解体状态下,个体的行为就显 得比较紊乱,因为它可能在有些时候受经验的支配,比如追求某个有 机体要求的满足;而另一些时候,自我又暂时控制了局面,行为又受 自我的支配。
这在局外人看来,就是当事人表现出反复无常、怪诞不 可理解的行为模武六)人为何有困扰?或恶行?发展扭曲他人有条件的关注f理想我与现实我的不一致f引发内在冲突f自我价值低落/防卫(合理化、投射、压抑、反向)/取悦他人f疾病、偏差行为三、心理治疗治疗方法发展 (一)人格重整过程 (二)自我发现与自我改变 (三)自由的勇气与抉择(四) 动力机制(如何产生改变)(一)人格重整过程 个人中心治疗认为心理障碍的的实质或是原因,在于当事人疏远了自 己的经验,不再理会经验告诉自己的东西所以个人中心治疗的核心 工作就是改造自我,使之能够接纳经验的原貌,去除、更正某些价值 条件,消除那导致自我抵制经验的原因因为价值条件是个体不能准 确了解自己、不能善待自己的根本性的障碍一旦「依循且信赖自己 的真实感觉与经验的历程」被激活后,我们就开始重新检视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假若你对经验更加开放,更能弹性调整自己的价 值观,对自己的真实体验更为信任,就越能自我导向、自动自发、对 他人需求更敏感、更重视亲密关系、并放弃面具式的隐藏与虚假、不 再致力于讨好他人等等,长期持续下去必然慢慢引致自我出现改变二)自我发现与自我改变自我改变需要经过自我发现的历程,个人要努力去接触自己最深 层的各种感受。
觉察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第一步,要为自己的各种感受负责任, 而不是老将负向的感觉归咎于都是别人造成的接着是要接纳真实的 自己我们越能接纳与主导自己,就越能在生活中活出完整的自己改变需要个人拋弃伪装,及阻碍体验真实自己的种种防卫我们要跳脱依赖别人赞许而活的桎梏,对自己自主做出的判断要有信心(三)自由的勇气与抉择成为自己所创造的人需要勇气,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很畏惧因自己 成为自由人而需要去面对的后果与责任,既渴望自由,又害怕伴随而 来的责任个人中心治疗的看法是:个人若能处在安全的关系中,并充分探 讨过所有可能的选择之后,决策能力将会大大提高理想上这种充分 的自由、安全的关系,是日常生活中自然塑建出来的,但实际上大多 数的人都没体验过这种关系自由意味着个人能不加扭曲或强加改变 以符合自己期望的去经验一切现实的能力同理(empathy):非评价,是尊重与了解是设身处地的了解另一 个人进入对方的私人知觉世界对其感觉、意义保持敏感,包括对 恐惧、愤慨、柔弱、混淆等暂时居住在对方的生活中,但不做评断 以清晰而无带惧怕的眼睛去看待对方的世界无条件正向关注(u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