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柴烧质朴匠心.doc
6页现代柴烧质朴匠心柴烧是艺术家所追求的自然与人的对话中,最能呼唤心灵回归的方式之一而柴烧艺术家本人便是柴烧作品的品牌,制陶工艺师们对于作品的严苛,使得每一件柴烧都是独一无二的造化,弥足珍贵近几年,返璞归真的柴烧茶具备受欢迎早春时节,花下品茶,看茶水与柴烧杯盏的交相辉映,是一桩可以让人内心感到安宁的事情 匠人:孙家晨 地点:景德镇湘湖镇 购买方式:井?柴烧工作室 井?柴烧工作室于 2014 年由孙家晨创办,工作室柴窑依照传统柴窑结合现代高效无烟柴窑技术建成,以松木和杂木为燃料每一窑器皿经过设计,拉坯(手捏) ,修坯,精选,装支钉,装窑,烧制,降温,打磨长达两月之久工作室始终遵循古法制瓷,烧制过程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对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孙家晨所追求的不只是延承柴烧这种古老的制瓷工艺,更是各个器皿的实用性和在生活中带给人们的美的感受 从宜茶的角度而言,柴烧是一种个性独特的茶器这种个性令柴烧茶器能够软化水质,适合长时间浸泡,并且能够吸附老茶、陈茶、仓茶经常带有的异味柴烧茶具比较适合冲泡乌龙茶、红茶、黑茶等茶类 中国的制瓷史已经有数千年之久柴烧是一种古老的陶艺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虽然是陶器,但其烧成温度远远高于普通陶器,普通陶器的烧成温度通常是 700℃~800℃,而柴烧的烧成温度要达到 1200℃甚至更高。
在传统柴烧中,烧制陶器时要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 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成熟的条件下,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正在盛行 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正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烧制时,不再罩住作品,而是让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一般的漂亮釉色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光润温泽、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陶器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的痕迹这种在历史上被视为粗糙的烧法,在今天,人们反而从这种原始粗犷的风味中得到更真实恒久的寄托 好的柴烧作品是人、土、火、柴、窑之间的完美结合中国台湾现代陶艺大师江有庭曾说, “烧艺,是能量转换出来的质感,当这个质感达到很纯粹的时候,不能受干扰 ”许多陶艺制作者在烧制陶器时都需要绝对的专注与安宁,他们需要通过手指专心感受拉坯时的厚度与形状,需要用耳朵去倾听窑的声音制作一个陶艺器皿,或许旁人看不出差错,但好的陶艺师能感受到细微的偏差。
如果是在拉坯时发现,他们就会把即将成型的作品捏掉;如果是在出窑后发现问题,他们不惜将这些精心制作的作品砸碎 与其说现代柴烧是一种利用“木材烧成陶艺”的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烧陶和作陶观念而前面所提到的这种木灰与火焰的痕迹变化,被称为“窑变” 柴烧陶器作品拥有浑厚内敛的质感,其“火痕”与“灰釉”所构成的人工无法达到的自然美妙纹路,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而火痕和落灰会因烧窑的薪柴材质不同、坯表在窑内的位置不同,以及所受的温度差异而呈现各异,这也决定了每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惊喜还是失落?在作品出窑之前,充满悬念,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柴烧制作者,也无法预测结果 刘其弈是 7 年前开始在景德镇做柴烧的,是这里最早做柴烧的“景漂”之一他家里的旧木桌子上摆着自制的柴烧陶碗、杯子房屋周围山野环绕,偶尔,还有男女嘹亮的对歌声自山中传来2008 年,还在念大学的刘其弈在乐天陶社做志愿者,亲眼看到一个日本人做柴窑的全部过程, “原来柴窑没那么神秘,可以一个人慢慢地做 ”从那时起,刘其弈心里就开始筹划着自己建一个窑,自己做陶,自己烧如今,刘其弈已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大概两个月烧一窑,每次出作品四五百件,但从不接客户订单。
图片中的这两件柴烧作品分别出自 2010 年和 2011 年其中2010 年的这件作品底托为南宋时期的老碗底,寓意着传承和对话的关系 匠人:张剑伟 地点:重庆歌乐山 购买方式:《中华手工》微店、 《中华手工》编辑部 张剑伟几年前入驻重庆歌乐山“??火”空间,研究柴烧泥料配制与烧制,追求古时柴窑的质朴之感这间隐于重庆歌乐山的柴窑,3 年开窑 7 次,每次至少烧制三天三夜做柴烧,是制陶人张剑伟对艺术的痴迷,也是对传统的敬畏追求古朴的原生态,静待柴灰随火苗落下而成的釉质,让喝茶变成一件自然又温暖的事 匠人:九烧 地点:景德镇 购买方式:手艺网() 景德镇“九烧”柴烧工作室成立于 2012 年 10 月,坐落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附近的一个村落,这个村子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槐树下” 在 2012 年 9 月前,他们现在的工作室还是一个荒草丛生,乱石堆积的废弃院落,没有水电,没有人烟他们除草,清理,平整院子并铺上老青砖,自己用竹子围成篱笆墙,捡来路边的木门、石头装饰院子如同艺术与技术的交叉口,当昂贵的柴烧成为中国陶艺界的流行之后,如何在器型上既保持柴烧原始的魅力又不损失实用性,成了初建品牌的“九烧”的挑战。
我们的态度就是要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事情,更好地享受生活,不取悦于他人或其他的事情,只做自己喜欢的 ”和众多年轻人日益物质化的生活不同,九烧选择了彻头彻尾地躬下身来,埋下头来,在田间地头,悉心研究柴烧之美 最好的方式是对柴烧的特点以及美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便能轻松分辨真假柴烧作品另外,也能通过一些柴烧作品共同的特征来加以辨别 首先,柴烧作品大部分采取裸烧,釉面以及火痕效果均是自然形成,变化生动且丰富区别于人工上釉作品其次,因窑内灰烬满布,作品需要支烧以防止底部粘连多采用三点支烧,使用贝壳或自制的支钉支钉处会形成无釉的素点再者,柴窑在烧制过程中火焰一般是由窑头到达烟囱,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因此作品会有迎火面被火面之分,迎火面落灰丰富,较多形成玻璃质,被火面落灰较少却容易产生跳动的火痕落灰效果从迎火面往被火面递减,覆盖的效果非常自然而特殊窑位,拐角处或被大器物阻挡火势的作品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世上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柴烧作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关于柴烧器皿的养护,以平常之物平常相待就好,无须小心翼翼而不敢使用经常让器皿和食物直接接触才是最好的保养方法器物也通人性,不喜欢被冷落,如果你对它不重视或置之不理,它会表现出黯淡干枯的样子。
茶器只需要用清水简单冲洗就好如果长期不用的话,需要刷洗干净、晾干,放置在柜子或木盒里因为柴烧陶器都是经过高温烧制的,所以买到新出窑的器皿也只需要温水清洗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白浒窑是典型的民窑官窑相对于民窑来讲虽然尊贵典雅,但却失去了民窑的生命力与活力张志刚的白浒窑一直在尝试烧新民窑说到这些尝试,他始终强调的是出自天性,对器具一直在关注这三件柴烧作品分别是水盂、公道杯和陶杯,均是 2016 年的作品在这三件茶器上,都留有手?人手作的痕迹,目的是为了让人感受到陶瓷的柔软与温度在张志刚看来,陶瓷上留下人的痕迹和温度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