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精选八篇.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2811099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6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精选八篇    篇一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读罢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倍感沉重一为蒋先生治学研究之精细严谨;二为先生对历史的剖析独辟蹊径,能层层深入挖掘历史的本真;三为我中国近代史之种种偶有柳暗花明又时感心痛悲怆要了解一本书,先了解写作者的生平及人生轨迹,这对你了解这本书的写作意识或写作目的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想,这也是一个合格的读者应当达到的要求蒋廷黻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1895年家中薄有田产蒋廷黻4岁发蒙,由私人教师教读,6 岁入私塾接受旧式教育10岁那年,即1905 年清政府停止科举取仕制度他的二伯父决定让他进新式学堂,1906 年初,11 岁的蒋廷黻到省城长沙明德小学读书,一学期后,又被二伯父安排到美国长老会在湘潭办的教会学校益智学堂,开始接触新学,学习英文后来又在教会学堂的帮助下得意赴美留学在这11 年的美国生活中,无论在思想上、生活方式上都使他美国化了他受到当时正在美国流行的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向往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同时期中国政局正处紊乱,毫无秩序,他萌生了从政的爱国主义革命的决心,几次轮换学科专业,史学从自然科学到到政治学。

      这为他后来成为中国外交史专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国期间曾在国内著名大学任教,转入政治格局担任国民党内相关职务后1965 年病逝于纽约,享年70 岁关于他个人的得失轨迹以及政绩历史地位不是我在此要阐述的重点那么,从他个人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整个国家的关怀与迫切希望自己能为国效力的决心因此无论是在他的求学时期,教书时期还是从政时期他对于整个中国国家的命运的关注是矢志不渝的,在外在对中国的认识感知与他个人在史学政治学上的修为的基础最终撰写出《中国近代史》,纵然每个人在著书立作的时候都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在其中,但这本书可以说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读完此书,我主要想谈谈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启发:…… …… 篇二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蒋廷黻先生的观点十分鲜明,他坚持 “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不可”的看法所以, 蒋廷黻先生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 评判人的善恶、事的好坏,全以是否学习西方科技、文化、政治为标准在蒋廷黻先生看来,“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间的竞争,最足以决定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这里的 “知识”指的是科学知识,具体来讲就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按照蒋先生的这种逻辑思维,那么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与传统视角全然不同的中国近代历史首先,我们便来说说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在常人来看,林则徐是近代中华民族的人民英雄,他以虎门硝烟的大气魄以及第一个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深远眼光,让他成为千万国人心中敬佩的对象但是,在蒋廷黻先生的著述中,他认为林则徐虽是中国省悟最早的有识之士之一,但由于害怕朝廷的不满以及把自己的名誉看得比国家大事更加重要, 他仅仅在广州一地置办外国船炮、组织人员翻译国外刊物、仿制国外的坚船利炮但他始终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不肯掀起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所以,蒋廷黻对林则徐,否定大于肯定其次,在蒋廷黻先生的眼中, 国人们普遍认为是“大奸臣”的奕忻却“是个有血性的人,且真心为国图谋.他是清朝后百年宗室之贤者”他认为奕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握政权,改变了当时一般士大夫不明天下大势 ,在战败后仍妄自尊大,不思进取的做法奕忻认为,清朝应该运用西方先进的“器物”来维护统治,于是“下了很大决心推行他们的新政”,在北京甚至全国开展“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所以,蒋廷黻先生对当时认识到时代不同而思改革的奕忻的评价是:“把中外强弱的悬殊看清楚了公开的宣传了,但是士大夫阶级不信他们而且他们无自信心,对民族亦无信心,只听其自然,不固振作,不图改革我们不责备他们,因为他们是不足责的”其中,肯定大于否定 而对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丁汝昌和刘步蟾,传统史观上一直将他们作为英勇烈士来看待但是,在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蒋先生还原了中日海战的真实场景:"我方原定舰队排'人'字阵势,由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先,称战斗之主力……刘下令把'人'字阵完全倒置,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后,两翼的弱小船只反居先刘实胆怯,倒置的原故想图自全这样一来阵线乱了,小船的人员都心慌了,而且日本得乘机先攻我们的弱点了"、"定远船上丁不懂英文,泰乐尔不懂中文,两人只好比手势交谈不久炮手即开火,而第一炮就误中自己的望台, 丁受重伤,全战不再指挥,泰乐尔亦受轻伤“从这些详实的记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英雄们的局限性而蒋廷黻先生用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眼光,给我们揭示历史真相篇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这本书被称为“诺大著作堆垒成的金字塔的塔尖”,“字字珠玑,让人叹绝”。

      的确,这本五万字的小册子,在其他历史学家的巨著面前显的渺小,可是书中足够在近代史的浩瀚书海中独领风骚本书薄薄一小册,却贯穿了中国19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到20世纪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的历史此字字珠玑,却不疏漏任何史实,对历史的评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像现在许多历史学的教科书,千篇一律,被主流意识所驱使着,没有自己的观点《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一生研究近代史的思想精粹,他将本书看做是其近代史研究的序言本书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在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之后,蒋廷黻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全盘西化”!这点与新文化运动初期的思潮相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激进的人,这点在书中文字也可以看出但他的激进是进步的、理性的他对近代史有自己的看法与主张要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浓缩于五万字,可见他在面对这段历史的了然于胸,一个个历史片段、一个个历史人物精心安排,字字珠玑可谓是一字千金啊但蒋的这本书因与主流意识形态所不相一致,多年来一直为主流学者所忽视难怪它会使我耳目一新,因为我们一直被主流的意识形态所控制着。

      这就不免使人感到困惑,到底还有多少历史事实是被主流意识所控制,阻碍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蒙蔽在主流的阳光之下?但好书如同金子,不会永远被埋没如今,它呈现在我们眼前,是此书的愿望和读者的幸运读来整体觉得此书通俗易懂,完全感受不到大师与读者的距离我们已对中国近代史有所了解,在读完此书之后感到震惊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在脑海里颠覆了!蒋廷黻对近代历史上种种人物进行了评价其中对林则徐、琦善、丁汝昌和刘步蟾进行了颠覆性的评价我们眼中林则徐和琦善:一个是忠君爱国的民族英雄,一个是收受洋人贿赂的奸臣而蒋廷黻却认为林则徐:“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因为他当时觉悟到中国较之与西洋的落后而不敢公开提倡”这评价很多人都大跌眼镜吧!但回头看看林则徐的作为,他将开眼看世界的成果交给好友魏源,魏源以此编成《海国图志》林则徐已经看到了中国的落后之处,却不敢自己公开提倡!所以蒋廷黻说他是中国旧社会的最好产品!如林则徐这类人都将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国家更重,何况是别人呢!…… …… 篇四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 读书报告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常言道:知人论事。

      要想论其事,必先谈其人蒋廷黻是中国历史学地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早年治学,中年以后从政这就决定了他的著作不仅来自书本理论的升华,更是社会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他早年赴美留学,后回国任教这就决定了他的著作不受国内外双重主流价值观的约束,能够站在一种更加客观的视角上去审视历史蒋廷黻除了学历史,还选读了多门自然科学课程,这就决定了他的著作注重史论结合,讲究实证主义他最有名的著作之一《中国近代史》,就基本具备了这三重特色,读罢回味无穷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前两章叙述了我国近代内忧外患的大背景,后两章讲述了四个救国方案,前因后果,脉络清楚,通读全篇,颇有一气呵成之感看得出来,作者的满腔爱国热情在胸中积郁已久,终于在书中得以倾泻而出该书以中国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四种方案为线索,仅仅5万字,就像他本人所说,是一个纲要但是一个纲要,就让我学到了好多我在教科书中没有学到的东西,更何况是其他卷帙浩繁的史书呢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此书,我更加感觉到此话的分量,更加体会到,多读读课外史书的重要性蒋廷黻生于1895年,而这本书写于19xx年,中国近代史开端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xx年新中国成立。

      也就是说,蒋廷黻生活在中国近代与现代的交替之间对中国近代化的艰辛历程有着深刻地体会他在《中国近代史·总论》中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的确,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是一段在屈辱中求生存,在磨难中求发展的历史,是人民艰苦反抗,救亡图存的沉重历史近代有多少爱国仁人志士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近代化?我们该如何近代化?近代化要求有近代化的民主政治体制,有近代化的大工厂经济体制,有追求民主民权的近代化国民…… …… 篇五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铭 记 历 史——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上周我阅读了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原著于19xx年艺文研究会作为《艺文丛书》的一种出版发行,我所阅读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xx年发行的版本三天的时间我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并深深折服于作者治学严谨的态度以及深刻而不失风趣的文笔他对中国近代史所做的透彻的分析不同于一般的史书读物,读完后让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以下是我结合作者的叙述,根据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出的各章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一章为剿夷与抚夷,专讲外患处在“中古”状态的清王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西方侵略者,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接连被西方列强打败而不知民族危机,白白浪费了20年的光阴这期间,清政府内分为剿夷派与抚夷派,剿夷派虚骄自大,抚夷派服输不图振作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末同初时,恭亲王奕与文祥认识到时代的不同才想到改革 本章中让我有深刻体会的是以下几点:一.近代的邦交是一把双刃剑,是当时的大困难,也是大机会如果当时能进行高度的改革,而不是否认日益强盛的西方国家,这样也许可以继续维持历代我们在东方的光荣地位二.在鸦片战争以后没有人立即维新我想中国人守旧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而士大夫阶级又缺乏大无畏精神与独立性,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不可动摇的这就使我们民族白白浪费了20年的光阴,在更多年的以后让民族受到压迫与歧视三.这期间我们签订了很多的不平等条约,而这些不平等条约的根源我认为是当时民族的无知,我们的法制达不到近代文明的水平,放弃了一些很重要的主权却以为无关紧要在看到民族浪费了20年光阴后,我感到痛心,近代中国人迂腐的思想阻碍了民族的进步,让国家在以后备受压迫。

      第二章为洪秀全与曾国藩,专讲内忧清王朝受到了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曾国藩领导湘军为了清王朝的统治而战洪秀全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却忽视了社会革命,最终以太平天国的失败告终曾国藩在维持清政府为政治中心的前提下,一方面革新,接受部分的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守旧,恢复中国固有的美德…… …… 篇六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大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