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验设计(陈魁)第二章.docx
36页第2章2氐和3k因子设计2.1 因子设计的一般概念很多试验包含着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因子.对这些因子产生的效果都要进行研究.一 般说来,对这种类型的试验,因子设计方法是最有效的.使用因子设计方法,在每一个完全 的试验或试验的多次重复中,各个因子的各个水平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要考虑.例如,假 若因子A有a个水平,因子B有b个水平.完成全部试验应包合所有的ab个组合.一个因子的效果是由因子水平的改变而引起的反应的变化,经常称为主要效果.例2.1.1设某一试验有两个因子A和B.因子A有两个水平A” A2,因子B有 两个水平B1,B2,试验所得结果数据如表2. 1. 1所示.表 2.1.l 两因子试验数据表之一表 2.1.l 两因子试验数据表之二试考察因子A, B的效果.解 先考虑表2. 1 . 1 的情形因子A的主要效果可看成是在A的第一个水平下的平均反应与在第二个水平下的 平均反应之差,记为A,即人 40 + 52 20 + 30 ’A = - = 21.2 2类似地,因子B的主要效果是,30 + 52 20 + 40 ’B = — = 11.2 2再考虑表2. 1. 2的情形因子A的主要效果是A =止—4 = 1,因子B的主要效果是40 +12 20 + 50B = — 2 2分别画出这两种情况的图形,如图2.1.1 所示.因子A 因子B(a) (b)图 2.1.1(a)无交互作用;(b)有交互作用从图2.1J看出,在(a)中,Bi, %线近似平行.而在(b)中,Bi, %线明显地相交•这 说明在第一种情况下,因子A,B之间没有交互作用•第二种情况下,因子A, B之间有交 互作用.交互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有时它比因子的作用还要大,不考虑到这一点就可能会 犯大的错误,而因子设计方法是不会漏掉交互作用的,因此说,因子设计是有效的设计方 法,特别是当交互作用存在的时候.下面只介绍一些特殊情况的设计方法,这些方法广泛地用于某些研究工作当中,同时, 也是一些其他设计的基础.一般的和更复杂的情况的设计方法可以参阅书后主要参考书 目中的[6]及中译本[20]或其他书籍.2.2 2k 因子设计假设试验中共有k个因子,每个因子都只有两个水平.这些水平可以是数量性的:如 温度、压力或时间的两个值;也可以不是数量性的:如两个机器、两种操作方法、因子的 出现与不出现两种情况,这些都是质量性的•这种设计的安排总共有2k个不同的组合,若 每种组合下取一个观察值,总观察值共有2k个,因此叫做2k因子设计.我们对2k设计作如下假设:(1)因子是固定的;⑵设计是完全随机的;⑶一般都 满足正态性;( 4)反应近似于线性.2.2.1 22 设计2k设计中最简单的就是22设计,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因子,每个因子两个水平,这两个水平可以很一般地用“低”(low)和“高”(high)这种形象的方法表示.下面就来看22设计是怎么分析、解决问题的.假设在每一种水平组合下作n次重复观察,即取n个观察值.为分析问题的方便, 引进下列记号:A表示因子A的效果,B表示因子B的效果,AB表示交互作用AXB 的效果.a表示因子A在高水平、因子B在低水平情况下观察值之和;b表示因子A 在低水平、因子B在高水平情况下观察值之和;ab表示因子A,B都在高水平情况下 观察值之和,l表示因子A,B都在低水平情况下观察值之和.见图2. 2. 1.因子 A 的平均效果: 在 B 的低水平下为 丄(。
—/),在B的高水平下为丄⑺方—b).总平均效 nn 果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即b abA =丄[(ab - b) + (a - /)]2n= (ab + a — b — /)2n(2.2.1la因子B的平均效果:在A的低水平下为 丄(方—/),在A的高水平下为.ab — a).总平均效 nn0l低高因子A果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即图 2.2.1 22设计的因子水平组合B =丄[伽—a) + (b — /)]2n2 .2 .2)= (ab + b — a — /)2n交互作用AXB的平均效果AB定义如下:它是在B的高水平下与在B的低水平下,A的平均效果之差的平均值,即AB = — [(ab — b) — (a — /)]2n= (ab + / — a — b)2n也可看成在A的高水平下与在A的低水平下,B的平均效果之差的平均值,即AB = — [(ab — a) — (b — /)]2n= (ab + / — a — b). (2.2.2)2n这里介绍一个方便的记忆方法(看图2.2 .1中的正方形).因子A的效果A是右边(高水平)两项之和减去左边(低水平)两项之和,再被2n除;因子B的效果B是上边(高水平)两项之和减去下边(低水平)两项之和,再被2n除; 交互用A X B的效果AB是右上方(两高水平)与左下方(两低水平)两项之和减去左上方(A低B高)与右下方(A高B低)两项之和,再被2n除. 下面进行方差分析.定义2.2.1 若有线性组合区Cy满足约束条件乞C = 0,rrr =1则称这样的线性r=1组合为对照(contrast),并记为对照)=£ Cyrrr =12.2.4)有了这个定义,则C的离差平方和为(区Cy s =十—C nLc 2r r =1)2 (对照)2—= Cn区C 2rr =12.2.5)根据式(2.2.4)和式(2.2.5),从式(2.2.1),式(2.2.2)和式(2.2.3),可以 定义因子A,B,交互作用AXB的总效果分别为(对照)=ab + a 一 b 一 l,A(2.2.6)(对照)=ab + b 一 a 一 1,B(2.2.7)(对照)=ab +1 一 a 一 b,AB(2.2.8)它们都是的ab,a,b和l的线性组合,组合系数只有1和(一1),满足工C = 0•同时有rr =1工C2 = 4 .因此,A,B,AB的离差平方和分别为rr =1(2.2.9)(2.2.10)(2.2.11)S =丄(对照)2 = (ab + " 一 b 一 1)2A 4 n A 4 nS =丄(对照)2 = (ab + b 一 " 一 1)2 ,B 4 n B 4 nS =丄(对照)2 =(此 + 1 - a - b)2AB 4 n AB 4 n例2.2.1 考虑一个化学反应过程,这里有两个因素:因素A为反应物的浓度,它有 两个水平,15%,25%;因素B为催化剂的是否使用,有两个水平:不用、用.每种组合作3 次试验.因素各水平的组合情况为:low)15%B(low)不用催化剂high)25%B(low)不用催化剂low)15%B(high)用催化剂A(high) 25% B(high) 用催化剂 全部试验得出的观察值如表2.2.1 所示.表 2.2.1因子水平组合i观察值(n=3) yik和y.记号123AB]28252780lAhB]363232100aABh18192360bAhBh31302990ab试分析因子A, B和交互作用AXB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解 用前面的分析方法解这个问题. 由表2.2.1,很容易求出l 二 28 + 25 + 27 二 80a 二 36 + 32 + 32 二 100 b 二 18 +19 + 23 二 60, ab 二 31 + 30 + 29 二 90.由此得(见式(2.2.6)、(2.2.7)和(2.2.8))(对照)二 90 +100 - 60 - 80 二 50 ,A(对照)二 90 + 60 -100 - 80 = -30,B(对照)=90 + 80 -100 - 60 = 10 .AB因子A, B和交互作用AXB的平均效果分别为(注意:n = 3)(见式(2.2.1)、(2.2.2) 和(2.2.3))A = 丄 x (对照)=凹=8.33,2 x 3 a 61 -30B = x (对照)=——= — 5.00 ,2 x 3 b 6AB =丄 x (对照)=巴=1.67.2 x 3 AB 6再由式(2.2.9)、式(2.2.10)和式(2.2.11),得离差平方和分别为5024x3= 208.33(-30)24 x 3= 75.00 ,SAB1024^3=8.33参照第 1 章方差分析中式(1.2.35),求总离差平方和 S 和误差平方和 S . TES 二曲 3 y2t ijk 2 x 2 x 3i=1 j=1 k=13302=282 + 252 h f 292 -12=9398.00 - 9075.00 = 323.00,S = S -S -S -S E T A B AB=323.00-208.33-75.00-8.33= 31.34 .列方差分析表,如表 2.2.2 所示.表2.2.2 例2.2.1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因子A208.331208.3353.15因子B75.00175.0019.13AB8.3318.332.13误差E31.3483.92总和T323.0011对 A, B 给出 a= 0.01,对 ab 给出 a = 0.05,查出 F (1,8) = 11.26 , F (1,8)=0.01 0.055.23 , F = 53.15 > 11.26 , F = 19.13 > 11.26, F = 2.13 < 5.23.A B AB所以,因子A, B对化学反应均有显著影响,A的影响效果更显著,交互作用AxB无 显著影响.以上所用的方法,通常叫做2k因子设计的标准分析方法.下面介绍22设计的符号规则.各因子的线性组合式按顺序l, a , b , ab写出来,称为标准顺序,用这个标准顺序 表示因子效果,各项的系数如表2.2.3 所示.labab效果A-1+1-1+1B-1-1+1+1AB+1-1-1+1如果引进符号I表示整个试验的总和全用“+号”把“+1”、“-1”,简写为“+”、“-”, 并把行与列交换,这样就得出一个完整的符号表,如表2.2.4 所示.表2.2.4从纵向看,每列按l,a,b,ab配上该列顺序的+,-号构成的和式,就是 该列因子的(对照)定义式.表 2.2.24有下列性质:(1) 除I外,各列中“+”号、“-”号个数相等;(2) 任意两列(包括I列)同行系数乘积之和为0这叫正交性.2.2.2 23 设计23因子设计有3个因子A,B,C,每个因子都是两个水平,这里有主要效果A,B, C,两两交互作用的效果为AB,AC, BC,3个因子交互作用的效果为ABC.为便于计 算这些效果,作一个立方体.按照与22 设计类似的原则和方法定出立方体各顶点的记 号,见图 2.2.2.计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