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篇转喻工作机制及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应用.docx
9页语篇转喻工作机制及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应用本文导读:这是一篇关于语篇转喻工作机制及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应用的文章,近年来,随着现代转喻观的出现,转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转喻在符号学方面的特征但是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双重视角将转喻研究置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框架下来进行分析、阐释的尚不多见 关键词: 语言学; 语篇转喻; 认知; 衔接; 连贯; Abstract: Based on the Al-Sharafi s textual metonymy theory,together with some relevant theories of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the authors propose a discourse semiotics-cognitive model. With this model,the cohesive and coherent mechanisms of cognitive metonymy in Obama s presidential inaugural addresses were analyzed,by which the important roles of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metonymy in the text generation and comprehension were verified. Keyword: linguistics; textual metonymy; cognition; cohesion; coherence; 前言 转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备受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转喻研究主要停留在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而在语篇层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现代转喻观的出现,转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转喻在符号学方面的特征但是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双重视角将转喻研究置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框架下来进行分析、阐释的尚不多见【1】 本文整合了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基于Radden&K¨ovecses的转喻理论以及Al-Sharafi的语篇转喻理论,准备构建一个符号-认知模型,期望能够对转喻的符号性和认知性进行全面和细致地阐述,尤其希望能够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研究开辟一种新的视角,深化人们对于语篇转喻的理解 一、语篇转喻模式的理论背景 Saussure&Peirce的符号理论的提出开创了人们从符号学的视角去研究转喻现象的先河基于他们的理论,从本体论的视角来说,转喻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和符号的概念是相同的,符号的概念被认为是转喻意指(signification)的表征【2】,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关于事物的知识,关于概念的知识和关于形式的知识Lakeoff提出了理想化的认知模型(ICM)理论【3】,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表征,引导诸如范畴化或者推理的认知过程。
在该理论模型下,Lakeoff提出了四种结构化的原则:命题结构(prepositional structure)、意象图式结构(image-schematic structure)、隐喻映射(metaphoric mappings)和转喻映射(metonymic mappings)去解释完形认知Radden&Kovecses进一步发展了Lakoff的理想化的认知模型理论,他们认为转喻发生在纯粹的概念层面,诸如范畴化或者语言推理层面在词汇、句法、语篇等不同的语言层面,不同的本体领域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性,这种形式世界的转喻互动观点反映了认知转喻研究的发展趋势Al-Sharafi在Radden&K¨ovecses观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凸显了语言、心智、现实三个世界之间的符号学互动意义,强调了转喻在解释其互动本质方面的重要作用【4】这就是后来我们通常提到的三元转喻模式(Triangle metonymic mode),在该模式中Al-Sharafi提出了九种转喻关系这九种转喻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形式的,另外一个部分是关于概念的关于形式的主要涉及五种转喻关系:概念代形式(concept for form)、形式代形式(form for form)、形式代概念(form for concept)、形式代事物(form for thing)和事物代形式(thing for form)。
关于概念的主要涉及四种转喻关系:概念代概念(concept for concept)、概念代事物(concept for thing)、事物代概念(thing for concept)以及事物代事物(thing for thing)三元转喻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号学层面的或者说是形式层面的,同时融合了一些修辞学的观点 二、语篇转喻模式的工作机制 (一)语篇衔接与转喻 基于Halliday&Hasan的衔接理论与AlSharafi的转喻方法论去探索衔接,为此我们可以在语篇内部通过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条路径来研究转喻关系 1.语法衔接 符号学的视角下的语篇转喻假设研究,可以通过互动、协商、期待、预测等过程应用关于形式的转喻关系来实现语篇的衔接因此所有类型的"指称";(reference)都是转喻的,并且证明转喻有助于实现语篇中的"替换";"替换";作为一种相关性的转喻操作,为语篇提供了形式上的关联性因此,人们倾向于认为"省略";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积极推动者,这意味着提供给语篇一些常规性的知识,忽略一些具体的、细节性的内容,这也可以从转喻的视角进行解释 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不仅是一种形式方面的关系,也是一种意义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种隐藏在语义关系网络下词汇项目选择的结果"代表";(standfor)关系可以描述所有类型的词汇衔接机制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应用形式代形式、形式代概念和形式代事物等转喻表征去解释,诸如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转喻关系等现象 (二)语篇连贯与转喻 转喻的连贯还可以通过概念和上下文的互动性以及概念的延续性来实现,它可以更好地从转喻的视角去解释语篇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连贯的整体的 1.转喻与"图式";"脚本";"场景"; 以往关于知识结构的研究并没有非常清晰地去区分"图式";"脚本";"场景";的概念,因此一般将"场景";作为任意性的知识结构,这意味着语篇处理中的预测取决于个人的意图,而不是文化共享的知识,换句话说,场景中事件的激活是从说话者的个人视角出发而实际上,"场景";的激活和"脚本";的激活在语篇处理中是互相作用的,在一个脚本之内,将会有不止一个的场景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的转喻表征:第一层面是聚合层面,是由图式中的一系列实体和词汇来组成的;第二层面是组合层面,这是知识结构中脚本激活的地方;转喻诠释发生在第三层面,此时通过临近原则实现关联搜索,从而实现转喻推理,它们和"图式";"脚本";"场景";的概念是一致的。
2.转喻与"计划";"目标"; "计划";和"目标";是不可分离的,因为每个"计划";都有一个"目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必须要有一个或者更多的"计划";,"计划";可以为几个不相联系的事物或者行为之间提供关联性,它们的显性的、持续的因果关系主要是通过转喻推理来实现"计划";还是有意识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定的"图式";会基于因果或者临近转喻关系被激活从而实现特殊的目标,也就是说,"计划";"目标";"图式";"场景";网络的辨认,在转喻推理的帮助下有助于促进语篇的衔接 总之,转喻推理在语篇理解和预测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各种ICM并不是独立发挥作用,而是基于临近原则和因果原则的,一个ICM或许会激活起一个甚至更多的ICM,它们可以互相合作在语篇内促进连贯的形成 三、认知符号学模式下的转喻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分析应用 (一)认知符号学视角下的综合分析模式 本研究将"图式";和"脚本";两种类型的知识表征融合到Al-Sharafi建立的模型中,建立了一个认知符号学视角下新的综合分析模式,如图1所示 世界上存在着两种重要的知识模块:第一种是关于描述性的知识(what)或者是概念实体的储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转喻邻近关系来解释;第二种是关于程序性的知识(how),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各种转喻因果关系去解释。
实际上,描述型知识对应聚合关系层面,程序型知识则对应到组合关系层面"图式";和"框架(frames)";,指的是同一事物,因为它们都和状态的描述以及概念范畴的描述有关,在这里"schemata";这个词包含了"图式";和"框架";两层含义,与转喻的邻近性原则相关,因为描述性知识通常是以常规性知识的形式并借助邻近性来存储的"脚本";则与转喻的因果关系有关,因为程序性知识是根据因果关系来排序和组织的"场景";一般是任意性的事件,它可以通过具体情境的因果关系方面的知识来诠释,"计划";和"目标";可以解释"场景";的任意性总之,常规性知识只有通过邻近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任意性知识则是通过因果关系来实现连贯的,这些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转喻的无论是"图式";"脚本";,还是"场景";,它们都是基于人类的基本经验去构建语篇衔接与连贯的【7】 (二)基于奥巴马2008年就职演讲的个案分析 政治语篇必须遵循人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只有如此,演讲者才能更好地获取听众的信任和支持,总统就职演讲更是如此,它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倾向性、逻辑性和说服性本研究基于认知符号学视角下新的综合分析模式,选择美国总统奥巴马2008年经典就职演讲来分析概念转喻在政治语篇中是如何发挥衔接和连贯功能的。
他的就职演讲内容中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敌我战争,没有了专制的黑暗,但却包含了抵御周围种族歧视和偏见的内容,展示了他对未来执政中的自信 1.语篇转喻在衔接层面的分析 (1)本演讲第五段"Homes have been lost;jobs(have been)shed;businesses(have been)shuttered.";中,三个分句的结构是完全一致的,即使省略掉"have been";也不会造成歧义还可以避免累赘 (2)本演讲第七段中"they";出现了四次,都是指代前面的"challenges";由于"this";具有前指功能,在第七段中的"this";主要是指的为国家带来新生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行为 (3)本演讲第九段"It has not been the path for the faint-hearted,…Rather,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the doers,the makers of things-some celebrated…";,此处"Rather";代替的是"the path is for the risk-takers,the doers and the makers of things";和前面的"the faint-hearted";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的是一种反义关系。
(4)本演讲第十三段中出现的"greater";"bigger";等比较级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