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活动有效指导.doc
8页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一、什么叫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区域,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概括而言,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的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内容指导内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着重发展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和创造性等①生活常规: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强调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 育、行为规范以及纪律维持等②社会交往:教师注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促使幼儿产生交流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③知识技能:关于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如:教师指导幼儿的美工区,针对幼儿的剪纸技能进行强调指导。
④目的坚持性:教师注重幼儿活动的完整性与持久性,鼓励幼儿做事情养成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强调活动的坚持性⑤创造性:教师指导时,更多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完成一些活动四、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指导策略幼儿区域活动的教育指导策略可以分为三大类: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以活动材料为影响媒介;以幼儿活动同伴为影响媒介一) 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以自身为影响媒介的教育指导是指在教师亲身介入幼儿区域活动过程,并对幼儿直接施加教育影响的指导策略实践表明,一般可有以下三种方式1. 平行活动方式 平行活动的指导方式是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活动材料从事同样的活动,但不与儿童发生直接相互言行交往,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进行指导这种指导方式往往用于幼儿的建构造型、科学探索、欣赏阅读、角色表演等活动现场中,效果较明显2..合作活动方式在实践中,合作活动是一种最常见的教育指导方式它是指当幼儿专注于自己自由活动时,教师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选活动过程,以施加教育影响,但仍然由儿童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合作活动方式常常运用于幼儿自选的扮演活动过程中。
3.领导活动方式领导活动方式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活动,并在指导活动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活动的进程这种指导方法常常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一般常用于幼儿自选的角色表演和有规则的游戏过程中 (二) 以活动材料为影响媒介除了以自身为媒介去指导幼儿区域活动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或改变设备与材料的方法来影响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着孩子的活动行为,支持和引导偶尔在活动中的学习和发展三) 以幼儿伙伴为影响媒介区域中的自由活动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了解、学习、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幼儿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的自选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建议儿童结成小组,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让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合作进行某区域里的活动,达到以强带弱的活动效果,也可培养能力强的幼儿帮助其他幼儿的品质案例:在区域活动的科学区里,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若干拆散的手电筒零件和一只完整的手电筒浩浩今天第一次来这儿装电筒他先拿起一个个零件,摆弄着,不知如何是好只一会儿,浩浩就急着问:“老师,怎么装手电筒呀?我不会” “你看看这只电筒吧!先试一试好吗?”老师边说边将那只完整的电筒递给了他。
浩浩接过电筒仔细地观察着,还一开一关地玩着,嘴里咕哝着:“电筒能发光真好玩,我也要装一个说完,他信心十足地装了起来……,零件组装完毕,最后该装电池了,他就从篮子里拿两节装上当他兴奋地推上开关时,电筒没亮,浩浩奇怪地问“咦?怎么会不亮呢?”他一脸的疑惑不解,接着又发出了求助信号:“老师,我的电筒怎么不亮呢?”“是呀!为什么会不亮呢?”浩浩想了想说:“是不是没电了老师,我换一下电池好吗?” “电池真的没电了吗?”老师质疑道浩浩不知所措,于是老师从旁边的区角中拿给他一个带有电线的小电珠,他高兴地叫了起来:“对呀!我以前玩过这个游戏,如果电池没电,灯泡会不亮,让我试试经仔细测试,结果两节电池都有电这可急坏了浩浩,他小脸涨得通红,此时,老师觉得介入的时机到了于是老师蹲下来,慢慢地将那只完整的电筒里的电池从电筒中滑出,两节电池平整有序地躺在地毯上,又示意浩浩将手中不亮的电筒,也滑出电池啊!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他恍然大悟:“原来电池要朝一个方向排队找到秘密的浩浩,小心地将电池朝着一个方向一节一节 装入电筒内,电筒终于亮了,浩浩跳了起来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会对孩子的问题作出如何的回应?采用的是哪种指导方法? 如果是你,怎么做?五、观察与介入1.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指导方式,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先行”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幼儿的游戏结果,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指导对策。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孩子们爱玩什么?爱在哪里玩?是怎么玩的?在活动中需要什么材料支持?等等,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师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活动中是以自然观察为主,自然观察可分为随机观察和有目的的观察在有目的的观察时,需要将视角定格于一定的活动范围,注意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搅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意义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作一定的记录;而耐心是不要怕多花时间,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观察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层次等;二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即,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他们是如何操作和使用这些材料的,幼儿在使用这些材料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或有哪些独创的做法从而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观察记录的方法主要采佚事描述式在自然状态中,教师翔实、客观地记录幼儿的活动表现:幼儿选了什么材料、和谁一起玩、幼儿说了什么、怎么做的等。
其实质是帮助教师明确每一次活动的观察方向,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以此为前提,逐步地调整环境,优化指导策略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果教师发现了孩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需要介入活动时,须找好最佳的时机2.适时介入指导的方法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的问题,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当游戏无法深入时;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教师的介入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活动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活动的进程在指导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介入幼儿的活动的关键如把握不好,将影响孩子探索的心理,从而影响幼儿探索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的活动,将自身的角色定位到以下几个:1、兴趣的关注者教师以旁观者、欣赏者的身份出现,作为听众和观众,倾听幼儿间的交流、感受,观看幼儿的行为表现。
在倾听和观看中,分析幼儿,阅读幼儿,磨练自己的教育直觉,为有针对性的指导作铺垫2、兴趣的激发者当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减弱或转移时,教师以玩伴的身分参与活动,摸清情况,激发兴趣3、信息的导航者当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疑问时,教师以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或信息,帮助幼儿寻找探究问题的角度4、思考的合作者当教师面对幼儿的疑问一时也难以点拨时,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共同成长5、愿望的支持者当幼儿用自己意愿想法进行操作时,教师抱以赞赏的眼光,支持他们去尝试与实践6.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小班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幼儿语言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语意的能力逐渐增强,与小班幼儿相比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要运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大班应趋于理性的指导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在抛给孩子们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六、 评价活动 评价活动应引发幼儿的感受,提升经验。
七、 评价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性经验加以提升1.孩子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在评价中应以孩子的说为主,引导幼儿评价自己是怎样玩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评价,让幼儿有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互相评价可以让幼儿在玩时不是孤立的,而同别人交流,要去注意别人是怎么玩的,无形中既增加了自己的经验又促进了交往,同时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2.教师的评价教师应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讲评评价要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为下一次活动作好铺垫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受冷落的区域),可通过老师启发,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时,则是对那些能力、兴趣有偏颇的孩子进行引导有的孩子好拼搭操作类活动,对需要动脑筋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适当点拨,使孩子兴趣指向更广泛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