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三篇.docx
6页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三篇教学方案是为了顺利有效地发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规范、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办法进行设计和安顿的实践性教学文件 下列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篇1】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泼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列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图所示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还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答复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局部: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
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沛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篇2】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方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篇3】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开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时机,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办法的发明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办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办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办法,树立攀登科学顶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高兴,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当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根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 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到达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主动开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富余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