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地关系高铭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4.ppt
15页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2)地的变化:缓慢持续减少的原因Q有增地的因素:Ø1978年全国推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Ø1979-1981年推行的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效应Q有减地的因素:Ø80年代以来,农民的住房需求旺盛,不得不占用耕地Ø80年代初乡镇企业大发展,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圈地运动Ø90的市场化,各项建设事业,耕地被大量占用Q均衡作用的结果:土地缓慢持续减少P451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中国土地承载力已近极限:ü西方学者的判断ü美国的大农场ü纯粹粮食供给的因素-已近极限ü生态平衡因 素-早已超越极限P462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生产意义上的人地关系:确保粮食安全ü中国土地资源禀赋ü中国耕地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 人均耕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ü1,568个县(市),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FAO确定的0.8亩警戒线ü中国耕地分布与禀赋P473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生活意义上的人地关系:居者有其屋ü人民公社期间,农民没有能力改善居住条件ü1981年启动了《农村住房建设、宅基地重新划分规划方案》,呈现出摊大饼、蜗牛拖痕式的发展。
浪费,土坯-砖块-钢筋混凝土;茅草-瓦块-楼板外,农民居住条件、道路交通设施没有什么变化P484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生活意义上的人地关系:居者有其屋l村庄建设空心化l村庄建设无规划P495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生态意义上的人地关系:Ø城市的人与地Ø农村的人与地l中国已经是五千年农业文明,垦得很多地方寸草不生l1949-2003年,水土流失将表层1厘米的肥土全部流进了大海l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化肥使用量却占到世界的1/3左右l农膜与土地污染及板结,土地景观的破坏l秸秆堆放、焚烧与农业生态l规模化养殖与农村环境P506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中国将进入一 个粮食短缺的世纪ü人口----粮食需求----耕地减少ü水资源年消耗量ü化肥使用量ü单产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ü结论:至2030年,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下降,中国将缺粮2.07亿吨P517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91996.10,国务院发表《白皮书》,批驳布朗9同月,国家统计局:耕地面积比上年增长1.3%,其中种粮耕地面积增长2%, 驳布朗911月,李鹏-罗马-“世界粮食高峰会议”:提高单产+消费结构来解决粮食问题,驳“中国粮食威胁论”P528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十八世纪前,中国不存在资源与人口的矛盾·乾、嘉、道时期, 情况激变·何清涟:在1754年前后,中国人口就已达到危机点。
耕地增长远低于人口增 长,出现大规模粮荒·中国人均耕地猛然从30余亩(清亩,比市亩稍小)降至4亩 以下P539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 此后百年(1754年-1854年)三件大事:û1834年前后,人口突破4 亿大关û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之衰、帝国之耻û太平天国标志:人口压力超过了社会最大承受力 综上所述:在小农经济的技术、社会、制度条件下,4亿人口已经是 中国土地承载力之极限 P5410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5、改革开放20年(1979-1999) (3)人地关系:异常尖锐化的出现Q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人》²曲格平:“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最适人口数量为7亿左 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超过这个数量,就会发生全 面崩溃”²中科院国情小组: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生产力──年生产量约 32亿吨乾物质,包括8000亿斤粮食,合理的人口承载量为9.5亿人²7亿显然是生态平衡点, 9.5亿左右是不计生态代价的粮食安全点,16亿则是生态容量耗尽引发总崩溃的临界点P5511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12.9533-13.5=0.55亿左右)2000年“五普”12.9533亿2002年出生人口1647万2005年出生人口1617万2008年出生人口1608万,但是死亡人口935万P5612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11年5500万人)年年 份份90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增长率14.413.011.611.511.210.610.410.19.148.18年年 份份0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增长率7.586.956.456.015.875.895.285.175.085.05P5713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的原因:人口结构之转型出生率与死亡率ⅠⅡⅢ人口 ︱变汤动普规逊律曲 线 图P5814第三节 解放后人地关系的变化 二、人地关系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6、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世纪11年(2000-2011)(1)人的变化的原因:人口结构转型—汤普森模型第一阶段,是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均很高,但人口增长率低,出生率接近生物学意义上的最大值,例如工业革命之前,西欧出生率为35‰,死亡率为30‰。
第二阶段,经济成长阶段,工业革命、农业革命,工农交卫发展,教育、就业,使死亡率降下,但出生率没降,例如1984年后的欧洲直至20世纪20-30年代例如我奶奶,没事…,怀上第三阶段,经济社会成熟阶段,低出生、低死亡率理性、价值、女权、晚婚、节育、保障、流动性加大导致迁移不便和迁移成本增大欧美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我国刚刚出现P5915。












